「中國航天科普」學習強國號今日上線

2020-09-09 中國航天科普

9月8日,在中國宇航出版社創社40周年之際,「中國航天科普」學習強國號上線,航天科普知識傳播再添新陣地。


「中國航天科普」為中國宇航出版社旗下的航天科普新媒體平臺,旨在以圖文、音視頻等全媒體形式,為廣大航天愛好者搭建一個培養航天興趣、獲取航天資訊、汲取航天知識、了解航天圖書、接觸航天專家的線上平臺。


「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主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要內容,立足全體黨員、面向全社會的優質平臺。「中國航天科普」學習強國號將以普及航天知識為使命,提高公眾科學素養。


逐夢航天,從這裡開始。「中國航天科普」學習強國號期待您的訂閱、分享和點讚,讓我們一起做航天強國建設者!


編輯/楊斯爽

審核/楊潔


如需轉載,請留言獲得授權哦~

相關焦點

  • 踐行「航天強國」與「數字中國」,康師傅舉辦航天精神中華行科普展
    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康師傅於10月16日在浙江展覽館舉行為期9天的航天精神中華行暨康師傅食品安全科普展。通過科技感爆棚的互動體驗和航天大咖的知識分享,為浙江省的「大小朋友們」獻上一場炫酷的「太空盛宴」。此次科普展是中國航天基金會與康師傅展開「新三年」合作後的首次大型航天科普活動。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強國號上線!
    12月1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強國號上線。該學習強國號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弘揚新時代愛國奮鬥精神的傳播陣地;是多角度展示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傳承弘揚西電精神,持續講好西電故事的重要平臺。
  • 「太空請回答」《強國課堂》第二季即將上線
    本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楊寶光)為培養青少年勇攀科學高峰的熱情,激發強國正能量,中國青年報社攜手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學而思網校等單位重磅推出「太空請回答」《強國課堂》第二季公益在線素質課程,該課程將於9月15日正式上線。《強國課堂》第二季共計20集,每集時長10-15分鐘,將在中國青年報App、學而思網校等平臺免費播放。
  • 「學習強國」昆明學習平臺上線啦
    11月25日,「學習強國」昆明學習平臺App端正式上線。「學習強國」昆明學習平臺以學習為主線,開設了「學習之路」「今日昆明」「全面小康」「文明實踐」「春城百靈」「教育視窗」「民生百事」和「縣級融媒」等8個欄目,多維度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昆明實踐及廣大黨員幹部在推動昆明高質量發展中的擔當作為。
  • 《強國課堂》第二季上線 為青少年開啟「太空夢」
    曲俊燕 攝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記者 馬海燕)針對青少年推出的《強國課堂》第二季「太空請回答」15日正式上線。課程聚集了20位兩院院士、航天工程總師、航天科普專家等嘉賓陣容為青少年開講。開講嘉賓包括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鬥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張柏楠,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 「神舟七號」搭載物亮相拉薩航天科普展
    9月20日,「少年強國 太空築夢」航天科普公益活動空降日光城拉薩,在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拉開帷幕,此活動持續到國慶節期間
  • 吾皇萬睡x中航八院「航天科普」漫畫上線
    吾皇萬睡聯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共同創作了「登月科普」主題漫畫作品,吾皇巴扎黑分別以講述人的身份,科普嫦娥五號天團的「登月取土」之路,由人民日報微信、微博新媒體於11月24日全網首發。漫畫中,嫦娥五號天團成員在登月、返回的過程中,一環扣一環,互相扶持幫助,分工合作,在「離別」時雖不舍卻堅定,對應表達了整個登月取土中的航天知識,也感人的體現了中國「航天人」十年青春磨一劍的無悔精神。
  • 報名 | 院士與您相約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
    報名 | 2020年第28期內蒙古科普大講堂—走向航天強國03活動主題:走向航天強國曾任火箭總設計師兼總指揮、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火箭系列總設計師、國家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現任火箭高級顧問。
  • 為了航天科普走遍大半個中國,康師傅的「執念」是什麼?
    新年伊始,天問一號再次傳來捷報,飛行距離已經突破4億公裡,中國航天用一個個「硬實力」向全世界展示了屬於中國航天的裡程碑。作為中國航天事業合作夥伴,康師傅的「科普之路」也越走越寬,用科普巡展、親歷火箭發射、走進校園以及線上網課等多樣化的公益科普活動,為孩子們放飛航天夢,並助力我國航天事業發展。
  • 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河北第一站走進宏遠路小學...
    11月23日,在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即將發射之際,石家莊欒城區宏遠路小學隆重舉行了「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開幕式於當天上午9:30在學校操場舉行,教育局局長屈翠彬主持開幕式,團省委學少部部長週遊宣布「『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
  • 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河北第一站走進宏遠路小學
    11月23日,在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即將發射之際,石家莊欒城區宏遠路小學隆重舉行了「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開幕式開幕;區委組織部長、宣傳部長靳風獻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表示推進航天科普活動就是要在師生中廣泛宣傳航天事業的偉大成就;弘揚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知識,點燃孩子們熱愛航天、熱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自豪感、愛國情和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
