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2021-01-08 與生活交朋友

漢武帝的「窮兵黷武」的罵名不是惡意加給他的,本來就是事實。只不過窮兵黷武說的是晚年的漢武帝,對於漢武帝的綜合評價,也都是功大於過的。

漢朝從劉邦開始,就被匈奴給欺負慘了,之後漢朝採取和親政策,得到邊境安寧,國內休養生息。漢朝經歷「文景之治」後,國力逐漸強盛。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了強大的資本。

漢武帝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推恩令」加強中央集權,禁止諸侯國鑄錢,增加中央財政收入,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在思想上獲得統一。

漢武帝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徵匈奴,解決邊患。漢武帝多次派衛青、霍去病出徵匈奴,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基本上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也開拓了絲綢之路。

漢武帝依靠徵戰,成為了偉大的帝王,也因為徵戰,成了窮兵黷武的帝王。

只要說到漢武帝徵匈奴,提起徵匈奴的累累碩果,我們就會想到衛青、霍去病等,很少會想到貳師將軍李廣利。衛青、霍去病時代,只是出於漢武帝的前半生。漢武帝最後的一二十年並沒有停止攻伐,他用的出徵主帥就是李廣利。

漢武帝的英名,也就壞在這個李廣利身上。

衛青和李廣利都是漢武帝的小舅子,或許漢武帝看到衛青的成就,想依葫蘆畫瓢,將李廣利培養成衛青,再展大漢雄風。

但是李廣利確實沒有衛青那樣的天賦,帶兵打仗的能力實在是平庸,治軍的能力更是一塌糊塗。漢武帝後期對外徵戰取得的勝利,完全是靠國力碾壓。即使能夠取勝,自己也會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漢武帝為了大宛馬,派李廣利出徵。大宛的貳師城出良馬,漢武帝對李廣利的預期是到貳師城搶到良馬,所以任命李廣利貳師將軍。

李廣利第一次去,大敗而歸。漢武帝大怒,面子掛不住,重新組織人馬,準備大量的糧草、裝備等,派李廣利再徵大宛。這次雖然取勝了,也就換來了幾千匹馬,保住了大漢在西域的面子。但是這種大規模的遠徵,對國力的消耗是相當大的。

後來漢武帝又派李廣利去徵匈奴,期間雖然有勝有敗,李廣利也沒討到什麼便宜。

李廣利最後一次出徵匈奴前,與宰相劉屈氂[ máo ]暗中,謀立昌邑王劉髆為儲。不久事發,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想立功贖罪,因此急功近利,最後戰敗投降匈奴。

漢武帝喜歡用小舅子打仗,前期用對了衛青,橫掃匈奴,事半功倍。後期用了平庸的李廣利,事倍功半,耗盡國力,國家差點崩潰。

漢武帝晚年經歷各種打擊,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搞了個《輪臺詔》,這也是漢武帝最令人佩服的地方。也有人說這是漢武帝的「罪己詔」。不管漢武帝的真實意圖是什麼,至少漢武帝有個非常不錯的態度,從此也不再對外用兵,大漢在之後幾十年逐漸恢復國力。

漢武帝打匈奴本身是沒問題的,而且在衛青、霍去病時期,也基本上將匈奴打服了,解除了國家的威脅。

漢武帝後期繼續對外用兵,已經不是為了保家衛國了,基本上是為了面子。為面子出徵也無可厚非,如果選了對的人,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成果,也不會有問題。而晚年的漢武帝是以非常大的代價,取得了很小的成果,耗盡了國力,反而造成了國家的不穩定。

窮兵黷武和巫蠱之禍是事實,成為了漢武帝晚年的兩大汙點。但是後人並沒有因為這兩個汙點而完全否定漢武帝,漢武帝仍然是位雄才偉略的偉大帝王。歷史上很多明君都在晚年出現汙點,真沒幾個帝王能與漢武帝相提並論。

