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衝稱象: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不死讀書,觀察和思考能力也很強

2020-12-04 家有小寶兒

提起「別人家的孩子」,便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給孩子讀的繪本《曹衝稱象》。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不僅詮釋了曹衝的聰明睿智,還給了我這樣的啟示: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不死讀書,而且還有很強觀察和思考能力。

三國的時候,吳國的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正在大家圍著大象觀看的時候,曹操理著鬍子對大家說:「這頭象真大,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重,你們哪個有辦法稱一稱它?」聽到這個提議,文武百官都紛紛議論了起來。

有的說:「造一桿很大的稱。」有的說:「乾脆把大象殺了,切成幾塊,然後再去稱。」文武百官們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來一個好辦法,只好耷拉著腦袋不吭聲了。

這時從人群中走出來一個小孩,他說:「我有個稱大象的辦法。」曹操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小兒子曹衝,就假裝生氣地說:「竟說大話,小小年紀,你會有什麼辦法!」

曹衝來到曹操身邊,附在他耳邊悄悄地說了幾句話。聽完,曹操不由得笑了,於是就對文武百官說:「走,到河邊看稱象去!

河裡停著一艘大船,曹衝命人把大象牽到船上。等船停穩了,曹衝拿著小刀,在船舷齊水的地方刻了一條線,然後命人把大象牽上岸。

接著曹衝又命人搬來許多石頭,往船上裝。隨著船上的石頭越來越多,船身慢慢地往下沉。等船身沉到剛才刻的那條線上時,曹衝大叫一聲:「停!」

這時,人們一下子都明白了,不由得一陣歡呼,連稱這個辦法太聰明了。現在只要把船上的石頭都稱一下,把重量加起來,大象有多重不就知道了嗎。

《曹衝稱象》是小學語文課本上一篇課文,很多小孩子都耳熟能詳,但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或許他們並不清楚。

船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上,是因為船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與船排開水的體積成正比,船越往下沉船排開水的體積就越大,船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浮力等於排開的水受到的重力,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發現這個原理的時間,大概在是公元前200年左右,而曹衝稱象的時間大概在公元後200年左右,前後相差四百多年的時間。

雖然沒什麼證據證明,曹衝的方法受到安基米德原理的啟發。但對於五六歲的孩子來說,能夠想到用浮力來稱大象,並把它付諸實施,就足以說明曹衝是一個善於觀察和思考孩子。更何況他提出來的方法,確實幫大人們解決了一個難題。

接下來還原一下,整個事件當中曹衝的思維過程。怎麼稱量大象的重量呢?做一個很大的秤,但要做多大呢,況且大象是活的並不好稱,這個辦法行不通;那把大象殺了分成小塊?為了稱大象的重量也不至於把它給殺了吧,顯然這個辦法也行不通。

那還有什麼辦法呢?要想稱大象,就要找到能夠承載大象重量的東西,那會是什麼東西呢?輪船,大象就是被輪船運過來的。那怎麼用輪船來稱大象呢?那些運送貨物的輪船,沒裝貨的時候船舷高,裝了貨之後船就往下沉,而貨物是有重量的。這樣往下想不就找到方法了嗎?

雖然這個思維過程,不能完全還原當時曹衝真實的想法,但是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比如對船的了解,如果他沒有見過船,沒有觀察過船,沒有見過輪船裝上貨物船身吃水的變化,那麼即使他再聰明也想不出這樣的辦法。

另外曹衝是曹操的兒子,在學業上肯定會對曹衝有所要求。然而從這個故事裡面不難看出曹衝對船有那麼深得了解,這足以說明曹衝並不是一個死讀書的孩子,而是一個見識廣博、愛思考的孩子。

不要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只會讀書。他們之所以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不僅是因為他們的讀書能力,還是因為他們興趣廣泛,對周圍的事物充滿熱情,更重要的是有良好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所以,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別人家的孩子」,就不要讓孩子讀死書,而是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熱情,並且培養他們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樣慢慢地,你的孩子也會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相關焦點