  • 為青少年築夢太空 康師傅航天科普活動落地深圳
    吳志堅在發言中對活動表達了殷殷期許:「我們希望在青少年心裡紮下航天科普的種子、科學素養的種子、航天強國的種子,我們希望把接力棒交在年輕人的身上、手裡,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實現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目標。」
  • "太空請回答"《強國課堂》第二季,為青少年開啟"太空夢"
    2020年是&34;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啟動航天強國建設的關鍵之年,多項重大航天工程引發全國人民的關注: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34;任務序幕;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成功,30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全部到位;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34;奔向太空,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中國航天事業的矚目成就
  • 「在經歷中學習——疫情防控公開課」上線學習強國
    千龍網北京3月4日訊 「疫情雖然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帶來深刻挑戰,但是並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根本趨勢……」3月5日上午9點,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教授主講的公開課將亮相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在這場主題為「如何看待肺炎疫情影響下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公開課中,劉偉圍繞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今年經濟增長的幾個問題
  • 「太空請回答」《強國課堂》第二季,為青少年開啟「太空夢」
    9月15日下午,針對青少年推出的《強國課堂》第二季「太空請回答」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並宣布《強國課堂》第二季正式上線。本季《強國課堂》是中國青年報社、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我們的太空新媒體中心、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聯合學而思網校共同推出的國內首部航天科普公益在線素質課程,共計20集,每集時長10-15分鐘,9月15日起在中國青年報App、學而思網校等平臺免費播放。
  • 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有了「太原號」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高強 太原報導 11月6日11時19分,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工程「太原號」科普衛星(八一03星)搭乘長徵六號03星「太原號」由太原市教育局聯合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發起,太原市進山中學校學生全程參與研製。
  • 「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河北第一站走進石家莊市...
    學生們對航空科普知識充滿熱愛。長城網訊(記者 胡曉梅)日前,石家莊市欒城區宏遠路小學舉行了「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大力弘揚能吃苦、能戰鬥、能攻關、能奉獻的航天精神;普及航空航天科技知識,點燃孩子們熱愛航天、熱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自豪感、愛國情和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走進宏遠路小學。
  • 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中國航天大會展示未來願景
    此後,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北鬥組網……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大會期間,「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介紹了我國航天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展示了一系列航天實物和模型。
  • 中國航天示未來願景:運載火箭會學習 航天運輸航班化
    此後,神舟飛天,嫦娥探月,天宮對接,北鬥組網……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中國航天大會期間,「航天放飛中國夢」航天科普展暨中國航天成就展,介紹了我國航天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展示了一系列航天實物和模型。航天科普展展館內,4000平方米的展區分為航天科普展區、航天成就展區、商業航天展區、航天文創體驗區等幾部分。
  • 「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在河北舉行
    11月23日,「少年強國 航天築夢」全國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宏遠路小學舉行。活動現場分為月球探秘區、火箭衛星區等,旨在展示我國航天事業偉大成就,普及航天科技知識,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生傳承航天精神、崇尚科學技術、敢於探索創新的熱情。圖為活動現場,學生們在火箭衛星區參觀。李明發攝/光明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