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經常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雲的輕盈。
「天空中的雲朵像潔白的羽毛,輕輕地漂浮在藍天之下。」
「雲一朵接一朵,像棉花一樣。」
......
但云真的如我們想像中的那般輕盈嗎?
其實並不是。
假如一片積雲的寬度和高度都約為1km,那麼這片雲的重量大約是50萬公斤!
所以,以後請不要再輕易用雲來比喻輕盈的事物了。
那這麼一大片雲漂浮在天空中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雲是怎麼形成的。
其實空氣能容納水蒸氣的量是有限度的,而這個限度被稱之為飽和蒸汽壓!
就好像你往杯子裡一直加鹽,一開始加進去多少就會溶解多少,但最後水肯定會達到溶解鹽的最大限度,這時候無論你再加多少鹽都不會再溶解了。
比如你在浴室洗澡的時候,你看到的霧氣其實就是空氣溶解不下的部分,它們以小液滴的形式析出。
飽和蒸汽壓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就能溶解越多的水蒸氣。
而氣流帶動水蒸氣上升的時候,越高的地方溫度越低,飽和蒸汽壓越低,直到達到一個臨界點,空氣再也容納不下這麼多水蒸氣,然後它們就以小液滴的形式聚集在一起,從而形成了雲。
我們看到的雲底部大多是平的,其實恰好在這個高度的溫度就開始形成雲,而低於這個高度的時候溫度較高,小液滴變成了水蒸氣,跑到了空氣中去了。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水蒸氣與小液滴的區別。
水蒸氣是氣,無色無味而且看不見的。而小液滴則是液體,才是我們能看見的。
比如大自然的霧氣和燒水時的蒸汽,其實都是由小液滴組成的!
雲
在晴朗的天氣,如果你抬頭看向天空中的雲就會發現,雲移動的速度並不快。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並不是,雲移動的速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快很多。
根據研究顯示,雲平均時速達36公裡,最快能到50~60公裡,堪比在市區正常行駛的汽車。
而且雲所處的位置越高,運動的速度就越快!
但為什麼雲在我們的眼中移動速度如此地慢呢?
這其實與距離有關。
人的視覺是扇面的,如果我們眼睛掃視了50度,那雲可能就飛過了成百上千公裡。
就好像飛機飛過時,你並不會感覺它有多快!
移動的雲
飛機從天空中飛過的時候會留下長長的尾跡,很多人都會誤認為是從雲層裡拉扯過來的雲,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飛機的尾跡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航跡雲。
按照前面提到的雲形成方式其實就很好理解。
航跡雲其實是飛機排出來的廢氣與周圍環境空氣混合後,水汽凝結而成的特殊雲系。
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在萬裡無雲的天氣,飛機也能拉出一條長長的雲。
這是一篇優質的文章,快把它轉發給你身邊的朋友吧!
話題:關於雲的冷知識你知道哪一個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歡迎關注我,你的關注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