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恆星般的天體,出現在我們的星系中央

2020-12-0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幾年來,人們一直在銀河系的黑洞中觀察到"奇怪"、"未知"甚至"奇怪"的物體。儘管這些天體似乎是相互聯繫的,但發現它們的科學家很難定義它們神秘的性質,它們狀態位於氣體雲、塵埃雲和恆星之間。這項繁瑣而耗時的13年研究主題,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在安德裡亞·蓋茲的帶領下,在銀河系中心地區觀測到這些神秘的恆星。在射手座A*周圍的狹窄軌道上發現了兩個不尋常的物體。射手座A*是銀河系中心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作者指出,它是一顆質量是太陽近400萬倍的恆星。第一個對象,名為"G1",於2005年被發現,第二個(G2)在2012年,最後四個(G3,G4,G5,G6)在被發現。新的研究表明這最後四個對象的發現,證明了他們有相似之處,研究人員表示這:"足以證明他們被定義為一個新的共同類別的成員"。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們被任命為G3、G4、G5和G6。以下是六個對象共有的不同特徵:

它們的外觀相似,直徑約100個天文單位;

它們的大小相當於地球軌道大小的50倍;

它們在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附近,小於0.13光年的黑洞半徑內。

這些恆星是從位於夏威夷莫納基亞山的W.M.Keck天文臺觀測,並進行了13年的研究。最難的研究部分是區分簡單的宇宙物體和星團。為此,研究人員使用OSIRIS(OH-抑制紅外綜合場光譜儀),一種能夠區分物體和恆星的光譜的望遠鏡儀器。

幾年來,人們一直在銀河系的黑洞中觀察到"奇怪"、"未知"甚至"神奇"的天體。儘管這些天體似乎是相互聯繫的,但發現它們的科學家很難定義它們神秘的性質,它們的存在介於氣體雲、塵埃雲和恆星之間。這項繁瑣而耗時的13年研究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在我們銀河系中心未曾發現的奇怪恆星物體 (法國)

銀河系中心,是銀河系的旋轉中心,是一個質量4.100±0.034百萬的太陽質量的 超大質量黑洞,它為緊湊型射手座提供動力。

A*.[1][2][3][4][5][6][7]在銀河系最亮的射手座,蛇夫座和天蠍座方向,距地球[8] 8.2±0.4千帕秒(26,700±1300 ly)。

在距銀河系中心一分之一秒內,大約有1000萬顆恆星,其中紅色巨人佔主導地位,而大約一百萬年前的恆星形成事件中,大量的巨型超巨星和Wolf-Rayet恆星也大量存在。

由於沿視線存在星際塵埃,因此無法在可見光,紫外線或軟(低能量)X射線波長下研究銀河系中心。有關銀河系中心的可用信息來自對伽馬射線,硬(高能)X射線,紅外,亞毫米和無線電波長的觀測。

依曼紐爾·康德(Immanuel Kant)在《通論》和《天理》(1755年)中指出,銀河星系的中心有一顆大恆星,而天狼星可能是該恆星。[9]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在1918年指出,銀河系周圍的球狀星團的光環似乎集中在人馬座星座中的星群上,但是該地區的深色分子雲遮擋了光學天文學的視野。[10]在1940年代初期,威爾遜山天文臺的沃爾特·巴德(Walter Baade)利用戰時停電條件在附近的洛杉磯使用100英寸(250釐米)的胡克望遠鏡進行了搜索。他發現,在恆星Alnasl(伽瑪射手座)附近,星際塵埃帶上存在一個1度寬的空隙,這提供了相對清晰的銀河系銀河系核周圍恆星群的視野。[11]從那時起,這種差距就被稱為Baade的窗口。[12]

在澳大利亞雪梨的多佛高地,由約瑟夫·拉德·鮑西(Joseph Lade Pawsey)帶領的CSIRO放射物理學部的一組射電天文學家利用「海洋幹涉測量法」發現了一些最早的星際和星際射電源,包括金牛座A,處女座A和半人馬座A。到1954年,他們已經建造了80英尺(24 m)的固定碟形天線,並用它來詳細研究在射手座發現的擴展的,極其強大的無線電發射帶。他們在射手座A的中心附近命名了一個強烈的點源,並且意識到它位於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儘管它位於當時銀河系中心西南32度左右。[13]

195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決定將人馬座A的位置作為銀河緯度和經度系統的真正零坐標點。[14]在赤道坐標系中,位置為:RA 17h 45m 40.04s,Dec -29°00′28.1「(J2000紀元)。

