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平安醫保科技旗下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主辦的「見微知著·核聚共贏」第一屆國際分子影像臨床應用學術論壇在江城武漢圓滿召開。
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SKCC)放射核醫學專家Dr.Gary Ulaner、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李亞明教授、深圳市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李曉峰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主任蘭曉莉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吳湖炳教授、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核醫學首席醫療官王全師教授等200多位國內外影像領域及腫瘤、血液等臨床領域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分子影像的科研前沿和臨床應用。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是平安集團大醫療健康戰略布局的重要一環,打造集影像診斷、醫學檢驗和精密檢查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業態,致力於為廣大人民提供更便捷、更精準、更安全的創新型健康檢測服務。在本次論壇上我們有幸採訪到了平安健康(檢測)中心核醫學首席醫療官王全師教授。
頂級影像專家加盟獨立影像中心
在分子影像及核醫學領域,王全師教授擁有很高的威望,他是現任廣東省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主委,廣東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副主委,中國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常委,是我國PET/CT臨床診斷的開拓者和倡導者之一。身兼南方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為中國培養了60多位核醫學碩士、博士研究生。王教授從2004年開始擔任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核醫學科及PET中心主任,直至今年9月退休卸任,因在學科建設及臨床領域做出的突出貢獻,被評為中國「卓越建樹國之名醫」,「羊城好醫生」等稱號。如此頂級的專家大咖,目前已全職加入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任職核醫學首席醫療官兼廣州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首席醫療官。
據王全師教授介紹,目前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各個區域檢測中心的首席醫療官都是國內知名且在地區內具有影響力的頂級影像學專家。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不僅是擁有科研級的影像設備,更聚集了權威專家資源,其目的就是通過建立醫學影像行業金標準,提供高水平和標準化的影像診斷服務,從而與醫院的檢查診斷結果互認,推動整個行業的快速發展。
PET/CT市場潛力巨大
根據王全師教授介紹,PET/CT作為目前最高端的影像檢查設備之一,一次顯像可獲得全身各方位的斷層圖像,具有靈敏、準確、特異及定位精確等優勢,在腫瘤、心血管、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診斷、腫瘤分期、鑑別診斷、預後評價、治療療效評價以及個體化治療的指導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目前已經作為部分疾病診治指南中推薦的檢查手段 。
不過,據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最新的數據統計,2018年國內PET/CT總數僅為298臺,中國百萬人口PET/CT保有量為0.21臺,這個數字在美國為7.8臺,日本為3.8臺,差距非常大。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按照每百萬人2臺計算,需要2600-3000臺PET/CT,市場規模在千億級別,市場潛力巨大。在供給失衡的情況下,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出現顯得尤為重要,PET/CT也必將成為其核心業務之一。
據王教授介紹,武漢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以下簡稱「武漢檢測中心」)引進的GE Discovery PET/CT 710設備在查找原發病灶方面功能強大,其擁有的另一臺256Revolution CT具有掃描快、圖像解析度高及多部位聯合一站式掃描等特點,這兩臺設備圖像優勢互補、相互印證,在武漢檢測中心內部形成了多模態影像聯合診斷,為微小病灶的精準診斷提供可靠支持。近期,在武漢檢測中心核醫學科對一例病患的診斷中,正是利用了PET/CT和CT的增強作用找出「元兇」,將這例被推測是肺部感染及肺靜脈血栓的患者,最終確診為右上肺原發性小細胞肺癌,從而使患者得到及時化療。
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或將迎來春天
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在美國生根發展已經超過30年的時間,美國約7000家影像中心中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市場佔比約佔40%,而在我國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還屬於新生事物。近年來,國家衛健計先後出臺《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試行)》、《關於醫學影像診斷中心等獨立設置醫療機構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解讀》等政策,「鼓勵醫學影像診斷中心形成連鎖化、集團化,建立規範化、標準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 。
醫學檢測的技術水平和診斷水平是保障醫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王全師教授認為:「目前第三方獨立影像中心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人才的制約,急需同公立醫院一樣建立合理的人才梯隊。」在談到平安健康(檢測)中心的醫學隊伍建設時,王教授指出,頂級專家的加入不僅可以提高獨立影像中心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對青年醫生進行培養。平安健康(檢測)中心已組建由三甲醫院權威專家和中青年骨幹組成的專業醫護團隊,建立各專業學科專家委員會和名醫門診中心,從「醫、教、研」等方面進行權威指導。
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以醫療品質和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加強臨床與科研投入,定期在內部開展學科能力培訓,並設立專項科研基金供青年醫生申報,為高水平的醫療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從而吸引和留住專家人才。此外,平安健康(檢測)中心通過自主研發的「平安好影像」智慧雲平臺,一頭連接中心內部專家,一頭連接二級、縣級的醫院,可以上傳疑難雜症病例,由專家進行解讀,通過這種方式幫助醫生實現自身職業價值最大化,賦能基層醫療機構和醫生。
「其次是客戶來源問題。」和其他影像中心相比,平安健康(檢測)中心依託平安集團大醫療健康生態圈的獨特優勢,對內與平安醫保科技、平安好醫生、平安健康險等形成業務聯動和閉環,根據客戶需求以全產業鏈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實現一站式醫療健康護航;對外與大型公立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積極建立多元化合作關係,優勢資源互補,從而促進區域影像、檢驗醫聯體建設,實現分級診療,助力醫療改革落地。
在和王全師教授的交談中,我們可以發現,第三方影像中心的運營模式更趨穩健,並處於從體量向質量的轉變過程中。雖然目前也會遇到一些可見的挑戰,但隨著市場需求擴大、政策落地深化以及更多醫學專家的專業加持,我們相信中國第三方影像中心正行在柳暗花明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