  • 二讀《曹衝稱象》你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怎樣,還有什麼辦法稱象
    教學內容: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稱象。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教學過程:一、遊戲導入,複習生字,朗讀課文。(一)、開火車,摘果子。3、按稱象步驟用…畫出有關動詞(1)匯報(隨機板書:趕、看、畫、牽、裝、稱)(2)提問:這些動詞可以顛倒順序嗎?為什麼?(作者用這些動詞準確、具體地寫出稱象步驟和方法。)(3)用掛圖(課件)或實驗演示曹衝稱象過程。
  • 古時是如何稱象的,《曹衝稱象》學習案告訴你稱象方法
    3、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稱象。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教學重難點:1、認讀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2、通過閱讀,理解曹衝稱象的辦法,自己思考其它稱象辦法。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 曹衝稱象的原理是等量代換,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稱象?
    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作為曹操最寵愛的兒子,向來都被當成神童的代表,遺憾的是,曹衝死得是非常早,不死的話或許後面會有無限可能。
  • 《曹衝稱象》中的曹衝 在你眼裡是什麼樣的?
    親們,今天分享《曹衝稱象》這一這是一篇寫人的小故事,通過故事能用積累的詞語說一說,你眼中 的曹衝。對文本要進行淺顯的分析。引導孩子學習積累文本中的詞彙。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不唱讀。讀準字音。3、理解課文內容,說出曹衝稱象的方法和步驟。這是課文的難點。首先來看課文重要求認識的二類生字。姓曹 官員 四根 議論 重量 砍樹 畫線 為止 一類生字有10個,要求會寫會認,能準確運用。例如在默寫古詩或者看圖寫話中能準確寫出來。
  • 曹衝6歲稱象,古代名人如何培養孩子的?這5種做法值得你借鑑
    曹衝是曹操最小的兒子。 好的父母都是以身作則教孩子的。孝敬長輩,尊重對方,對待事情一絲不苟。 優秀的父母都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導孩子。古代最有名的就是大詞人蘇軾的父親教育孩子的故事了。從小就教蘇軾,蘇轍聖賢之道,孔孟之書,自己也經常讀書不倦,終教出了兩個有名的孩子。唐宋八大家,父子三人就佔了三席,千古少有!
  • 曹衝稱象的辦法為什麼好?小學生回答服了!老師苦笑:還有藺相如
    中小學語文課本改用部編版後,內容出現了大幅度變化,但是,對於我國傳統文化之一的歷史故事,並沒有任何削減,尤其是一些經典,譬如聞雞起舞、刻舟求劍、買櫝還珠等不僅依舊保留在課本中,而且還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鑑賞要求,不能只是會讀會背,還要能善於思考、表達感想。
  • 曹衝稱象還有什麼好辦法嗎?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是家喻戶曉的典故,這也表現了曹衝的聰明才智,所以稱為曹操最疼愛的兒子也是有原因的。經專家實地考證,曹衝稱象地點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崗村一帶。曹衝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 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曹衝的名氣始自曹衝稱象,而我們能想到的,似乎也只有這一件事,這也不怪我們,實在是因為曹衝自己不爭氣,因為他死得很早,還沒來及有所建樹,就一命嗚呼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說此之前,我們還得先說說曹衝稱象的故事。
  • 曹衝稱象,除了曹衝的方法,當時還有什麼方法能稱出大象體重
    曹衝稱象的典故,想必各位都非常的熟悉。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曹衝不使用當時的稱象方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夠使用,並且能夠準確的稱出大象的體重呢?首先分析曹衝稱象關於曹衝稱的這頭大象,是吳國孫權送給曹操的禮物。因為這頭大象非常的龐大,曹操之前也沒有見過這麼大的大象。大象的手臂和柱子一樣粗,但是如何才能具體地稱出這頭大象的體重呢?這給許多謀士出了一個難題。
  • 本期推薦丨曹衝稱象 <宋丹丹:要把大象稱體重,總共有幾步?>
    小盆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聽樂音堂童話家族的童話故事,本期將要推送的童話故事是《曹衝稱象》本期講的故事叫做《曹衝稱象》,說的就是古代的一位神童——曹衝,他因為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就是把外國使者送來的大象滴體重給稱出來啦!······
  • 面對大象,古代人怎樣稱重,請看《曹衝稱象》
