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為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為什麼又用其他諸子百家?

2020-12-05 五更天讀歷史

漢武帝劉徹是漢朝的第六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他當政的時期是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人,也是因為這個朝代,很大原因都是因為這個朝代,或者說漢武帝這個時代。

我們在稱呼漢武帝的時候,習慣把他的功業和秦始皇相比,史稱秦皇漢武。其實漢武帝劉徹雖然也是漢景帝的兒子,但是按照繼承順序和他的年紀,皇位根本輪不到他。這個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起到了很大的的作用。這個人就是長公主劉嫖。

說起長公主劉嫖,她是竇太后的女兒,漢景帝的同母姐姐,非常受竇太后的寵愛,而且與漢景帝的關係也非常好,很多事情漢景帝都會詢問她的意見,所以很有影響力。

長公主有一個女兒叫阿嬌,很是可愛。有一天,年僅五六歲當時還叫劉彘的漢武帝到長公主家玩耍,長公主見他聰明可愛。於是問他:「想要娶個媳婦兒嗎」,劉彘回答說想。長公主玩笑似地指著左右的侍女問喜歡哪一個?但是別看劉彘歲數小,但是卻一個也不喜歡長,後來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阿嬌,劉彘高興地說好,而且還充滿稚氣的承諾將來蓋一座金屋,讓她住在裡面。長公主聽了非常高興便有意把阿嬌嫁給劉彘。

因為雙方都有意促成親事,所以劉嫖在徵得漢景帝的同意之後,把阿嬌許配給了劉彘。因為親事的原因,長公主和劉彘關係更加密切。漢景帝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立了太子。但是因為不喜歡太子的母親囂張跋扈和太子的平庸,不顧眾臣反對除了太子和皇后。

因為皇位的空缺,有資格的皇子為爭奪皇位繼承權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讓長公主和劉彘的母親王美人看到了機會,於是千方百計說服了漢景帝。

漢景帝七年,漢景帝先是立王美人為皇后,接著又立年僅七歲的膠東王劉彘為皇太子,並且改名徹。漢武帝劉徹總共當了九年的太子,在這九年當中,因為其聰明過人,令漢景帝非常滿意,對他更是百般寵愛。

太子期間的劉徹一方面協助漢景帝處理政務,另一方面博覽群書廣泛涉獵,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些年輕時打下的基礎為他以後50餘年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說起漢武帝,除了大破匈奴、開疆拓土的功績以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罷黜把家、獨尊儒術,也是發生在漢武帝執政的時期。

關於獨尊儒術,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歷史前提。漢王朝建國以後,汲取前朝覆亡的教訓,前幾任帝王一直奉行清靜無為的黃老思想。但是黃老思想在政治上因循守舊,不求革新,尤其是漢武帝的祖母竇太后更是黃老之術鑑定支持者,而且她幹預朝政,誰也不能在她面前說黃帝、老子的不好。

漢武帝從小在宮中長大,因而受到良好而全面的教育,特別是他本人興趣廣泛,胸懷寬廣,所以在做了皇帝之後,雖然只有16歲,但他血氣方剛,雄心勃勃,立志要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但是因循守舊的黃老思想與他銳意進取的品性顯得格格不入,相反儒家思想倡導君子自強不息,剛健有為,主張尊君和隆禮,這一點非常符合漢武帝的個性以及執政的需要。但是因為歲數還小,而且根基未穩,竇太后活著的時候他不敢明目張胆地推崇儒學,只能暗地裡培植自己的勢力,悄悄的選拔具有儒家思想的人才。

正在漢武帝四處搜羅儒學人才的時候,廣川人董仲舒進入了漢武帝的視野。董仲舒從小鑽研儒學。以治《公羊春秋》而著名遐邇。而且他還以儒家思想為基礎,雜取陰陽五行等諸家思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的儒學體系。

他在給漢武帝的對策中提出:治國之道在於上天,天不變道也不會變化。大一統是天地間的正道,自古至今暢通無阻。而現因為在負責教化的人來源不同,每個人的見解也不同。以至於不能堅持一個原則,導致法令制度屢屢變化,下面的人又苦於不知道如何遵循。只有把其他邪惡荒唐的思想消滅後,道德和綱紀才可以統治。

董仲舒所闡述的這一思想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開端。當時的丞相衛綰深知漢武帝意在獨尊儒術志在進取,見他對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非常讚賞,上書請求將儒家思想定為國家執政的指導思想,獲得了漢武帝的批准。

