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女孩」的段子人生

2021-01-17 騰訊網

1月7日,上海零下六攝氏度,迎來了史上最低氣溫,而在新天地的笑果工廠,卻是另一番熱烈的世界。脫口秀開場前半小時,劇場門口就排起了長隊,笑果的票巨難搶,有資格在這裡排隊的觀眾,都是在開票一分鐘內蹲點擠進系統的專業觀眾,而這樣氛圍的培育,笑果文化推出的《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的貢獻功不可沒。

開場演員是維吾爾族女孩吐提,她思維敏捷、朋克打扮、戴上眼鏡像極了哈利波特。串場主持吳豪說,在觀眾的幽默細胞還未激活的前十幾分鐘,冷場幾乎是大概率事件,但吐提似乎不屬於大多數,放下話筒的時刻,這位瘦小的女生收穫的掌聲足以證明她的例外。

脫口秀演員,一個並不是普遍意義上的「鐵飯碗」工作,有門檻,有包容。入行的女性脫口秀演員,在這方面的顧慮尤甚。兼職的斜槓宅女、脫口秀演員普拉斯,懟人的氣質令觀眾抓牆上癮;全職脫口秀演員劉倩,「豁出去自己前途」的選擇,其實並不被人理解;歸國博士後「老梁」,有點特別,她試圖將脫口秀放在理科公式下研究,起承轉合。

她們,分布在中國大大小小的脫口秀劇場,她們,不屬於從業的大多數,幽默的表現形式不一,卻把生活過成了不同於普通人的精彩段子人生。

「斜槓宅女」普拉斯:第一個懟跑觀眾的演員

「很多演員說,希望給觀眾帶來快樂,可我帶給你快樂,你就快樂了嗎?我並不這麼認為,放輕鬆就好了,目的性太強往往不會讓人很愉快。」普拉斯,成都過載俱樂部為數不多的女脫口秀演員,短髮,圓臉,體寬是普通女孩的兩倍,一站上舞臺就習慣來回走動,一開口,就撼動了聊天對象。這種獨特的氣場,某種程度上,也是在撼動劇場的地板與觀眾。

普拉斯,這個藝名,並不是從一而終的。2017年,普拉斯從成都體育學院畢業,結識了一個叫做蔡師傅的外賣小哥,當時他正在過載俱樂部兼職講脫口秀。蔡師傅說,普拉斯身上有種懟人的氣質,言語間的攻擊性,令聽者抓牆上癮。「蔡師傅邀我入夥,我問這能帶給我什麼,當然什麼也沒有,他上下打量我一番,開玩笑地說道『至少能讓你出門』。」

蔡師傅所在的過載俱樂部的演員都是兼職,他們歡迎所有的演員。2018年,普拉斯第一次以張薄汁這個藝名登臺,叫張薄汁,卻與《喜劇之王》的主角張栢芝搭不上什麼關係。「真說不上來,為啥叫這個名,就像後來改成普拉斯,也很隨意,改了就改了。」在普拉斯眼裡,自己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冒犯,正如改名這件事一樣隨意,並不受人待見,但幽默的細胞,的確會消解掉一些冒犯,而這樣的平衡,保全了她對社會的審美與情趣。

在脫口秀的圈子裡,像普拉斯這樣,不顧世俗眼光,自我灑脫的演員,並不多見。而每周一次的開放麥,一開口就能收穫令人羨慕的舞臺炸裂效果,更是他人的高不可攀。

2019年中期,過載俱樂部舉辦了一場演出,當時的主咖是梁海源,普拉斯就是高中看了梁海源在《今晚80後》的表演才了解脫口秀,出於對偶像的敬意,普拉斯一上臺就懟跑了第一排玩手機的觀眾。「我覺得你打遊戲就到一旁好好打,當時那位男生『切』了一聲就走掉了。」觀眾被演員懟跑,在俱樂部商演裡還是頭一遭,臺下等著的幾個演員都很慌,普拉斯倒很淡定,一把扯過話筒線,繼續開麥。

