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2021-01-16 騰訊網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曹操趁勢崛起,憑藉出色的權謀之術,很快就做到了名義上的一人之下,實際上的萬人之上,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話說,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是一代梟雄,雖然有雄才偉略,但也自負好色。

對於曹操的事跡,我們是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關於曹操卻有一個不少人都容易忽視的冷知識,就是曹操一共有幾個兒子。

其實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

在曹操的這二十多個兒子當中,老大曹昂戰死沙場,老三曹丕繼承了曹操之位,建立了曹魏,老五曹植生性聰慧,在文學上頗有造詣,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曹操最寵愛的兒子就是曹植。

曹操數次對眾人說,這些兒子中曹植跟自己最像。

但是曹操在寵愛曹植之前,還有一個兒子曾被曹操寄以厚望,此人便是後世大名鼎鼎甚至被收錄進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曹衝。

曹衝的名氣始自曹衝稱象,而我們能想到的,似乎也只有這一件事,這也不怪我們,實在是因為曹衝自己不爭氣,因為他死得很早,還沒來及有所建樹,就一命嗚呼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說此之前,我們還得先說說曹衝稱象的故事。

曹衝稱象。

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三國志·魏書》

曹衝打小起就很聰明,按照《三國志》中的記載,曹衝在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成人的智力,也正是因為曹衝的優秀,讓曹操對這個兒子很是喜歡。

有一次,孫權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頭大象,就把獻給了曹操,曹操看到這頭「巨無霸」,心裡犯了嘀咕,就想知道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但是在當時,沒有什麼稱具能稱其如此之重的大象,曹操就問群臣誰有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體重。

結果群人無策,就在此時,曹衝出現了,因為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曹操本就對這個聰明的兒子寄以厚望,聽到曹衝有辦法稱象,自然給足了曹衝表演的空間。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出現在語文課本中的曹衝稱象,還別說,一個六歲的孩童,能想到把大象趕到船上,然後在船上刻下吃水線,再往船上放置吃水同樣深的可以稱量的重物,自然也就知曉了大象的重量。

由此可見,曹衝的聰明那真是與生俱來的,此等腦洞,真令飛魚望塵莫及,反正我是想不到這種辦法,我能想到的就是簡單粗暴的,把大象趕到地磅上去,只不過那時候並沒有。

曹衝早逝。

(曹衝)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三國志·魏書》

曹衝除了稱象一事,還有另外一件事被後人津津樂道,那就是曹衝救管理曹操馬鞍的官吏,當時曹操對官吏有著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要保證馬鞍的完好,但是有一次官吏粗心大意,讓老鼠咬壞了曹操的馬鞍。

這在當時就是死罪,就在這名官吏想要領死的時候,曹衝站了出來,並把自己衣服剪爛,對曹操說是老鼠咬爛了,是不吉利的,曹操就安慰自己的兒子,說這是胡說,之後這名官吏就去曹操那領死,曹操也就赦免了這名官吏。

曹操難道看不出這是曹衝耍的小把戲嗎,當然能,只不過曹操有意讓自己的兒子收穫好的名聲罷了,而這樣類似的事情還發生過幾次,曹衝的仁愛也被時人所認可。

如果曹衝能夠長大成人,很可能就會承襲曹操的位子,《三國志》記載:太祖(曹操)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只不過曹衝在13歲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留給了曹操無限悲哀。

曹衝早逝之謎。

曹衝究竟怎麼死的呢,其實後世有三個較為流行的說法:

第一個,病死的。

這點是被記載在史書中的,也是可能性最大的一個,畢竟編纂《三國志》的陳壽沒有必要為後世編織一個謊言。

縱觀曹操的25個兒子,最長壽的曹植也僅僅只活到了40歲,而那些默默無聞的兒子們,幾乎都是早死,所以曹衝的早死,並不是一個個例,曹衝病死,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個,被周不疑害死的。

周不疑在當時也是一名神童,結識曹衝之後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而曹操愛屋及烏,對周不疑也很是喜愛,但是曹衝死後,曹操對周不疑的態度就十分反常了。

後來曹操還多次催促曹丕讓他儘快除掉周不疑,最終還親自派人殺了周不疑,這件事情才算落下帷幕,而不少人正是根據曹操的這種反常,認為是周不疑害死了曹衝,曹操此舉是為愛子報仇。

但是仔細想想,這種觀點明顯是不成立的,因為周不疑沒有害曹衝的動機,曹衝活著對於周不疑來說有利無害,假使曹衝以後掌權,周不疑也能靠著和曹衝這層關係升官發財。

那麼曹操為何要執意殺死周不疑呢,這是因為周不疑是曹操留給曹衝的人才,曹衝死了,周不疑自然也就沒有留著的必要,萬一曹丕駕馭不了周不疑,這不是給曹家樹立一個大麻煩?