相關焦點

  • 「虎毒不食子」,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
    漢武帝就算得上威嚴和明智,作為中國古代的第二個封建王朝漢的皇帝,他的雄才偉略受到世世代代的稱讚,「虎毒不食子」,可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漢武帝崇信方術,整天疑神疑鬼,害怕有人詛咒他,爆發了巫蠱之禍。由這一件禍事牽扯出「戾太子之變」,使得漢武帝在政權更替的敏感時期,廢掉了自己親手所立的嫡長子。漢武帝徵和二年七月,秋景蕭瑟,黑雲壓城,這時候太子劉據正受煎熬。
  • 釋讀中國歷史145:皇后和太子自殺,公主慘死,是漢武帝的錯?
    雄才偉略的漢武帝晚年,同樣老邁委頓,迷茫恐懼,一件尋常小事被小人江充利用而釀成大禍所謂巫蠱,就是用木頭做成小人兒,寫上痛恨的人的名字,埋到地下,用以詛咒對方災禍臨頭。漢武帝晚年,疑神疑鬼,非常迷信。其實人年紀大了,身體有這樣那樣的病很正常,可漢武帝總懷疑是有人用巫蠱之術詛咒自己的結果。他對巫蠱極其反感,但凡沾上這個,都毫不留情的痛下殺手。
  • 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漢武帝是繼秦始皇之後,我國另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在他的手裡,漢朝從一個被欺負的主,變成了一個頂尖高手。有人突發奇想,說漢武帝文的武的那麼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反而國家更強大了?漢武帝本身就是一名改革者,他對衛青說過這樣的話:「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徵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漢武帝並不是胡亂改革,而是對自己的改革有很深刻的認識,或者說他有自己的改革原則。
  • 秦始皇雄才偉略統一華夏,六國為何不主動納降?
    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雄才偉略,也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之心。 首先,秦始皇能統一六國,也不僅僅是他一人之力,是秦國集六代君主的力量,才發展成後來的統一大業。 自秦孝公開始,秦國名相輩出,大將林立,因為有了這些人才的輔助,秦國才得到長足的發展。
  • 千古暴君漢武帝:靠軍事冒險揚名,毫無愛民之心
    漢武帝的形象,可以跟秦始皇比肩,然而我們縱觀漢武帝一生的政策,前期窮兵黷武,靠幾場對匈奴軍事冒險的勝利洗白,晚年巫蠱之禍動搖國本,不得不發布罪己詔。漢武帝的光輝形象,其實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實在是很不理解。 劉徹的暴虐,其實跟他的太爺爺劉邦一脈相承。
  • 《鹽鐵論》桑弘羊提出了軍事第一問,這個問題至今無解
    為何要充盈國庫呢,是因為要支持漢武帝的軍事行動。我們知道,自古戰爭就是燒錢的事,拼的是國力,任何戰爭都需要經濟財政,告訴人們為何會實行「鹽鐵官營、酒類專賣、均輸、平準、統一鑄幣等財經政策作為保證。當時的情況是匈奴曾歸附漢朝,但之後又數次侵犯大漢邊境。大漢必須採取應對措施,如果備兵,必然使士兵勞苦,耗費錢資;如果不備,匈奴的侵犯總是不停。
  • 海豚肉又不好吃,為何日本人寧願背負罵名,也不放棄捕殺海豚?
    海豚是一種十分活潑可愛的海洋精靈,雖然說很多人可能沒什麼機會可以在大海中見到海豚,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它們的喜愛。再加上歷史上經常發生海豚拯救人類的案例,所以,一直以來海豚都被當作是人類的好朋友。然而,由於受到一些人類的捕殺 ,導致如今世界上的海豚數量是越來越少了。
  • 2020甘肅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共基礎知識:漢武帝的那些豐功偉績
    說到我國古代盛世,大家一定會想到大漢盛世、大唐盛世,那在大漢盛世中,又不得不提漢武帝劉徹的大一統,他承接著文景之治,為之後的西漢的發展和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雖說漢武帝在位後期後期崇信方術、作風奢侈,窮兵黷武,爆發巫蠱之禍,引發社會危機,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漢武帝以往的貢獻,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漢武帝劉徹的那些豐功偉績。
  • 千古一後衛子夫,漢武帝最愛的女人,為何最後選擇自殺?
    對於天下人來說,漢武帝劉徹是千古一帝,把他和秦始皇放在一起來稱頌,是謂「秦皇漢武」。但對於家庭來說,劉徹是個薄情寡義的人,缺少人情味。為何說漢武帝沒有人情味?這得從漢武帝的親生經歷有關,從他16歲登基後,權力掌握在祖母竇太皇太后和母親王太后的手裡,劉徹幾次想要變革都被竇太皇太后掣肘,好基友韓嫣被王太后刺死。
  • 古籍中記載的異事:漢武帝修建宮室,引起一個幾寸長的老頭告狀
