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曹操趁勢崛起,憑藉出色的權謀之術,很快就做到了名義上的一人之下,實際上的萬人之上,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話說,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是一代梟雄,雖然有雄才偉略,但也自負好色。
對於曹操的事跡,我們是還是比較熟悉的,但是關於曹操卻有一個不少人都容易忽視的冷知識,就是曹操一共有幾個兒子。
其實曹操一共有25個兒子。
在曹操的這二十多個兒子當中,老大曹昂戰死沙場,老三曹丕繼承了曹操之位,建立了曹魏,老五曹植生性聰慧,在文學上頗有造詣,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曹操最寵愛的兒子就是曹植。
曹操數次對眾人說,這些兒子中曹植跟自己最像。
但是曹操在寵愛曹植之前,還有一個兒子曾被曹操寄以厚望,此人便是後世大名鼎鼎甚至被收錄進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曹衝。
曹衝的名氣始自曹衝稱象,而我們能想到的,似乎也只有這一件事,這也不怪我們,實在是因為曹衝自己不爭氣,因為他死得很早,還沒來及有所建樹,就一命嗚呼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說此之前,我們還得先說說曹衝稱象的故事。
曹衝稱象。
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三國志·魏書》
曹衝打小起就很聰明,按照《三國志》中的記載,曹衝在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具備了成人的智力,也正是因為曹衝的優秀,讓曹操對這個兒子很是喜歡。
有一次,孫權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了一頭大象,就把獻給了曹操,曹操看到這頭「巨無霸」,心裡犯了嘀咕,就想知道這頭大象究竟有多重,但是在當時,沒有什麼稱具能稱其如此之重的大象,曹操就問群臣誰有辦法能稱出大象的體重。
結果群人無策,就在此時,曹衝出現了,因為他想到了一個辦法,曹操本就對這個聰明的兒子寄以厚望,聽到曹衝有辦法稱象,自然給足了曹衝表演的空間。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是出現在語文課本中的曹衝稱象,還別說,一個六歲的孩童,能想到把大象趕到船上,然後在船上刻下吃水線,再往船上放置吃水同樣深的可以稱量的重物,自然也就知曉了大象的重量。
由此可見,曹衝的聰明那真是與生俱來的,此等腦洞,真令飛魚望塵莫及,反正我是想不到這種辦法,我能想到的就是簡單粗暴的,把大象趕到地磅上去,只不過那時候並沒有。
曹衝早逝。
(曹衝)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三國志·魏書》
曹衝除了稱象一事,還有另外一件事被後人津津樂道,那就是曹衝救管理曹操馬鞍的官吏,當時曹操對官吏有著明確的要求,那就是要保證馬鞍的完好,但是有一次官吏粗心大意,讓老鼠咬壞了曹操的馬鞍。
這在當時就是死罪,就在這名官吏想要領死的時候,曹衝站了出來,並把自己衣服剪爛,對曹操說是老鼠咬爛了,是不吉利的,曹操就安慰自己的兒子,說這是胡說,之後這名官吏就去曹操那領死,曹操也就赦免了這名官吏。
曹操難道看不出這是曹衝耍的小把戲嗎,當然能,只不過曹操有意讓自己的兒子收穫好的名聲罷了,而這樣類似的事情還發生過幾次,曹衝的仁愛也被時人所認可。
如果曹衝能夠長大成人,很可能就會承襲曹操的位子,《三國志》記載:太祖(曹操)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只不過曹衝在13歲的時候就一命嗚呼了,留給了曹操無限悲哀。
曹衝早逝之謎。
曹衝究竟怎麼死的呢,其實後世有三個較為流行的說法:
第一個,病死的。
這點是被記載在史書中的,也是可能性最大的一個,畢竟編纂《三國志》的陳壽沒有必要為後世編織一個謊言。
縱觀曹操的25個兒子,最長壽的曹植也僅僅只活到了40歲,而那些默默無聞的兒子們,幾乎都是早死,所以曹衝的早死,並不是一個個例,曹衝病死,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個,被周不疑害死的。
周不疑在當時也是一名神童,結識曹衝之後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而曹操愛屋及烏,對周不疑也很是喜愛,但是曹衝死後,曹操對周不疑的態度就十分反常了。
後來曹操還多次催促曹丕讓他儘快除掉周不疑,最終還親自派人殺了周不疑,這件事情才算落下帷幕,而不少人正是根據曹操的這種反常,認為是周不疑害死了曹衝,曹操此舉是為愛子報仇。
但是仔細想想,這種觀點明顯是不成立的,因為周不疑沒有害曹衝的動機,曹衝活著對於周不疑來說有利無害,假使曹衝以後掌權,周不疑也能靠著和曹衝這層關係升官發財。
那麼曹操為何要執意殺死周不疑呢,這是因為周不疑是曹操留給曹衝的人才,曹衝死了,周不疑自然也就沒有留著的必要,萬一曹丕駕馭不了周不疑,這不是給曹家樹立一個大麻煩?
第三個,被曹丕害死的。
曹丕會害死這個弟弟嗎?當然會,上文我們已經說到了曹操曾經不止一次地對臣下稱讚曹衝,也有讓曹衝接班的打算,單單就這一點,就讓曹丕無法容忍曹衝。
曹丕此人權力欲很強,對於自己同父同母的弟弟曹植,他都曾想著殺掉,要不是生母卞夫人阻止,曹植的小命早就交代了,而曹衝只是曹操和小妾環夫人所生,對於曹丕而言,除掉他根本沒有什麼顧慮。
曹丕陷害曹衝,還有另外一個傳聞,那就是曹丕故意放毒蛇咬曹衝,自己也裝作被毒蛇咬傷,這樣就神不知鬼不覺了,曹操即便懷疑,又沒有證據,自然也無法拿曹丕怎麼樣。
而在《三國志·魏書》的記載中,在曹衝死後,曹操還對曹丕說了這樣一句話: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什麼意思呢,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曹衝的死,是曹操不幸,卻是曹丕的萬幸,這句話似乎更加坐實了曹丕陷害曹衝的說法。
由此,我們就可以得知,6歲能稱象的曹衝,在13歲離奇離世的背後或許並不簡單,還可能隱藏著帝王之家為爭奪權力而不惜一切代價的角逐,不管曹衝是天妒英才還是被人陷害,這個名字都永遠留在了歷史之中,相比較曹操那些不出名的兒子,曹衝也算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