作者: 逆光

FY: 麼麼雅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奇怪的,恆星般的天體,出現在我們的星系中央
    儘管這些天體似乎是相互聯繫的,但發現它們的科學家很難定義它們神秘的性質,它們狀態位於氣體雲、塵埃雲和恆星之間。這項繁瑣而耗時的13年研究主題,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為此,研究人員使用OSIRIS(OH-抑制紅外綜合場光譜儀),一種能夠區分物體和恆星的光譜的望遠鏡儀器。幾年來,人們一直在銀河系的黑洞中觀察到&34;、&34;甚至&34;的天體。儘管這些天體似乎是相互聯繫的,但發現它們的科學家很難定義它們神秘的性質,它們的存在介於氣體雲、塵埃雲和恆星之間。這項繁瑣而耗時的13年研究被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發現個奇怪黑洞,竟迫使科學家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恆星的影響!
    博科園:本文為天體物理學類美國宇航局平流層紅外天文觀測站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奇怪黑洞,它正在以一種通常與新生恆星相關的方式改變其星系環境。天文學家通過搜索被稱為電離碳恆星加熱氣體的特徵,用來研究非常遙遠星系中的恆星是如何形成,但是發現活躍的黑洞也可以加熱這種氣體。這些結果與長期持有的理解相矛盾,即在遙遠星系中產生電離碳的能量僅來自恆星形成。這一發現迫使科學家們重新評估黑洞對星系及其內部恆星的影響。黑洞天生就很奇怪,引力如此之強,任何東西都無法逃脫,甚至光也不能逃脫。
  • 宇宙中出現奇怪圓圈,它是何方神聖?這是一種全新發現的天體嗎?
    編號ORC1的天體圖像圖片中央用藍綠色表示的圓形天體就是用電波望遠鏡拍攝的ORC1,背景中的星系則是用可見光望遠鏡拍攝,並將圖像疊合而成此圖。天文學家表示,圖中可以觀察到ORC1中央有一個橘色的星系,但目前無法確認此星系與ORC1是實際上相關的天體,還是是兩個距離相差很遠的天體單純在視覺上疊在一起。
  • 天文學家發現太空深處出現一種全新奇怪環形天體「奇特射電圈」(ORCs)
    天文學家發現太空深處出現一種全新奇怪環形天體「奇特射電圈」(ORCs)(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New Atlas報導,隨著快速射電暴之謎看似即將被解開,天文學家們需要一個新的宇宙難題來思考
  • 誰是宇宙中最奇怪的天體?
    2017年10月,一個黃瓜狀的奇怪天體在我們的太陽系中疾馳而過,這一發現讓我們的想像力縱情馳騁:它是一顆小行星?一顆彗星?或是一艘被派到這裡來執行偵察任務的外星飛船?天文學家目前還很難給出確鑿的答案。但除了它以外,宇宙中還有許多天體令天文學家困惑不已。
  • 2020科維理天體物理學獎:星系中央的黑洞限制了星系的規模
    #科學了不起#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之一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是一個美麗的圓盤,直徑約16萬光年。宇宙中有很多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它們的中心通常都藏匿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超大質量黑洞比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級黑洞大很多,質量可以達到數十億倍太陽質量。超大質量黑洞的影響力很大,很多科學家認為它們可以影響整個星系,甚至影響星系與星系之間的宇宙空間。
  • 銀河系之外的星系有多奇怪?盤點10個特別的星系
    這一發現之所以令人驚訝,是因為星系通常都是以某種方式,從銀河系的盤狀朝著今天我們所見的巨型火原星系演化的。通常情況下,是橢圓星系還有大批衰老恆星,而螺旋星系多含年輕的藍星。科學家們認為,這類星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與較小的星系合併而形成的。那macs 2129-1內的恆星,可並不是來自這種爆炸性合併,而是在於沿途星系的盤中形成,該發現發表於2017年出版的自然雜誌。
  • 宇宙中最奇怪的星系
    星系是由萬有引力相互結合的恆星,行星,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系統。我們的太陽系例如,銀河系是銀河系的一部分,據推測,銀河系還包含1000億其他恆星。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宇宙中的星係數量超過2萬億。但是,大多數星系都屬於明確定義的分類,並且具有像銀河系一樣的螺旋形狀,或者具有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狀。但是在無限宇宙的浩瀚中,有許多星系無法進行分類。
  • 帶你走進比恆星更大的天體系統——星系及其演化過程
    恆星由誕生到死亡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也說明了宇宙間所有的東西都不是永恆的,就像一個人一樣都會經歷生老病死。只是人類的生命太過於短暫而沒有機會去看到那些看似永恆的變化。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走進比恆星更大的天體系統——星系及其演化過程。