舞臺是純粹個人表達的舞臺,這是長在普拉斯骨子裡的認知。她並不在意演員上臺能否得到觀眾的掌聲,也不希望和觀眾交流。「交流什麼,我不需要安慰,不需要獲得掌聲,脫口秀就是吐槽、消解、釋放的過程。」而這樣拒人於千裡之外的自我,足夠冒犯,也足夠吸引人。

另類表達的圈粉,無外乎普拉斯的段子大多來自她半真實的生活,單親家庭、父母的婚姻、讀書追星甚至不為人知的心理狀態。

調侃家人的段子,愛聽的人多,但背後心酸鮮少有人知。有一次脫口秀,普拉斯講到大學三年級,自己特別想要一臺蘋果手機,媽媽沒多久做了個手術,取掉了一個腎。有段時間媽媽在醫院狀態很不好,交待起了後事,說哥哥來醫院太辛苦,房子留給他,普拉斯也很辛苦,每天端屎端尿,割下來的腎就買個手機吧。

觀眾笑得很開心,只有場邊幾個演員知道,普拉斯媽媽那時候得了癌症,是真的取了一個腎。假話真說真話假講,脫口秀演員借段子承認自己對生活無能為力,同時也表明自己跟所有敘述對象和諧共存。對普拉斯來說,脫口秀或許還有警示作用。在變成自己討厭的大人之前,借一聲大笑叫醒自己。當然,這還有另一層含義:救贖。

2017年底,普拉斯大學畢業小半年,二十多天沒出門,日夜顛倒地忙著公司的一個馬拉松項目,常常睜著眼睛挨到凌晨。失眠最嚴重的時候,左手手臂總有種被匕首划過般的痛感。後來,普拉斯沿著疼痛的大致脈絡,在手臂上文了一條從桂林到成都的鐵路線。

普拉斯去看心理醫生,被診斷為輕度抑鬱。醫生開了藥,她沒吃,怕有激素會長胖。抑鬱發作的時候,她喪失了做事的動力,計劃好的大掃除,不想做;衣服堆在洗衣機裡一天,也懶得去洗;最熱愛的展覽和話劇,她寧願票作廢,也不願出門。

覺得在家裡耗下去不是個辦法,普拉斯在豆瓣搜索同城活動,決定去參加高升橋一家水吧舉辦的脫口秀線下讀稿會,之後,普拉斯有了許多新的事情要做,靈感一來,凌晨三四點能爬起來寫出幾千字的段子,白天再補覺;喜歡自己買菜下廚,但為取悅自己,絕不為了結婚;沉浸在劇本殺,雖然經常投不對兇手,站錯隊,別人有局,還是會應約。

普拉斯還經營著一家淘寶店,經濟獨立,顧得上生活,不問家人要錢的日子,他們似乎也不再步步緊逼。「他們管不住我,但凡知道我在段子裡提到母親和哥哥,這樣的冒犯估計不能接受,為此,我拒絕了很多演出。」普拉斯說,說脫口秀這兩年,自己與家庭的鴻溝,並沒有縮小,但心理的療愈似乎更近了一步。

至於要不要結婚,要不要定居,這些別人眼中的「人生大事」,普拉斯卻生怕被模子框住,她擼著貓咪小達達說:「不想結婚,離婚那麼難,就別再為難自己了,更不想生孩子,一直租房挺好,誰知道會不會一直待在成都呢,我才26歲,一切皆有可能。」

「寶藏女孩」鴨絨:我們不止思文、楊笠和曉卉

笑果劇場的氣氛巔峰,是在吐提開場後,第五位出場的演員鴨絨。她齊肩短髮、穿著梵谷畫像的毛衣,用溫文爾雅的語調,在臺上調侃,自己講脫口秀兩年多了,也沒什麼人認識她,但她一些追星的朋友已經開始有點飄了,為擁有473個微博粉絲的她建了一個超話,熱度還奇高,最高的時候有300多萬的討論度。「我一開始也很震驚,後來我才發現微博這個平臺有一個bug,它會把這個平臺上所有關於鴨絨這兩個字的討論都算在我的頭上,我現在所有的熱度都來自於羽絨服打折促銷。」臺下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大家很驚喜,這位女孩嚴謹又活潑的腦迴路裡,藏著意料之外的「寶藏」。