    漢武帝赴宴的時候,突然出現了一個不到一英尺的老人向他告狀。在得到東方朔的指點後,漢武帝解決了小老人的問題,也得到了一些禮物。不到一尺高的梁上老翁。故事是這樣說的。漢武帝在美中央宮與大臣們舉行宴會,吃名為「小米」的食物時,突然聽到有人說。魯迅冒死訴說自己的委屈,控訴陛下。漢武帝只聽那聲音,即使那個人去宮殿,也看不到人影。最終在橫梁上發現了不到幾英寸的老人。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愧疚之情嗎?
    館陶公主派人抓了衛子夫的弟弟衛青,以衛青的性命來威脅衛子夫,結果衛青被公孫敖等人解救,得以保全性命。漢武帝得知館陶公主的無理行徑之後,故意對衛子夫的家人進行賞賜,衛青被升任為建章監、侍中,衛子夫的哥哥也得到了封賞,短短幾天時間,漢武帝賞賜給衛子夫家中兄弟姐妹的賞金就高達千金。漢武帝這是明擺著給館陶公主、陳皇后釋放一個信號。
  • 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曹操是一代梟雄,雖然有雄才偉略,但也自負好色。 對於曹操的事跡,我們是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關於曹操卻有一個不少人都容易忽視的冷知識,就是曹操一共有幾個兒子。 其實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在這個評價中,毛主席既肯定了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又對漢武帝晚年頒布「罪己詔」的勇氣和做法讚賞有加。1965年3月,毛主席在與工作人員交談時,又說:「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漢武帝是第一個頒布《罪己詔》的皇帝,這個罪己效應對後世影響是很大的。」另外,就是毛主席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也提到了漢武帝,寫下了「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的詞句。
  • 辛德勇:為什麼要寫《製造漢武帝》
    漢武帝像(《三才圖繪》)一、對於我來說,歷史學首先是史料學前此,在今年5月8日,我已經就《澎湃新聞》記者提出的問題,簡單講述了這篇文稿的主旨,是司馬光如何構建漢武帝晚年的政治形象。但很多寫過文章或者看過文章的人都明白,文章的撰著緣起以及寫作過程,與這一宗旨,並不完全吻合,有時甚至會有很大的出入。
  • 虎毒不食子,巫蠱事件,漢武帝為何殺掉自己的兒子,太子劉據?
    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背景  傳統迷信認為巫蠱之術(即巫術詛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漢武帝晚年多病,疑其為左右人巫蠱所致。  漢武帝一生沉迷女色,後宮有多位佳人先後失寵,為重新獲得帝王的恩寵,後宮諸位多邀請女巫入宮,試圖以巫術達到目標,同時對其所嫉妒者便施以巫蠱之術,一時間後宮迷亂,時有發生因後宮的巫蠱之事而牽連朝中大臣的事件。
  • 漢武帝時期最精美的玉鋪首是什麼玉,為何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20世紀70年代在陝西西安茂陵附近出土的漢武帝的「玉鋪首」為藍田玉四神紋玉輔首,該玉鋪首橫寬36.5釐米,灰綠色,下有凸鈕,四角略弧圓,分別碾琢其時流行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器物下方以環鈕為鼻梁,上連粗眉和暴起雙眼,形成大獸面,下緣則以8條豎紋勾勒出寬大的排牙。
  • 漢武帝瞧不上胡人進貢的動物,命人送去餵老虎,不料老虎伏地不起
    漢武帝是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的父親是漢景帝劉啟,母親是王皇后。武帝無疑也是一位有著卓越成就的皇帝,他的一生之中幹過不少大事,比如說開拓疆土。又比如說實行推恩令、獨尊儒術,穩固了中央統治。而他的一生最大的事除卻開拓疆土,便是經營西域、開闢絲綢之路了。
  • 漢武帝迷信了46年,他經歷過什麼,以至于堅信世上有神仙?
    《史記》記載的歷史,從上古的三皇五帝一直到漢朝的漢武帝時期。作為生活在漢武帝時代的人,《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竟敢寫《孝武本紀》,敢記載當代君主的事跡,司馬遷是否有點不怕死呢?事實上,司馬遷聰明地避開了「雷區」,《孝武本紀》對漢武帝為政的舉措隻字不提,這篇將近有8000字的本紀,全是記載漢武帝尋仙問藥的事跡。據《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從自己即位的第八年開始,就已經走上了八匹馬拉不回來的迷信之路。
  • 歐陽娜娜接連上熱搜,卻遭臺獨惡意攻擊,其父力挺娜娜怒懟蔡英文
    但是臺獨分子的存在卻是處處散播謠言,惡意攻擊與誣賴大陸,讓人十分憤怒。而最近有關演員歐陽娜娜表明自己是中國人,為中國而感到驕傲卻遭到了綠營的攻擊,其父親更是挺身而出喊話蔡英文。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