  • 星系和星系中央黑洞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新發現讓人懵圈
    星系中央黑洞會影響星系?答案並不那麼簡單。
  • 銀河系移動最快的恆星可能是另一星系的入侵者—新聞—科學網
    AGUILAR/CFA Ken Shen是如此興奮,以至於在鬧錶響之前就醒了。4月25日,歐洲,中午時分,歐空局蓋亞衛星背後的協作組發布了一個含有13億顆恆星移動信息的數據集。此時,對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體物理學家Shen來說,正是清晨3點。他想篩選該數據集,以尋找天空中移動最快的恆星。天文學家一直將其譽為「取證工具」:當被重繞回去時,它們的軌跡指向了使其產生的激烈事件。
  • 漩渦星系圓盤內恆星亮度或被高估
    來源:科技日報NASA8月2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西班牙天體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表示,此前關於漩渦星系大多數漩渦星系的外形是一個圓盤,其中恆星、氣體和塵埃等以扭曲的旋臂模式擴散開來,還有一個明亮的中央區域,被稱為核球。區分這些特徵對於研究星系演化至關重要。 此前傳統理論認為,圓盤的亮度從邊緣到星系中心呈指數級增長。
  • 宇宙中這種天體比黑洞更可怕,釋放能量比星系還高,難道是白洞?
    宇宙中這種天體比黑洞更可怕,釋放能量比星系還高,難道是白洞?黑洞可以說是宇宙中最為霸道的存在,沒有什麼能夠逃脫黑洞的捕捉,只要進入了黑洞視界內,就連速度最快的光都逃不出去,黑洞這麼可怕,但是卻有天體比黑洞還要可怕。
  • 是什麼阻止了星系中的恆星形成?並不是所有星雲都進化成恆星
    在宇宙的最初幾十億年中,星系像新生嬰兒一樣成長-把氣體變成恆星,有時速度非常快。但是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龐大的星系,顯然已經完全停止了恆星的形成,結果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星系演化的看法。但是,XMM-2599的奇怪之處在於,它不僅在如此短的生存期之後變得難以置信的龐大,而且它是罕見的似乎完全關閉了其明星工廠的罕見產品之一。這個星系沒有紫外線發射。也沒有來自恆星形成星雲中通常存在的電離氧的發射。銀河系的顏色還暗示著,儘管它最近經歷了星爆階段,但目前沒有產生任何恆星。
  • 我們在晴朗夜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
    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下看到的每一顆星星,絕大多數都是恆星。天上的星星並沒有上億顆。除了流星、人造衛星等,一般我們用肉眼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大約6000~7000顆星星,其中90%以上都是恆星。由於每個人的視力不一樣,因此數據並不精確。
  • 夜空中的星星是恆星還是一個星系?
    夜晚的時候仰望星空,我們肉眼可見的星星分為很多種,其中兩個就是本問題中所說的恆星和星系,除此之外還有太陽系內距離我們較近的行星,例如金木水火土五顆行星都是肉眼可見的。其中金星最亮也距離我們最近,在中國古代金星又被稱為太白,或者黎明時分出現被稱為啟明,黃昏時候出現被稱為長庚星。
  • 宇宙到底有多大(五)離我們最近的十萬個星系與本超星系團
    這些信息為我們拼出一幅更大的圖景:星系們聚集在一個盤形區域中。銀河系的恆星大多分布在一個薄薄的中央盤面上,本超星系團裡的絕大多數星系成員也是如此。科學研究告訴我們——恆星匯聚形成星系,星系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團,星系團進一步結團形成超星系團。而本超星系團的中心就位於室女座方向。 如果把一千個銀河系首尾相接,其總長度將會是1億光年——這正是本超星系團的尺寸。
  • 專家發現藏在銀河系深處的「星系化石」?或為宇宙誕生之初的天體
    科學家們相信,這個古老星系的殘骸大約佔了銀河系球狀星團的三分之一——這個區域由星雲、氣體和塵埃組成。星系化石通常位於銀河系的邊緣。然而,目前的這個星系化石是在宇宙深處發現的,這表明它可能是在宇宙誕生之初形成的天體,或者是銀河系吞噬自河外星系的天體。
  • 恆星爆炸時恆星中央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些元素在恆星生命末期發生的爆炸過程中擴散至太空,超新星是如此明亮以至於瞬間讓整個星系相形見絀。  恆星剛出生時質量往往是太陽的8倍以上,而它們生命終結時則是以所謂內核坍塌的超新星形式。當這樣一顆巨大恆星燃料殆盡時,它會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坍塌成為一個極度密集的核塊。隨後落入坍塌核心的物質將反彈,產生暴力的衝擊波將物質向外炸飛。
  • 類星體可以觸發橫穿星系的海嘯並扼殺恆星形成
    更重要的是,當它們轟炸星系中的物質時,它們會抑制新恆星的形成。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納胡姆·阿拉夫說:「這些信息對於了解星系的形成至關重要。」「他們每年推動著數百個太陽質量的物質。這些流出物攜帶的機械能比整個銀河系的光度高數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