鴨絨告訴《新民周刊》,儘管自己在臺上講起段子來很在狀態,但起初她不是一名脫口秀演員,實際上她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建立新的社交關係的人,非常慢熱。。2016年,鴨絨從上海外國語大學葡萄牙語專業畢業,2018年,迷戀上了脫口秀,想報名,但又不敢,直到笑果開放麥招聘志願者的海報,進入了她的視野。

也許可以曲線救國呢。鴨絨說,做志願者的半年時間,除了做些檢票、會場布置、演出引導等瑣碎事情外,她沒有停止開放麥的秒殺報名。當時鴨絨被拉進一個群,群裡有幾乎當時上海所有的演員,包括龐博和張博洋這些大咖,壓力瞬間撲面而來,待在群裡觀望的日子裡,鴨絨的心理變化是漸進式的:從不敢報名、兩次手稿被拒,到反覆做很久的心理建設,再到終於首次登臺。

不出意外,鴨絨的第一場開放麥冷場了。鴨絨首演那天,酒吧劇場溫度特別低,她站在舞臺中央,射燈聚焦舞臺相當刺眼,眼前觀眾的表情、面目完全被白色光暈遮擋,完全看不清楚。五分鐘的段子講下來,鴨絨用耳朵感知到的反響並不好,大家稀稀拉拉的笑聲甚至冷場,是新人演員普遍遇到的尷尬,或者說日常。

沒過多久,鴨絨被就職的公司,外派到非洲兩個多月,回來後,去開放麥的頻率越來越少,進步也越來越難,鴨絨不太擅長求助,一直都是一個人寫一個人改,長久的冷場是很打擊人的,「不想講了。」「想放棄了。」很喪的想法在她腦海裡反覆徘徊,但生活就好像一場會反轉的劇集,在你快要放棄的時候,總會再推你一把。

2019年6月份,在山羊俱樂部的一場開放麥,鴨絨第21次登臺,結果,突然就炸場了。她講了一個自己在淘寶買桃子被賣家用郵政寄快遞的經歷,「那箱桃子花了一天的時間從西安的一個郊區來到了西安,然後又花了一天時間離開了西安,又在河南待了兩天,又在安徽待了兩天。我每天打開手機查看物流信息,都在想:這真的是快遞嗎?我感覺我的桃子在自駕遊。」就這麼一個段子,鴨絨下臺後,工作人員說認識她很長時間,感覺小姑娘突然開竅了。

那次炸場,感覺就像玩遊戲快沒血的時候打了一針腎上腺素,之後,觀眾的笑聲與喜愛一直鼓勵著鴨絨,自信心也是一瞬間建立起來的,一路小跑「晉級」接踵而來。2019年7月份,鴨絨獲得了新人賽的月冠軍,準備這場比賽時,她對自己的要求幾乎沒有預期,想著不要太丟臉就行,其中三分鐘段子是為比賽專門新寫的。直到比賽結果出乎意料,鴨絨學會了正確看待脫口秀效果的不確定性。

「脫口秀是面對面的表演,哪怕是同一套段子,不同場次不同狀態講出來差別也會很大,就算前一個演員很炸很炸,後面上臺的演員也很難確保完美。」鴨絨以自己的經驗總結,一場演出的效果有多種綜合影響的因素。除了段子內容和表演本身,演員的著裝、講話的語速、心情,甚至觀眾穿了多少衣服,室溫的舒適度,都會「玄學」般的影響最終的效果。每個因素疊加起來,才是最終效果的分值。

當然,脫口秀是個很私人的東西,觀眾聽你的段子,要了解的是你這個人。如果脫口秀一定有些技巧,唯一不變的就是寫段子。和大多數脫口秀演員一樣,鴨絨覺得「讓別人笑」這件事,並不容易。講的好笑,你就要從各個角度去寫。有時候,像做數學題,這個思路不通,就找其他的解題思路;有時候,又突然寫出來一個東西很好,就要多寫多練。

