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賽諾聯合國產PET/CT取得重大突破

2021-01-13 中國經濟網

  12月19日,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舉辦的「2020年核醫學分子影像新技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

  會上,賽諾聯合醫療發布:已率先實現200皮秒量級飛行時間技術(TOF),並已獲得檢測機構認證。

  作為國內首家推出飛行時間技術(TOF)的PET/CT廠家,賽諾聯合醫療此次在飛行時間技術(TOF)上的重大突破,與其在晶片國產化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

  這條消息一發出,便引起了醫療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高端醫療設備的代表產品之一,飛行時間技術(TOF)是PET/CT重要的標誌性技術。

  飛行時間技術(TOF)是什麼?

  簡而言之,得益於這一技術,PET/CT可以實現更快的掃描、更低的注射藥量、更高的圖像信噪比、更好的圖像解析度,從而提高小病灶的定位精度、優化PET臨床圖像的效果。

  在此次「2020年核醫學分子影像新技術交流會」上,賽諾聯合醫療發布了即將上市的高端PET/CT產品,其核心參數已經達到國際頂尖水平200皮秒量級飛行時間,能夠真正為臨床診斷與科研帶來巨大價值,而且核心技術全部自主可控。

  

  近年來,研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核心器件自主可控、加快補齊我國高端醫療裝備的短板,已越來越成為業界、學界和管理部門的共識。

  「我們國產醫療器械基本實現了初期的整機國產化、到中期的主要部件國產化,但核心器件的國產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賽諾聯合醫療公司副總經理李俊億說。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賽諾聯合醫療堅持自主創新,經過數年研發攻關,終於實現了矽光電倍增器(SiPM)及其信號讀出晶片的國產化,完成器件量產並通過PET/CT整機性能測試。

  李俊億介紹說,高端PET/CT擁有兩大重要核心器件:快速閃爍晶體與矽光電倍增器(SiPM)及其信號讀出晶片。其中,國內快速閃爍晶體生產廠商已經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產品實現了完全國產化,甚至出口國外;而矽光電倍增器(SiPM)及其信號讀出晶片被國外「卡脖子」的情況卻一直沒有改善。

  這次賽諾聯合醫療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意味著我國高端PET/CT設備將不再受制於國外技術壟斷,這對於我國高端醫療裝備實現進口替代、高端醫療裝備實現自主可控具有戰略意義。

  

  「國產高端設備達到200皮秒量級別飛行時間,是一件令人非常振奮的事,因為它建立在國產SiPM及其晶片的基礎上,並且達到數位化PET/CT業內頂級水平。」會上,北京醫院核醫學科姚稚明主任激動不已。她認為,賽諾聯合醫療實現的200皮秒量級飛行時間技術(TOF),將為PET/CT臨床圖像帶來本質性提升,也為核醫學高質量診斷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她進一步解釋說, PET/CT作為功能影像診斷利器,對於小病灶的成像與診斷率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焦點,飛行時間技術(TOF)能夠提高小病灶的定位精度、優化PET臨床圖像的效果,對於臨床診斷的意義非常大。

  事實上,飛行時間每提高1皮秒 (1皮秒=10﹣??秒),難度都會呈現幾何級數增加,因此飛行時間的優劣成為了衡量PET/CT性能的黃金標準。此次賽諾聯合公布的200皮秒量級別飛行時間參數,是國內首款達到該級別飛行時間的PET/CT。這不僅意味著我國擁有了打破國外壟斷、攻克技術瓶頸的科研實力,也將為中國的核醫學臨床帶來革命性改變。

  「希望即將推出的新一代200皮秒量級別飛行時間國產高端PET/CT能為中國核醫學臨床科研工作帶來更多幫助。」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核醫學分會主委,北京協和醫院核學科李方主任表示,賽諾聯合PET/CT產品在協和醫院裝機多年以來,設備性能和可靠性都得到了科室的認可,希望這樣扎紮實實做科研、勤勤懇懇啃硬骨頭的民族企業能再多一些。

