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讀中國歷史145:皇后和太子自殺,公主慘死,是漢武帝的錯?

2021-01-08 繽紛歷史清清講

一旦英雄白頭,便是人間憾事。雄才偉略的漢武帝晚年,同樣老邁委頓,迷茫恐懼,一件尋常小事被小人江充利用而釀成大禍

皇后和太子自殺,公主慘死,到底是不是漢武帝的錯?

04:55來自繽紛歷史清清講

朋友們,大家好,

歡迎您來到我的專輯,繽紛歷史清清講。

歷史上有這樣一種觀點,說把秦皇漢武並列起來,一方面是由於他們都雄才大略、建立了開疆拓土的偉大功勳,另一方面他們都是鐵血殘暴的強橫君主。

尤其是漢武帝統治的後期,殺了好多人。其實可能只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權威受到任何質疑,可對被他下令殺了的臣子甚或是無辜百姓,那都是人間慘劇啊。

他任用酷吏,大興詔獄,不知道冤殺了多少人,尤其巫蠱之禍,前後殺人大概超過十萬,連他親生的兩個女兒都被無情的殺了,太子劉據忍受不了酷吏的誣陷,冤屈而死,陪伴他半生的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

漢武帝一朝,對外持續用兵,不但耗盡了幾代皇帝積累的財富,還最大限度的耗盡了民力,都說「一將成名萬骨枯」,這漢武大帝的偉大功業,枯的又何止萬骨啊。

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在賑濟陝西災民的時候,感慨於人民的深重災難,就曾寫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詞句。

漢武帝統治的後期,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暴行,還是導致了無數人被殘殺的巫蠱之禍。

所謂巫蠱,就是用木頭做成小人兒,寫上痛恨的人的名字,埋到地下,用以詛咒對方災禍臨頭。

漢武帝晚年,疑神疑鬼,非常迷信。其實人年紀大了,身體有這樣那樣的病很正常,可漢武帝總懷疑是有人用巫蠱之術詛咒自己的結果。他對巫蠱極其反感,但凡沾上這個,都毫不留情的痛下殺手。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孫賀的兒子捲入一場官司,結果被人檢舉揭發他跟陽石公主(漢武帝和皇后衛子夫的女兒)私通,還用巫蠱之術詛咒皇帝。漢武帝大怒,逮捕了公孫賀全族,在監獄中就直接給處決了。

在查處這個案件的時候,把衛子夫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還有衛青的兒子也都卷了進來,漢武帝毫不客氣,全部誅殺。

這個案件歷史上記載的不詳細,但似乎矛頭隱約的指向了太子劉據。

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是他和皇后衛子夫的兒子,性情仁慈敦厚,但漢武帝覺得他性格一點不像自己,不喜歡他。不過太子一直也沒犯什麼錯,他倒也並沒打算換。

但是劉據對漢武帝任用酷吏的做法不以為然,暗地裡清查冤獄、減免刑罰,這讓一直得到漢武帝信任的當權派官員很不爽,只不過他的親舅舅大將軍衛青手握兵權,別人也不敢對他怎樣。

可衛青去世後,情況就不一樣了,總有人在漢武帝耳邊詆毀他,搞小動作,甚至有人全天候的盯著他,就要抓他的過錯和把柄。好在漢武帝非常精明,雖然年紀大了可並不糊塗,劉據做事也非常謹慎,所以一直也還算有驚無險。

但沾上了巫蠱可就不一樣了,最終他栽在了陰險的江充手裡。

江充是靠著告密受到漢武帝信任的,他本來是趙國人,犯了罪被趙王太子通緝,改名換姓跑到長安,反咬一口跟漢武帝告狀,說趙王太子有不軌的行為,結果盛怒的漢武帝殺了趙王太子。

他這個人非常善於鑽營,而且很能抓住漢武帝的心理,今天告發這個大臣不軌,明天告發那個大臣僭(jiàn)越,僭越就是使用超過規格的儀仗和排場什麼的,古人等級觀念和制度都很嚴格,所以僭越行為一般被認為是有謀反之心。