兩年多來鴨絨寫段子癖好一直在變。2019年以前,工作不是特別忙的時候,鴨絨習慣在公司廁所想段子,用她的話說,廁所是個神奇的地方,經常會有突然的靈感寫出爆梗,但後來換了個樓層辦公靈感就沒了。現在,鴨絨習慣在下班的路上寫段子,從十六鋪公交站走到換乘站,需要二十多分鐘,鴨絨便在空曠的馬路上,一邊走路,一邊自言自語,不拿筆記,也不錄音,自己把自己邏輯捋順溜了,再用電腦寫成文字稿。

「段子藏在我的腦海裡,就像放電影一樣,一個畫面,加一個畫面串起來,自己講的時候有畫面感,觀眾聽的時候也容易有畫面感。」在鴨絨看來,脫口秀的幽默門檻不高,線上線下的觀眾各類人群都會追隨;脫口秀的幽默門檻又挺高,因為在觀眾眼裡,女性脫口秀演員只有三種,一種是思文,一種是楊笠,另一種是曉卉。「哪怕你換了話題,但做了類似的動作,你就和她們像了,就是模仿她們的風格。」

鴨絨說,這樣的衡量標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觀眾對脫口秀的現有認知,當然,演員不能要求觀眾在幾分鐘之內了解你,演員也不需要和別人爭論,試圖說服別人,毫無意義。1月9日,湖南笑嘛俱樂部在朋友圈發布了一張與觀眾的合影,前排穿著綠色衛衣的鴨絨,笑容燦爛,看得出她的狀態越來越放鬆了。

對從上海到湖南串場商演,鴨絨樂此不疲,這是她熱愛的一部分,鴨絨深知,在脫口秀的圈子裡,觀眾的培育仍然需要一段時間,這是大家的共識,也是為之共同努力的部分。

80後博士後老梁:脫口秀是一門科學

不可否認,脫口秀自誕生之日起就是「冒犯」的藝術,資深脫口秀表演專家格雷格·迪安在《手把手教你玩脫口秀》一書中提到:「幽默感是一種應對痛苦的方法,喜劇潛藏於痛苦的事情裡,而這些領域是不討人喜歡的。」

2019年,還在美國留學的脫口秀演員老梁,沉迷於脫口秀大會的段子,一集集地追,最後發現留在細胞裡的全是負能量。「你不太開心,讓我看起來也很抑鬱,加上工作壓力大,就特別想吐槽。」老梁戴著黑框眼鏡,打扮得體,是個純粹的「學院派」,她把脫口秀看成一門科學,既然是一個技術性很強的學科,總有門道可以摸的。

留美期間,老梁報了一個多月的脫口秀培訓班,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培訓班教出的技巧多是真材實料的乾貨,不盲目上開放麥,寫段子遵循章法,改變了她脫口秀要靠天賦的偏見。在美國的首場開放麥,老梁在指導老師的點撥下,以角度獨特的段子炸場,她很滿足,好像通過了一次入門大考。「技術性的東西,套模板你很快就掌握了。」

疫情過後,老梁選擇回國發展,在湖南大學攻讀博士後,骨子裡脫口秀的基因也一起跨洋歸來,呈現給觀眾的敘事邏輯、文化跨度,則需要轉變與磨合。在湖南笑嘛俱樂部,老梁作為新進的活躍演員,與其他幾位演員比拼打磨段子,她們當中,有醫生、律師、公務員,還有在職大學生,演員們每周都高產,拿得出新內容,這讓學霸老梁倍感壓力。

老梁擅長找規律,寫段子從頭學起,先是一個前提,觀察後加一個轉折,欲揚先抑。「前提有很多,比如戀愛不順、嫁不出去、窮、負能量,怎麼從這些角度發散思維,哪個有記憶點,用怎樣高效的方式呈現,要花時間想,不能一個人悶著,互相聊一聊,自己有了靈感,也可以很尷尬地往上寫,反覆推倒,重來。」

脫口秀與相聲不同,相聲是誰講都行,但脫口秀必須從你的內心出發。老梁說,她看了許多單口喜劇的書籍,發現研究單口喜劇和試驗特別像,一次次地試,你也不知道觀眾笑不笑,但冷場的次數多了,精彩的部分就冒出來了。比如,你講50個尷尬的段子,全程六十分鐘,反覆推倒重來,最後形成5分鐘的精華段子,這就是一個提煉的過程。