    從小我就看過不少歷史典故,其中一個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典故就是《曹衝稱象》。曹衝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觀察,人人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孫權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見那頭巨象身強體壯,四肢粗壯,十分罕見。當大家都在絞盡腦汁,爭執不下的時候,曹衝走了過來。他彎腰低頭靠近曹操的耳朵,輕聲細語地說了一通。只見曹操聽了點頭稱是,連連叫好。
  • 「曹衝稱象」的方法反映了什麼原理?
    大象的祖先在幾千萬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大象家族曾是地球上最佔優勢的動物類群之一,目前已經發現400多種化石,但是由於歷史上氣候和人類運動的因素,到時大象的種類越來越少,目前大象僅剩下3種:亞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也將瀕臨滅絕。說到大象,不得不說我們古代的一個神通,來自「曹衝稱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 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哪個更早?
    大家應該都知道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吧,二者都是利用「排水」這一原理進行測量。那麼二者發生的時間誰前誰後呢? 曹衝(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
  •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千古,為什麼聰慧的他十三歲就離奇去世了?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千古,曹衝從小聰慧伶俐,是曹操最疼愛的兒子之一,很可惜年僅十三歲就離奇去世。曹衝是曹操與環夫人之子,環夫人為曹操生下了三個兒子,除了曹衝,還有燕王曹宇、彭城王曹據。關於曹衝,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他童年稱相,顯示出了他和自己年齡不符的智慧,實際上關於曹衝稱象這一典故,後世很多史學家都表示了質疑,要知道,亞洲象是熱帶動物,而孫權直到建安十五年(210年)才派步騭出任交州(古代嶺南地區,包括越南北部)刺史,當時割據交州的士燮兄弟為奉承東吳,才會在此後進攻亞洲象以做賞玩之物,而曹衝早在建安十三年(208年
  •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曹衝是我國史書上記載最著名的神童之一,而「曹衝稱象」的故事正是表現其為「神童」的代表性事件,而這個事件被記載在正史《三國志》中。史料記載,曹衝稱象的地點是在「毛象坡」,據現代專家的實地考證,這毛象坡是在河北省臨漳縣一帶,所以「毛象坡」這個名字的由來都可能與此事有關,當時曹操統治的範圍是在北方,那麼問題來了,河北地區哪來的大象?我不妨回憶一下曹衝稱象時候的整個過程,起初,這是孫權送給曹操的,曹操的人,包括他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大象,所以他們很好奇。
  • 從6歲曹衝稱象說到石英砂過濾器的裝填量計算
    70後的小時候都學過《曹衝稱象》這個文章,文章講的是:曹衝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 犀牛稱體重 借鑑「曹衝稱象」
    給犀牛「小塊頭」稱重,工作人員借鑑的是「曹衝稱象」的典故。「小塊頭」在食物引誘下,走上了經過偽裝的巨型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的工作人員則輕手輕腳地往皮卡車上搬運沙袋。待蹺蹺板平衡後,工作人員開始計算沙袋、皮卡車和工作人員的重量。得出結果,「小塊頭」重2700公斤。 亞洲黑熊對蜂蜜完全沒有抵抗力。
  • 希臘面試官「如果你是曹衝怎麼稱象」,90後三本生為國爭光!
    面試官問過常規問題後,突然問:「我們公司需要招聘懂中國文化的職員,所以,問一道假設題,如果你是曹衝,排除曹衝用木船和石塊稱大象體重的方法,你還有其他方法嗎?」第一位應聘的是歐洲人,顯然很驚訝這道題,很快就很自信地說,我不認識曹衝,我也不想學習曹衝,對我們美國人來講,可以有一百種稱大象的辦法。比如,最簡單的,可以用先進的電子地磅,一秒鐘就稱出來了。
  • 曹衝為什麼沒有發現「浮力定律」
    曹衝稱象魏國的謀臣武士們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一個辦法來,想了許多辦法,可是一個也行不通顯然,曹衝運用了和阿基米德完全一樣的科學道理。可是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國古人沒有像阿基米德一樣發現和應用浮力原理呢?原來,阿基米德定律之所以能夠誕生,並不僅僅是因為阿基米德從洗澡中獲得了靈感,更是因為他執著於探索事物表面現象之後的客觀規律。獲得靈感只是得到了一把鑰匙,只有掌握了鑰匙的使用方法才能真正踏上成功之路。
  • 解決問題的三大思維和通用方法
    而你有4個活潑的兒子,為了避免爭吵,你如何把巧克力平均地分配給4個孩子呢?請思考一下你會如何進行分配呢?停下來好好想一想(如圖1所示)。那時所具有的稱量手段稱不了大象,沒有那麼大的稱,也就是問題的難度大於了能力,曹衝採用拆分的方法降低問題難度,使得拆分後的問題難度小於稱的能力,也就是拆分後的石頭可以使用當時的稱去稱,這樣就可以各個擊破了。曹衝稱象可以優化嗎?優化思維也是一種邏輯思維。比如:1)是否可以使用人來代替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