江充就是靠著這個一步步高升,當了叫 「繡衣直指」的官,大概就是秘密警察頭子。

有一回,太子劉據的馬車違規駛入皇帝專用馳道,被江充逮個正著。劉據向江充求情,江充鐵面無私,告發到皇帝那裡。這樣,江充便與太子劉據結怨了。

眼看著漢武帝一天天的老去,要太子劉據即位,哪能有自己的好果子吃,江充就一直想辦法扳倒沒有了大將軍衛青當靠山的太子劉據。

剛好有段時間漢武帝身體不好,總夢見無數個木頭小人來攻擊自己,江充趁機說:您的病,是有人用巫蠱之術詛咒您引起的啊。

在這之前,皇宮裡的女人們為了爭寵,受方士和女巫的教唆,不少人在房間裡埋藏木偶祭拜,結果爭風吃醋互相妒忌,經常互相告發,指控對方用巫蠱詛咒皇帝,漢武帝非常討厭這一套,但凡有點證據,就大開殺戒,有些被牽連進來的政府官員都不能倖免。

所以江充這一招非常惡毒,當然他就是針對太子來的。

漢武帝聽他這麼一說,授權給他全權查處這事。江充就裝模作樣的到處掘地搜尋木偶,逮捕涉嫌放蠱和夜間祭祀的人。他和手下對嫌疑人嚴刑拷打,還要他們供出同黨,恐怖氣氛籠罩了從長安到京畿,直到各郡縣封國,前後誅殺了數萬人。

直到公元前91年,在做足了鋪墊後,搜尋巫蠱發展到了皇宮之內,不出所料,他向漢武帝報告:在太子宮中挖出了一堆木偶,還有綢緞上寫的字,證據表明太子劉據意圖陰謀叛亂。

太子劉據知道後大為恐慌,他當然是被冤枉的,他想去找皇帝辯解,但他的老師對他說,現在人家就是要故意整你,辯解沒用的,你不能像公子扶蘇似的任人宰割。

於是劉據聽從了他的建議,假傳聖旨逮捕了江充,立即格殺。太子手下的人為了保護太子跑到皇后衛子夫那調集了警備部隊,還分發了武器,結果長安全城都傳言太子造反了。

漢武帝剛接到信的時候,他的判斷就是江充逼太子太狠了,太子要自保。他派人召太子來見自己,可這個使者害怕被殺,根本沒去,轉一圈回來跟漢武帝說太子造反篡位的事屬實。

這下漢武帝勃然大怒,緊急徵調部隊去平滅太子的叛亂。

稀裡糊塗被定為謀反的太子,沒有軍隊支持他,他的烏合之眾也很快被打散了,他自己逃出長安,幾天後,走投無路上吊自殺了。

之後,有大膽的人上書給漢武帝為太子喊冤,加上他逐漸清醒的審視不斷發生的巫蠱事件,終於明白太子劉據就是過度恐懼做出的過度的反應,並沒有背叛的想法,可一切都晚了。

前後持續了三四年的巫蠱之禍漸漸平息,漢武帝可憐太子劉據冤死,修了座思子宮和歸來望思臺,表達對兒子的思念之情。

漢武帝在英雄垂暮、即將離世的時候,對自己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大開殺戒有所悔悟,在有人上書主張派兵到西域屯田的時候,頒下了《輪臺詔令》(歷史上也有人把這個叫作《輪臺罪己詔》),表達了之前派遣李廣利徵伐匈奴的悔意,否定了部分臣子主張將戰爭繼續升級的屯田輪臺的計劃,表示當今政事,最要緊的應當在於「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

就是說要適當放寬律令的尺度,停止隨意徵收賦稅,大力發展農業生產。

儘管這個《輪臺詔令》算不算「罪己詔」在歷史上頗有爭議,但畢竟是他轉變統治思想的明確表達,從追求帝王的功成名就轉變為穩定政治秩序、蓄養民力為主,後世評價說,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轉變,才導致了後來的「昭宣中興」,使西漢統治得以再延續近百年之久。

漢武帝臨終前對統治政策的糾偏,一定是對自己叱吒風雲的一生有了深刻的反省,加上他不失善念留下了曾孫劉病已(後來的漢宣帝),也讓人們感受到他這個殘忍暴戾的帝王還有些許溫情,正是由於這些,讓他仍不失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好了朋友們,這一期的內容我們就講到這裡。