老梁告訴《新民周刊》,自己寫段子有個習慣,少不了備忘錄。因為靈感的出現不分場合,有時候在路上發生一件事,她就停下來記上;看電影時,腦子一晃而過的想法,也會馬上寫下來;每周結束,回頭去翻這些零碎的文字,蠻有意思。「哪裡再加一句,體量多少合適,三個字表述的東西,不要五個字,詞語的刪減,都會仔細推敲。」

解開一道道的難題,給出多個解題思路,這是自詡為理科工程師的老梁在脫口秀中找到的樂趣。而正是這樣一個「不太正經」的學科,開始不斷影響著大學生群體,讓他們未來的職業規劃裡,多了一些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可能。在B站與單立人喜劇的直播海報上,瀋陽女生劉倩格外閃耀,扎著麻花辮,活力十足,雖說年齡只有22歲,心裡的世界卻很大。

大三開始接觸脫口秀的劉倩,畢業後,成為了一名自由脫口秀演員,沒有籤約任何一家公司的職業路徑,在行業裡極為少見,也意味著放棄很多。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劉倩給出了答案:「我不喜歡給別人打工,很難接受坐班,或者說理想主義更多一點吧。」

剛來上海時,劉倩找了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做了幾個月,極其痛苦,果斷辭職。直到2020年6月份,劉倩在家人支持下,決心全職搞脫口秀,她在虹橋商務區附近租住了一套小房子,每天2號線接駁輾轉靜安、黃浦的劇場,有時候幾個月只打磨一套段子。「開放麥每天有三四場,商演一周三四場,每周大概二十多場。」

劉倩說,從瀋陽來到上海,另一個目的是尋找「專業觀眾」。第一次在瀋陽上臺時,劉倩特別緊張,手腳都麻了很久,那時沒有多少人知道單口喜劇,觀眾坐在臺上好似「看耍猴」,一會像相聲一樣起鬨,一會接話、打斷,難以與觀眾產生真正的共鳴,這讓她多少有些失望。

而來上海後,觀眾對劉倩是有回饋的,11月份有位觀眾看完了演出,在社交媒體上感慨地寫下這段話:「整場的亮點是劉倩,節奏感控制得很好,段子寫得普適,場下一直在鼓掌。這位小姐姐適合更大的舞臺。」

「全職+脫口秀」這條少有人走的路,承受的壓力自然也大。前段時間,劉倩情緒起伏很大,冷場次數太多,一度令她認為自己來這裡是個錯誤,但她也時常自己勸自己,尷尬、冷場,是一個成熟的段子手的必經過程,如果次次糾結,就會次次傷心,反而走不好接下來的路。

劉倩的父母十分開明,金錢上、精神上,全都無條件支持。劉倩也賭這一口氣,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與父母約定了兩年期限。兩年,如果在脫口秀行業拼不出來,劉倩白天就會找一份工作餬口,但脫口秀仍然會繼續說下去。劉倩覺得,就算世界每天在變,單口喜劇都是她一直堅持的理想主義。(記者 吳雪)

