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太空人在半多個世紀前進入太空以後,由此開始人類就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太空時代,下面就是一組關於人類在探索宇宙以後了解到的冷知識。
1、人感覺不到地球的運動
由於地球相對人來說十分巨大,我們看到的任何參照物也是在地球上的,同時我們也是跟隨著地球在運動的,而地球的運行十分平穩所以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地球在移動。
2、雲會移動的原因
很多人一直以為雲會移動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形成的,其實是空氣在不停地流動造成雲也在流動,通常空氣流動得越快,雲也就走得越快。
3、宇宙的結構像大腦
科學家發現拍攝的宇宙深空圖像與人類大腦的神經網絡非常相似,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太準確,而是人類的大腦在模仿宇宙的結構,但大腦是什麼時候發現宇宙的這個秘密就不得而知了。
4、神奇的氫元素
氫元素佔據了宇宙中的可見物質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且氫的形態不僅有氣態、固態和液態還有第四種形態金屬氫,科學家在實驗室的高壓環境下製作出來的,這種金屬氫可被製作成室溫超導體。
5、恆星能發光的原因
恆星之所以能發光發熱是因為核心的溫度較高,引起的熱核反應才能讓恆星發光,而普通行星的核心溫度較低,遠遠達不到產生熱核反應的溫度,當巨型氣態行星的質量達到以一定程度後才有可能轉成恆星。
6、能直接看到星星的數量
雖然銀河系的恆星數量大約有2500億到4000億顆之間,但夜晚的天空不管視野有多好,最多只能直接看到3000顆星星,而整個地球上能看到星星大概有7000多顆,大多數恆星發出的光芒是眼睛無法看到的。
7、太陽的顏色
雖然我們看到的太陽是早晚偏紅中午偏白的恆星,但實際上太陽是一顆白色的黃矮星,之所以中午的太陽發白是因為空氣對處於這個位置的太陽產生的光散射不明顯。
8、八大行星的季節變化
太陽系的八顆行星只有地球和火星上有四季變化,而其它幾顆行星由於距離太近或者太遠的原因只有極晝和極夜,最奇妙的是金星也沒有季節變化,是因為金星轉動的角度變化非常小,而且自轉周期與公轉周期幾乎相同造成了沒有光照差異。
9、在月球上跳躍比走路輕鬆
我們看到NASA的太空人在月球上行走時比較笨重,是由於引力太小讓身體不容易保持平衡,走路比跳躍反而更費力,在所有低引力的地方都會耗費大量的體力來保持身體的平衡。
10、太陽到底有多熱
太陽確實是一顆炙熱的黃矮星,核心的溫度高達1500萬℃,表面的溫度則相對較低也達到了6000℃,然而日冕層的溫度卻能達到100萬℃,現在認為太陽的磁場是造成日冕溫度高的主要原因。
11、太陽不會撞到其它恆星
雖然銀河系有數千億顆恆星,但每顆恆星之間的距離都相隔數光年,而且所有的恆星都以相同的方向在運行,所以理論上來說是不會發生恆星相撞的現象,即便未來銀河系與仙女星系合併也很難出現恆星撞擊事件,倒是許多恆星可能會被拋出星系。
只是不知道當銀河系發生合併的時候,處於星系邊緣的太陽會不會被甩出去?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這裡將帶給您一個全新的視角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