歷史很精彩,歷史很無奈

讓我輕輕地為您講述繽紛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千古一後衛子夫,漢武帝最愛的女人,為何最後選擇自殺?
    對於天下人來說,漢武帝劉徹是千古一帝,把他和秦始皇放在一起來稱頌,是謂「秦皇漢武」。但對於家庭來說,劉徹是個薄情寡義的人,缺少人情味。為何說漢武帝沒有人情味?這得從漢武帝的親生經歷有關,從他16歲登基後,權力掌握在祖母竇太皇太后和母親王太后的手裡,劉徹幾次想要變革都被竇太皇太后掣肘,好基友韓嫣被王太后刺死。
  • 中國歷史——衛子夫,歷史上有名的一代賢后,結局竟然是這樣
    在我們古代的歷史長河中,後宮的嬪妃之間也是勾心鬥角為了在宮裡得以生存不惜任何手段奪得盛寵。但是也有一些妃子或者皇后級別的人物不為爭寵就為江山社稷也是正能量滿滿,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一,一代賢后——衛子夫。衛子夫,平陽人,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在皇后之位,一共38年。
  • 虎毒不食子,巫蠱事件,漢武帝為何殺掉自己的兒子,太子劉據?
    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趁機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太子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正月,公孫賀被逮捕下獄,經調查罪名屬實,父子二人都死於獄中,並被滅族,同時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全部被殺。衛氏在漢廷內部的政治盟友也因此損失殆盡。  漢武帝任命涿郡太守劉屈氂為丞相,封其為澎侯。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愧疚之情嗎?
    漢武帝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帝,衛子夫是史上難得的好皇后,而他們之間卻以悲劇收場,漢武帝對衛子夫的死,是否會有憐憫後悔之心呢?初見武帝衛子夫出身卑微,她的母親是平陽侯家中的奴僕,衛子夫因容貌姣好被收入平陽侯家中學習歌舞。公元前139年上巳節,已經登基稱帝的漢武帝劉徹前去祭祀祖先,在回宮的路上突然心血來潮想要去看看自己的大姐平陽公主。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對於衛子夫,漢武帝從無後悔。笑話了。一個奴隸,姐姐平陽公主的歌伎,因為懷孕破解了漢武帝無出的局面,漢武帝對衛子夫給予了最高待遇。封衛子夫為後,衛子夫的兒子衛太子,兩人所出的長女被萬般寵愛,是兩漢唯一封鹽邑的公主,破格封長公主!當利公主—衛長公主。
  • 衛子夫嫁給漢武帝,原本以為是甜蜜的愛情故事,結局卻告訴是悲劇
    春風無十裡|文衛子夫嫁給漢武帝,原本以為是甜蜜的愛情故事,結局卻告訴是悲劇自古便流傳著一句話「帝王無情」,這句話放在漢武帝劉徹身上一點也不錯,雖然作為皇帝劉徹確實是一代明君,但作為丈夫來講,劉徹確實是不合格的。
  • 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要性不要命、要情夫不要皇上弟弟」的長公主
    中國幾千年歷史中,公主無數,穢亂春宮者也無數,但是極少有如本文中這樣一位為了那方寸間的刺激而夥同情夫等謀害朝廷重臣及對自己倍加關照的皇上弟弟者。當我說出這位重臣及皇上的名字,想必諸位看官都會倒吸一口涼氣!重臣為霍光,皇帝系漢昭帝劉弗陵!公主為蓋邑長公主,姦夫系丁外人。
  • 漢武帝為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為什麼又用其他諸子百家?
    漢武帝劉徹是漢朝的第六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他當政的時期是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人,也是因為這個朝代,很大原因都是因為這個朝代,或者說漢武帝這個時代。我們在稱呼漢武帝的時候,習慣把他的功業和秦始皇相比,史稱秦皇漢武。
  • 「虎毒不食子」,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
    漢武帝就算得上威嚴和明智,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偉略受到世世代代的稱讚,「虎毒不食子」,可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漢武帝崇信方術,整天疑神疑鬼,害怕有人詛咒他,爆發了巫蠱之禍。由這一件禍事牽扯出「戾太子之變」,使得漢武帝在政權更替的敏感時期,廢掉了自己親手所立的嫡長子。漢武帝徵和二年七月,秋景蕭瑟,黑雲壓城,這時候太子劉據正受煎熬。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仍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但有趣的是,晚年時期的漢武帝已經意識到了當年太子所犯之事確有冤情,即使他後悔太子的死亡,卻也沒有選擇厚待太子的後人。實際上,雖然晚年時期的漢武帝表現出了對於太子劉據的愧疚,但是這並不表明,漢武帝就認為巫蠱之禍與太子無關。