董仲舒的建議。衛綰的奏請,加上漢武帝的批准。正式成了漢王朝改革舊制推行新政的指導思想

但是我們要看到,雖然漢武帝獨尊儒術,用人也以儒家為基礎,但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帝王,他深知要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各家賢能人才是不必不可少的。所以他對其他諸子百家的賢能人才也並非一概排斥。而是只要有獨特才能,能為國家所用,又不反對國家大方針,他一律委以重任。張湯趙禹熟悉法令,漢武帝就讓他們去做管理司法的廷尉。汲黯學習黃老之術,漢武帝發現他為人質樸頗有才能,於是多次封他做郡守,還位列九卿。其他諸如主父偃、徐樂、司馬相如、嚴安等都是如此,也正是這些精英的存在,並且在發揮了重要作用,才造就了那個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的強大王朝。

相關焦點

  • 青銅鏡銘文有講究,52字漢隸銘文折射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997年,安徽省全椒縣又出土了一面環狀乳神獸鏡,其銘:「吾作明竟自有用,闢去不羊利孫子,聖人周公魯孔子,君宜福,大吉利。」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漢王朝始終將儒家推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尊儒」就是「尊孔」,「尊孔」亦即「尊儒」。西漢末,王莽也曾被視為像周公那樣的「賢者」、「聖人」(詳見《止水集·兩漢儒家思想銘文鏡》)。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漢武帝的那些豐功偉績
    說到我國古代盛世,大家一定會想到大漢盛世、大唐盛世,那在大漢盛世中,又不得不提漢武帝劉徹的大一統,他承接著文景之治,為之後的西漢的發展和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說漢武帝在位後期後期崇信方術、作風奢侈,窮兵黷武,爆發巫蠱之禍,引發社會危機,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漢武帝以往的貢獻,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漢武帝劉徹的那些豐功偉績。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在這個評價中,毛主席既肯定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又對漢武帝晚年頒布「罪己詔」的勇氣和做法讚賞有加。1965年3月,毛主席在與工作人員交談時,又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漢武帝是第一個頒布《罪己詔》的皇帝,這個罪己效應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另外,就是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也提到了漢武帝,寫下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的詞句。
  • 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強大的資本。漢武帝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禁止諸侯國鑄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思想上獲得統一。漢武帝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徵匈奴,解決邊患。
  • 偶像天團,儒家巨子,漢武帝時人才何其多邪!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皇帝也幹不成豐功偉績,今天我們著眼於漢武帝的優秀文臣們,看看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歲月裡,在漢朝的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漢朝除了聲名顯赫的衛青,霍去病之外,還有什麼人物,思想流轉至今?
  • 為什麼有人說朱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無恥的偽君子?!
    為什麼有人說朱熹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無恥的偽君子?!此事是典型的「孩子沒娘,說來話長」。儒學從基因來講,就有萬古不變的虛偽性和不確定性。到了西漢,有個叫叔孫通的人,得到了劉邦的崇信,開始講儒學大行其道,其實就是搞一些「恢復周禮」的儀式感,好滿足劉邦的虛榮心,之後到漢武帝時期,為維護封建大一統思想,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的意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成為真正的唯一正確光明的思想。
  • 漢人之前是很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
    之後就越來越不能打,到唐代還要找外族人來幫忙打仗,到宋朝被外族滅,明也是一樣,漢人這麼尚戰的民族後來為什麼戰鬥力越來越弱?被篡位而亡的:西漢、東漢、唐,共3個。因反叛而亡的:夏、商、周、秦、隋,共5個。因農民起義直接而亡的:元、明,共2個。
  • 「虎毒不食子」,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
    漢武帝就算得上威嚴和明智,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偉略受到世世代代的稱讚,「虎毒不食子」,可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漢武帝十六歲即位,然後在皇位上大展拳腳,頒行推恩令,加強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推行平準、均輸、算緡、告緡,抑制商賈,「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設立太學……但他是帝王也是凡人,到了晚年尤其懼怕死亡,崇信巫術。
  • 為什麼還在貶低文科,歐洲發展科學前幾百年都在奠基人文基礎
    為什麼說文科墮落呢?我個人認為自漢武帝時期董仲舒「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開始人文精神就已開始走下坡路。但是佛教和道教的興起使整個封建時期的人文精神變得多元起來。魏晉的「竹林七賢」、陶淵明;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蘇軾等等。可以發現中國古代最有名的的文人大都是仕途不得意,然後以詩詞歌賦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意。這一批人都是被儒學或被官方思想拒之門外之人,然後他們借用佛和道來超脫於世俗之外。
  • 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50年-前100年)世界十大強國排行榜!
    前言三:分數是各項分值累加起來的,任何一項偏科都會拉低它總體分值第一名:漢帝國(96分)(之前分值90分)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41-87年在位)即位之後,政治上,削藩,推行「推恩令」;文化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立太學;軍事上北破匈奴,南滅南越、閩越、甌越三個國家,西南徵服夜郎、滇國、鞏都,東北吞併朝鮮,西北鑿通西域;國際影響上,絲綢之路在此後的一千多年一直是中國同西亞乃至歐洲等文明交流的主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