相關焦點

  • 你是「斜槓青年」嗎,該如何看待這種社會現象?
    顯然,程皓和代駕小哥都符合斜槓青年的定義,只是兩者的審美判若雲泥,而面對越來越普遍的斜槓生活,整個社會也正在做進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斜槓青年,8小時之外的奮鬥者斜槓青年存在於社會的各行業。在我看來「斜槓青年」不特指年齡、更應該是一種樂觀向上的生活度、本人最喜歡的NBA球星蒂姆鄧肯,主業籃球運動員,而在餘時間他還是一名半專業的拳擊手,退役之後更是全身心地人拳擊事業。
  • 「國民女友」子望完美演繹斜槓青年的生活態度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如今的年輕人已經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我們往往稱呼這類人為「斜槓青年」。有一位網絡紅人更是「斜槓青年」中的佼佼者,沒錯,她就是被網友們稱為「國民女友」的子望。除了被人們常知的自媒體博主這一身份以外,子望同時也是一名演員和作家,並且在不同領域都小有建樹。
  • 討論「深圳女孩」,是基於對奮鬥本身的認可
    說這是個故事也好,段子也罷,且不論它的真實性,裡面的「搞錢」二字確是實實在在地戳中了網友的神經。許多網友直呼深圳女孩活得通透,也有很多人在分享努力的生活片段時,會加上一句「今天也是深圳女孩」。「搞錢」,其實就是把「創造價值」說得直白接地氣了些。與「拜金」不同的是,它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
  • 斜槓青年:給我一根斜槓,我能撬起地球
    《你的人生可以這樣》埃米莉·韋普尼克 著我們來品一品「斜槓青年」的典型,快來看看這都是什麼神仙。也正是因為《獨立宣言》裡傑斐遜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等一系列自由思想,成為了美國第三任總統,被稱為「美國國父」。還力壓林肯,成為華盛頓之後美國第二偉大的總統。退休以後,傑斐遜創辦了維吉尼亞大學。(反正很頂尖,我們都去不了的那種。)傑斐遜本人說:請記住我是校長,忘掉我是總統。
  • 什麼是「斜槓青年」,你適合嗎?
    薛之謙目前最知名的身份應該是微博紅人、段子手,但他的專業身份其實是歌手。開火鍋連鎖店、經營淘寶女裝男裝童裝、做網絡段子手、電視劇裡當演員,薛之謙說他有很多斜槓,而最主要的應該還是歌手/商人/製作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終極目標——唱歌。此處應該有掌聲!對大部分斜槓青年來說,很多身份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衍生出來的。
  • 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斜槓青年具體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斜槓青年?現在斜槓青年這個詞越來越火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斜槓青年,可是究竟什麼是斜槓青年呢?比如說你正職是一個銷售,然後還在額外時間寫自己公眾號的文章,那你就可以說你的職業是:銷售/自媒體編輯,中間那條斜槓就是這個詞彙的來源。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啥梗?怎麼才算是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相信很多小夥伴們都都非常好奇這個詞有什麼含義,什麼樣的人才能算是斜槓青年?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梗?  晚上大家在思考人生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多做些事情?感覺人能做的事情很多,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去當歌手,可能還可以兼職做一名調酒師,在工作不忙的時候做一名旅行者到世界各地旅遊。
  • 斜槓青年Y.A.N,主持最好的畫家李炎祐
    現如今,在青年劃分上,相比上述傳統分法,似乎又衍生出一個「新族群」——斜槓青年。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這一概念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槓來區分,放眼當下,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就是「斜杠人物「的典型代表。在商界,他擁有自己的房地產王國,人稱「地產之王」;在娛樂界,他曾成功打造綜藝節目《飛黃騰達》,而他本人不僅是這個節目的監製也擔任了主持人;同時他還熱衷在各大影視作品中客串,據統計,他客串過的電影竟然達43部之多!
  • 自強不息的「斜槓青年」 │校園年度人物
    人生賦予我們相同的一天二十四小時,看似每天按部就班,但自強不息的人卻能活出不同於他人的精彩。 下面隨洛洛走進校園年度人物梁璐陽,這位「斜槓青年」的青春故事。 梁璐陽 中國共產黨員,16級公共事業管理(醫事法律方向)專業學生,在校擔任學院學生會主席等職位,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並榮獲校「勵志先鋒人物」,是一位標籤滿滿的「斜槓青年
  • 在線等,請回答 | 斜槓青年用英語怎麼說?