相關焦點

  • ...重磅發布:國產PET/CT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飛行時間技術(TOF...
    作為國內首家推出飛行時間技術(TOF)的PET/CT廠家,賽諾聯合醫療此次在飛行時間技術(TOF)上的重大突破,與其在晶片國產化等核心技術上取得的成果密不可分。這條消息一發出,便引起了醫療界的廣泛關注。作為高端醫療設備的代表產品之一,飛行時間技術(TOF)是PET/CT重要的標誌性技術。飛行時間技術(TOF)是什麼?
  • 鈦鋁合金葉片取得重大技術突破,將應用於國產長江1000A發動機
    然而,中國人民是嚇不到、壓不垮的,2021年新年伊始,航空發動機材料研製領域傳來捷報,據央視報導,中國科學院研發的鈦合金渦輪葉片取得成功,目前已經通過振動疲勞考核,取得理想效果,下一步將裝機長江發動機CJ1000A考核。這不但是國產航空發動機關鍵核心材料的一次重大創新突破,為航發進口替代的目標創造有利的條件,也為是我們面對美國的封鎖和制裁,給出的響亮答案!
  • 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打開APP 中微突破了「卡脖子」技術,讓「上海製造」躋身刻蝕機國際第一梯隊 發表於 2018-12-20 14:01:18
  • 中科院要聚焦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領域取得突破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瞄準基礎材料、核心工藝、基礎算法、重大裝備等基礎性、戰略性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在光刻機、橡膠輪胎、高端晶片等方面,我們爭取要主動揭榜,發揮多學科的綜合和建制化優勢,集結精銳力量組織系統攻關,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提出問題是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光明日報記者 詹媛「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並判別其優先順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在8月15日舉辦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布了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中國在微光夜視領域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光電陰極的靈敏度大幅度的提高,性能參數達到了國內弱光圖像增強器的最高技術參數。標誌著國產高性能微光圖像增強器核心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NVT-7弱光像增強器採用新型的光電陰極組件,使光電陰極的靈敏度提高了一倍,近紅外光譜段響應特性得到明顯提高,夜間檢測能力大大提高。
  • 怎麼樣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原創
    仔細分析當今中國、著名科研院所實驗室也很多、三十多年來、每年都投入天文數字的科研費用,也還是沒有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根本原因。精準推理、判斷、指出,這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的科學研究、科技創新、關鍵核心技術攻堅的,道路、方向、政策路線定位,存在著十分嚴重的、捨本逐末問題。
  • 深度思考:晶片製造到底哪裡卡了脖子?
    通往超精密拋光工藝之巔,路阻且長,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  01  光刻機精度,晶片製造的卡脖子環節  在制約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有四大要素:功耗、工藝、成本和設計複雜度,其中光刻機就是一個重中之重,核心技術中的核心。這也是另一大卡脖子的關鍵!
  • C919再也不能被卡脖子了 國產動力正努力追趕LEAPX1C
    C919配套的國產CJ1000AX發動機  我國目前正在試飛國產大飛機C919,其配套的發動機LEAP-X1C使用的就有美國通用公司的技術。所以如果發動機被被卡脖子,對我國研製大型民用客機會是重大打擊。為了避免被人卡脖子,我們就需要努力研製自己的發動機。對中國商飛來說這是明擺著的事情,所以我國C919在選用賽峰公司LEAP-X1C發動機的同時,也配套研製了CJ1000AX發動機來給C919做國產化配套。
  • 國內首發76釐米大孔徑CT,世界一流20線對空間解析度
    歷時近4年,賽諾威盛建立起覆蓋影像設備開發、設計、製造全鏈條的人才體系,推出了擁有國產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精廣角」系列CT產品,並在76釐米大孔徑、20線對空間解析度上實現突破,成為首個躋身國際一流CT技術陣營的國內企業。隨著賽諾威盛CT新工廠的正式啟用,CT國產化技術攻堅將進一步提速,這也將成為北京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一個靚麗的側影。
  • Chiplet究竟能否解決我國卡脖子難題?