第三個,被曹丕害死的。

曹丕會害死這個弟弟嗎?當然會,上文我們已經說到了曹操曾經不止一次地對臣下稱讚曹衝,也有讓曹衝接班的打算,單單就這一點,就讓曹丕無法容忍曹衝。

曹丕此人權力欲很強,對於自己同父同母的弟弟曹植,他都曾想著殺掉,要不是生母卞夫人阻止,曹植的小命早就交代了,而曹衝只是曹操和小妾環夫人所生,對於曹丕而言,除掉他根本沒有什麼顧慮。

曹丕陷害曹衝,還有另外一個傳聞,那就是曹丕故意放毒蛇咬曹衝,自己也裝作被毒蛇咬傷,這樣就神不知鬼不覺了,曹操即便懷疑,又沒有證據,自然也無法拿曹丕怎麼樣。

而在《三國志·魏書》的記載中,在曹衝死後,曹操還對曹丕說了這樣一句話: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曹衝的死,是曹操不幸,卻是曹丕的萬幸,這句話似乎更加坐實了曹丕陷害曹衝的說法。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知,6歲能稱象的曹衝,在13歲離奇離世的背後或許並不簡單,還可能隱藏著帝王之家為爭奪權力而不惜一切代價的角逐,不管曹衝是天妒英才還是被人陷害,這個名字都永遠留在了歷史之中,相比較曹操那些不出名的兒子,曹衝也算是幸運的。