    如果人生的道路只能選一種,那麼理想職業會在何方?當保守、狹隘的單一職業領域再不能適應這個多元化社會的各類需求,Slash(斜槓)一詞,就應運而生了。馬斯克Elon MuskEngineer/ Designer/ co-founder and CEO of Tesla and SpaceX他不僅僅是個企業家,創立了特斯拉、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支付巨頭Paypal,還是個工程師/設計師,可謂實力「斜槓
  • 【斜槓創業者大會】職業公益人鴨爸:熱愛是件很具體的事兒
    )深圳】7月22日報導(文/柏蓉)今天,獵雲網聯合Wedo聯合創業社舉辦的2017遇見斜槓創業者大會在深圳舉行。此次大會有6位斜槓創業者分享他們的斜杠人生。在數百位斜槓青年短暫的茶歇和互動後,下半場的開場是一個被人稱為「鴨爸」斜槓創業者,分享他在2010年8月從北京來到深圳創辦關注創新公益文化的公益機構「小鴨嘎嘎」的過程。也是從小鴨嘎嘎開始,鴨爸從一位職業經理人變成一個職業公益人。對於公益機構,鴨爸有自己一套理解。他說,一個公益機構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政府沒有做好,但企業又顧不上的事情。
  •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有哪些含義為何會出現­  前些日子和一位從事青少年研究的學者交談,他說近年來社會上出現了一類很有特點的年輕人,和老一代通常一輩子只從事一個職業不同,他們經常擁有多個職業身份,或者多次跳槽,願意進入更多類型的行業。他們通常用「/」來介紹自己,比如:作家/插畫師/攝影師。這位學者說,如今人們把這類年輕人稱為「斜槓青年」。
  • 國產「斜槓」直升機 到底有多牛?
    「斜槓」直升機「斜槓要成為「斜槓」直升機,質量是關鍵,更需要具備應對多種任務挑戰的能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矽谷教父」將發表演講 他「斜杠人生」的秘訣是……
    新民晚報記者從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獲悉,在接受連線訪談時,軒尼詩分享了在斜杠人生中遊刃有餘的秘訣——保持虛懷若谷、旺盛的好奇心和對新生事物的學習。他認為要應對新世紀的挑戰,未來的創新人才也必須有這般自我學習能力。而要培養創新人才,也要給予足夠的自由。「我喜歡我所處的每個領域。我喜歡做企業家、我喜歡做科研、我喜歡擔任大學校長。
  • 最近大家說的保護中國女孩是什麼梗?放過中國女孩又是什麼?
    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一場浩浩蕩蕩的「保衛中國女孩」運動開始了。居然還出現了「中國女孩只屬於中國男孩」這種話? Hello?請問,我真的活在2020年麼?合著要是通過了這個條例,中國女孩就不能在炎熱的夏天穿小裙子,因為會被黑人玷汙? 中國女孩就不能屬於自己,怕被外國人搶走所以必須屬於中國男孩?
  • 斜槓青年社畜青年是什麼意思 社畜日常生活有哪些活動
    喜歡刷微博的朋友們應該在網上都看到過斜槓青年和社畜青年等詞語,那麼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下面就和愛秀美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斜槓青年是什麼意思  斜槓青年簡單來說就是不滿足於一直做一種職業的人。
  • 「斜槓青年」 職場B計劃調查:把愛好玩好了,還能增加額外收入
    「斜槓青年」:指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近日發布的《2020年秋冬季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歷疫情後,為增強職場競爭力,45.9%的求職大學生時刻提升專業技能,25.4%的畢業生希望成為「斜槓青年」,利用靈活就業分散就業壓力。
  • 最汙段子手、稱霸樂壇40年、一生不婚…擁有絕版人生的他有緣再見了
    他隨便一開口扯上個黃段子,配上出神入化的動作表情,就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小哥段子的精彩,不僅在於段子本身,更在於他講段子時會配合搞笑的動作和高超的口技,讓大家感覺身臨其境、活色生香。現在他信手拈來的講段子本領,大概就是那時候摸索出來的。後來,他還被哥哥邀請去共同主持《龍兄虎弟》,節目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依然是他的段子,因為「費玉清講笑話,全世界都原諒他」。
  • 「斜槓青年」成主流,用友薪福社洞察先機,促企業用工轉型
    現在,不斜槓一下,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90後。」當下,身兼數職的「斜槓青年」已成為一種潮流,也成為年輕人引以為傲的「潮」標籤。 其實,探究「斜槓青年」的發展史不難發現,「斜槓青年」這一詞來源於「Slash」,它特指不滿足於單一職業生活方式,擁有多種職業和身份的青年人群,最早由美國專欄作家提出,近幾年在中國開始迅速發展。
  • 南京「斜槓青年」職場B計劃調查 多數90後的副業都和網絡相關
    2020-11-27 08:15:51 來源: 中國江蘇網 舉報   「斜槓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