    「機器人處理信息的流程,可以抽象為感知-判定-決策-行動四個步驟,我們提出了Dadu、Dadu-P、Dadu-CD等多種異構並行架構,從宏觀上的路徑規劃,以及微觀上的關節控制計算兩個核心步驟上著手,加速機器人上運行的核心處理步驟。
  • 國產直升機發動機取得重大突破,助直-20飛向高原
    近日,央視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顯示,我國的直-20在高原上能夠順利飛行,並且沒有任何異常反應,經過了嚴寒地區的考驗,這表示國產直升機發動機上取得重大突破,也就意味著在直升機領域的「爭氣機」誕生了。直-20直升機那為什麼直升機很難在高原地區飛行呢?
  • 為何我國是化工大國,卻有那麼多被卡脖子的技術?
    但他們可能有所不知,目前國內化工產業中一批被卡脖子的技術,正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們攻下來的。比如——光刻膠我國雖然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國,但因為涉及的技術難題眾多,高級晶片用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德國科學家施陶丁格因發明了相襯顯微鏡解決了光刻膠的生產難題,在1953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 提出問題是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 ——解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提出重大科學問題工程技術難題並判別其優先順序,是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出發點和動力源,是解決問題、難題,取得科技突破的關鍵一步。」在8月15日舉辦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協發布了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夜視研究院集團高性能微光像增強器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夜視研究院集團3隻NVT-7微光像增強器完成光電性能測試,光電陰極積分靈敏度獲得大幅度提升,品質因數創造了國產微光像增強器核心技術參數的最高紀錄,標誌著高性能微光像增強器核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突破。NVT-7微光像增強器採用新型光電陰極組件,光電陰極積分靈敏度成倍提高,近紅外譜段響應特性顯著提升,夜間探測能力大幅增強。
  • 重大突破,CJ1000航發即將完成,C919迎來中國「心」
    根據《中國製造2025》擬定計劃,2020年是中國商用發動機發展的重大節點。在2020年,國產「長江1000」發動機需要完成型號研製,準備下線進行實機和適航證取得工作。自2016年起,「航空發動機與燃氣輪機」重大專項啟動以來,中國航發集團與中國商發合併重組,進行組織形式和領導架構的改革,更加高效的推動中國商用發動機國產化進程。如今正值2020年末,兩機專項第一階段計劃正逢中期,商發的兩款渦扇發動機迎來重大突破破,證實如今的航發研發體系確實有了長足的進步。
  • 國產女科學家4年發表8篇論文,破解了世界級難題,現在又有新突破
    1992年出生的內蒙古女孩白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國產科學家。2015年她畢業於武漢大學,因成績優異,被保送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碩博連讀。之後,她沒有出國留學,而是於2019年進入西湖大學,開啟博士後生涯,如今碩果纍纍!她僅用4年時間,便完成了人家用5年才能完成的學業,取得了博士學位。
  • 降落傘流固耦合仿真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該技術的重大突破,是航空工業航宇領導重點關注、部門上下通力合作、技術人員不畏困難刻苦攻關的結果,不僅為公司節省了大量的外協費用,更重要的是及時解決了相關型號研製中的技術問題,縮短了產品研製周期,為公司型號研製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十三五」期間我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鬥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和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
  • 又一晶片技術迎來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問世,可用於14nm晶片製造
    隨著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很多技術難題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解決。但就如同中科院副院長劉雲所指出的問題,我國在科技領域依舊的發展,依舊有所缺陷。因此在晶片等尖端技術應用領域,我國出現了被「卡脖子」的局面。為了緩解晶片製造產業鏈上的僵局,前段時間中科院也對外界宣布,將會布局光刻機等尖端技術的科研工作。而在近日,我國又在晶片技術上迎來了新的突破,國產晶圓倒片機成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