相關焦點

  •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千古,為什麼聰慧的他十三歲就離奇去世了?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千古,曹衝從小聰慧伶俐,是曹操最疼愛的兒子之一,很可惜年僅十三歲就離奇去世。曹衝是曹操與環夫人之子,環夫人為曹操生下了三個兒子,除了曹衝,還有燕王曹宇、彭城王曹據。曹衝從小就聰慧伶俐,任愛重孝,顯得與眾不同,《魏書》贊他是「辨查仁愛,與性俱生,容貌俱美,有殊於眾,故特見寵異」,曹衝深受曹操的喜愛,有讓他繼嗣的想法,如果不是因為曹衝還未成年就去世了,也許魏王之位就是他了。
  • 中國最厲害的三個神童,天資過人卻活不到13歲,最後一位家喻戶曉
    而當代的神童,14歲就可以考上名牌大學,他不僅要天資聰慧,而且還要努力的學習。在古代呢,就是有神童的。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來介紹一下歷史上的三位神童,但是他們確實沒活過13歲。第一位是項橐,這個名字我們可能很陌生,我不太了解他,那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一下他。七歲的時候呢。
  • 二讀《曹衝稱象》你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怎樣,還有什麼辦法稱象
    教學內容: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稱象。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教學過程:一、遊戲導入,複習生字,朗讀課文。(一)、開火車,摘果子。(板書:造秤稱象、秤稱象肉)2、曹操聽了態度怎麼樣?「直搖頭」什麼意思?(做個動作看看)討論:為什麼直搖頭呢?(三)、重點學習第四段,曹衝想出了什麼辦法?1、帶著問題,聽老師讀第四自然段。學用「——」把曹衝說的辦法畫出來。2、指名說說曹衝「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最後還幹什麼?」
  • 從6歲曹衝稱象說到石英砂過濾器的裝填量計算
    70後的小時候都學過《曹衝稱象》這個文章,文章講的是:曹衝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 《曹衝稱象》中的曹衝 在你眼裡是什麼樣的?
    親們,今天分享《曹衝稱象》這一這是一篇寫人的小故事,通過故事能用積累的詞語說一說,你眼中 的曹衝。對文本要進行淺顯的分析。引導孩子學習積累文本中的詞彙。3、理解課文內容,說出曹衝稱象的方法和步驟。這是課文的難點。首先來看課文重要求認識的二類生字。姓曹 官員 四根 議論 重量 砍樹 畫線 為止 一類生字有10個,要求會寫會認,能準確運用。例如在默寫古詩或者看圖寫話中能準確寫出來。
  • 曹衝6歲稱象,古代名人如何培養孩子的?這5種做法值得你借鑑
    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王政(後來的秦始皇)賜任上卿(相當於丞相)、封賞田地、房宅。 呂不韋:「昔甘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 司馬遷《史記》:「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然亦戰國之策士也。」
  • 古時是如何稱象的,《曹衝稱象》學習案告訴你稱象方法
    會寫8個漢字:衝、議、論、杆、柱、官、歲、造,及以「議論、柱子、官員、筆桿」等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稱象。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教學重難點:1、認讀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 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哪個更早?
    大家應該都知道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吧,二者都是利用「排水」這一原理進行測量。那麼二者發生的時間誰前誰後呢? 曹衝(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
  • 曹衝稱象還有什麼好辦法嗎?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是家喻戶曉的典故,這也表現了曹衝的聰明才智,所以稱為曹操最疼愛的兒子也是有原因的。經專家實地考證,曹衝稱象地點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崗村一帶。曹衝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 曹衝稱象的原理是等量代換,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稱象?
    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作為曹操最寵愛的兒子,向來都被當成神童的代表,遺憾的是,曹衝死得是非常早,不死的話或許後面會有無限可能。
  •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曹衝是我國史書上記載最著名的神童之一,而「曹衝稱象」的故事正是表現其為「神童」的代表性事件,而這個事件被記載在正史《三國志》中。史料記載,曹衝稱象的地點是在「毛象坡」,據現代專家的實地考證,這毛象坡是在河北省臨漳縣一帶,所以「毛象坡」這個名字的由來都可能與此事有關,當時曹操統治的範圍是在北方,那麼問題來了,河北地區哪來的大象?我不妨回憶一下曹衝稱象時候的整個過程,起初,這是孫權送給曹操的,曹操的人,包括他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大象,所以他們很好奇。
  • 物理天才:20歲上哈佛,34歲時突然去世
    人們總說天才和普通人是不同的,除了天才們的驚人發現和突出貢獻,天才在某些方面也跟常人不一樣,傳說愛因斯坦四歲才會說,稍微專業點說他這是語言發育遲緩,但是愛因斯坦大腦的發育程度確沒有幾個人可以比擬,雖然他們智商超越常人但是有人的命運並不是很好,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關於我國天才的真實故事
  • 「曹衝稱象」的方法反映了什麼原理?
    說到大象,不得不說我們古代的一個神通,來自「曹衝稱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又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去看,之後曹衝就想把大象放到船上,記下水位,然後把石頭也放到船上,等到同等水位的時候再停止放入石頭,再把石頭稱下多重,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 曹衝稱象,除了曹衝的方法,當時還有什麼方法能稱出大象體重
    曹衝稱象的典故,想必各位都非常的熟悉。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曹衝不使用當時的稱象方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夠使用,並且能夠準確的稱出大象的體重呢?首先分析曹衝稱象關於曹衝稱的這頭大象,是吳國孫權送給曹操的禮物。因為這頭大象非常的龐大,曹操之前也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大象。大象的手臂和柱子一樣粗,但是如何才能具體地稱出這頭大象的體重呢?這給許多謀士出了一個難題。
  • 面對大象,古代人怎樣稱重,請看《曹衝稱象》
    從小我就看過不少歷史典故,其中一個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典故就是《曹衝稱象》。曹衝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觀察,人人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孫權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見那頭巨象身強體壯,四肢粗壯,十分罕見。有的就說:「這要造個多大的稱,還是把它宰了切成塊兒稱吧」。當大家都在絞盡腦汁,爭執不下的時候,曹衝走了過來。他彎腰低頭靠近曹操的耳朵,輕聲細語地說了一通。只見曹操聽了點頭稱是,連連叫好。
  • 本期推薦丨曹衝稱象 <宋丹丹:要把大象稱體重,總共有幾步?>
    小盆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聽樂音堂童話家族的童話故事,本期將要推送的童話故事是《曹衝稱象》本期講的故事叫做《曹衝稱象》,說的就是古代的一位神童——曹衝,他因為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就是把外國使者送來的大象滴體重給稱出來啦!······
  • 曹衝稱象沒大象稱的是啥?
    曹衝稱象沒大象稱的是啥?象棋也是外國的圓?首先,說中國沒有大象是不對的。君不見,好孩子代表曹衝曾經稱過象。如果覺得曹衝的時代還不夠古老的話,聖王大舜在耕於歷山之時,曾經「象耕鳥耘」,也就是訓練大象來耕田,雖然只是傳說,但是如果沒有大象存在,傳說哪兒來的呢?現在出土的文物中,也有商王捕獵大象情景,殷墟出土的獸骨中還有大象的骨頭。曹衝稱象怎麼來的?
  • 犀牛稱體重 借鑑「曹衝稱象」
    給犀牛「小塊頭」稱重,工作人員借鑑的是「曹衝稱象」的典故。「小塊頭」在食物引誘下,走上了經過偽裝的巨型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的工作人員則輕手輕腳地往皮卡車上搬運沙袋。待蹺蹺板平衡後,工作人員開始計算沙袋、皮卡車和工作人員的重量。得出結果,「小塊頭」重2700公斤。 亞洲黑熊對蜂蜜完全沒有抵抗力。
  • 曹衝稱象: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不死讀書,觀察和思考能力也很強
    提起「別人家的孩子」,便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給孩子讀的繪本《曹衝稱象》。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不僅詮釋了曹衝的聰明睿智,還給了我這樣的啟示: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不死讀書,而且還有很強觀察和思考能力。三國的時候,吳國的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
  • 對浮力原理的認識和運用:曹衝稱象實際比阿基米德定律早幾十年
    《三國志·魏書》記載:「鄧哀王衝字倉舒,少聰察歧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曹操),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置,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這就是千古傳誦,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