  • 衛青的兒子皆非平陽公主所生,在其離世後,兒子們的結局是怎樣?
    也是這一年,漢武帝給衛青的三個兒子封侯,衛青一脈顯赫一時。此時的霍去病還在漢武帝身邊,尚未參戰成名。三子封侯,衛青本身還是長平候,衛家父子四人全都是侯爵,這裡不僅是意味著衛青的功勞極高,同樣也代表著背後漢武帝對衛青的信任。古代皇族,對功臣向來都是信任就聯姻,雖然漢武帝十分寵愛衛子夫,但是強強聯合總沒錯,於是對於衛青,漢武帝也是準備行此事。
  • 中國古代五個女性名人,第三個稱帝,最後一個禍國殃民
    中國古代社會,因為社會觀念的緣故,男尊女卑成為常態。相對於史書對於男性的濃墨重彩,對於女性就顯得輕描淡寫。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看中國古代的五個女性名人。第一個是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的皇后。當初在平陽公主府上跳舞被漢武帝相中,是漢代版的灰姑涼。到了宮中陳阿嬌善妒無後,衛子夫一步一步坐到了皇后的位置。
  • 揭秘漢武帝一生中最寵愛的四個女人分別是誰,為什麼結局都悲慘?
    集至尊、至寵、至愛於一身的她還不滿足,還想將自己的獨生女兒陳阿嬌打造成未來的皇后娘娘。此時,她正急著為這件事去找太子的母親慄妃。「太子他媽,咱們結為親家吧。」館陶公主見了慄妃,開門見山,直奔主題。「皇上他姐,對不起,我們家榮兒還小,還沒到談婚論嫁的時候。」慄妃以直對直。話不投機半句多,兩人的對話只一句便戛然而止。
  • 衛子夫能當皇后38年,在於她謹小慎微,為何巫蠱之禍後卻攜子叛亂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一、衛子夫絕不是漢武帝的最愛武帝的大姊平陽主深知其弟,選了十餘美女及歌女,養在府中,以備接待、服侍武帝。建元二年,武帝外出灞上,還宮,經過平陽主府,看中一名歌女衛子夫,平陽主就將這歌女送入宮中。後來,武帝又有新歡,就把這歌女忘了。
  • 誰也想不到,漢武帝親爹親媽的陵墓,2000年後旅遊這麼火
    歷史上,知名度比較高的西漢帝王有開國皇帝劉邦、千古一帝漢武帝,再下來應該是文景之治的第一開創者漢文帝,降服南匈奴的漢宣帝。漢景帝陽陵漢景帝在11個西漢帝王中,知名度和影響力應該屬於中等水平。然而2000年後,要論起誰的帝陵旅遊發展最好,只能是他--漢景帝。開國皇帝劉邦的陵墓,至今還沒有旅遊接待設施,也沒有博物館參觀;漢武帝茂陵倒是有博物館,只是國家二級。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毛主席點評歷代皇帝之漢武帝】在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歷朝歷代也都對他評價非常高。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雄才大略」,曹植也說他「功越百王」,李世民則說:「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近代史學家夏增佑先生也評價道:「武帝時為中國極強之世,故古今稱雄主者,曰秦皇漢武。」
  • 漢武帝的一生所愛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漢武帝的一生所愛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漢武帝對衛子夫極盡寵愛,把原來金屋藏嬌的陳皇后陳阿嬌給廢了,立衛子夫為皇后。立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為太子。那麼衛子夫到底是不是漢武帝的一生所愛呢?
  •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真相,他的子女都去哪了?
    今天咱們講一講明朝的故事,說到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次農民起義,就不得不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及結束明朝統治的闖王李自成了。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南徵北戰,不斷壯大,幾十萬大軍所向披靡,終於推翻了政治腐敗、經濟崩潰、搖搖欲墜的明王朝。
  • 大明滅亡前,崇禎為什麼要將皇后妃嬪和公主們全部殺死?
    (圖片借鑑,侵權可刪)崇禎回到宮中後喝了失意酒,召太子朱慈烺,13歲的永王朱慈炤,12歲的定王朱慈炯,託付給各自的外祖父家,希望能為自己保留一絲血脈,然後吩咐賜白綾給皇后、貴妃、以及眾妃嬪,並囑咐她們為大明江山社稷以身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