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衝稱象》中的曹衝 在你眼裡是什麼樣的?

2021-01-21 語文課堂內外

親們,今天分享《曹衝稱象》這一這是一篇寫人的小故事,通過故事能用積累的詞語說一說,你眼中 的曹衝。對文本要進行淺顯的分析。引導孩子學習積累文本中的詞彙。

這一課的學習目標1.會認識「曹 員 根 議論 重 砍 線 止 量 」10個生字,能口頭組詞,在看圖寫話中能夠準確運用。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不唱讀。讀準字音。

3、理解課文內容,說出曹衝稱象的方法和步驟。這是課文的難點。

首先來看課文重要求認識的二類生字。姓曹 官員 四根 議論 重量 砍樹 畫線 為止

一類生字有10個,要求會寫會認,能準確運用。例如在默寫古詩或者看圖寫話中能準確寫出來。稱(自稱)(名稱)(稱重)柱(柱子 )(石柱)(冰柱)

底(井底)(水底)(腳底)注意右邊的部件,最後一筆是點,不要漏了。

杆(筆桿)(一桿)(槍桿) 秤(稱星)(一桿秤)(過秤)

做(做事)(做工)(做好)注意和作同音字要區分。二者很容易弄混。

歲(歲月)(年歲)(歲數)站(車站)(站立)(站臺)

船(船頭)(大船)(遊船)然(天然)(自然)(然後)

親們,這課重點不僅僅要識記生字還要學習分析課文內容。不管課文長短要讓孩子快速且準確標出自然段。在試卷或者練習冊看著閱讀題也要有這個好的學習習慣。標自然段。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畫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主動積累,能展開想像,說一說,大象的耳朵像(),象牙像()。引導孩子能夠說出完整的句子,意思表達要清楚。在第二自然段中一個值得孩子思考的問題「這麼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比較句子「這麼大的象,有多重呢?」理解句子重點詞「到底」所表達的

效果有何作用?這是課後題。對二年級孩子來說,直接讓孩子回答是有難度的。可以放到生活中,設置幾個情境,引導孩子明白「到底」表示質疑,引出下文,吊起讀者的好奇心。

課文第三自然段,官員想出造一桿大秤來稱大象,曹操聽了官員的主意「直搖頭」曹操的這一舉動,表明對官員的方法是不贊成,不滿意的。

曹操的兒子曹衝才七歲。注意文中用了「才」,通過朗讀和情境的設置,孩子能明白作者是強調曹衝的年齡小。小小年紀卻有大智慧,為後文曹衝巧妙的方法稱大象做鋪墊。課文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落,多讀幾遍,用筆畫出稱大象的步驟,畫出步驟能不能提煉重要信息,找出關鍵詞或者重點詞語。孩子第一次提煉重要信息可能不是很準確和精準。不要緊的,多練習幾次,孩子就會提煉重要信息了。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注意重點詞「果然」。「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果然就是猜測的和結果一樣。語文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一點一點打磨,學習得來的。果然一詞語的理解,家長或者老師都會舉例,讓孩子理解並最終正確運用。課文學完後,可以問一問,曹衝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呢?孩子可能會說「聰慧 聰明 等」這些詞語都可。切忌讓孩子說「曹衝很好」這些類似空洞的詞語。無論什麼時候孩子回答問題,都不能用「很好 很壞」等詞語,一定要鼓勵孩子說有意義的詞語。

語文的閱讀和理解一直在考試中佔有較大的比例,有不少網友也提到過這個問題,在今後的課文分析中,會一點一點的加入分析和理解的方法。

相關焦點

  • 二讀《曹衝稱象》你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怎樣,還有什麼辦法稱象
    教學內容:朗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稱象。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教學過程:一、遊戲導入,複習生字,朗讀課文。(一)、開火車,摘果子。(板書:造秤稱象、秤稱象肉)2、曹操聽了態度怎麼樣?「直搖頭」什麼意思?(做個動作看看)討論:為什麼直搖頭呢?(三)、重點學習第四段,曹衝想出了什麼辦法?1、帶著問題,聽老師讀第四自然段。學用「——」把曹衝說的辦法畫出來。2、指名說說曹衝「先幹什麼,再幹什麼,最後還幹什麼?」
  • 曹衝稱象還有什麼好辦法嗎?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至今,是家喻戶曉的典故,這也表現了曹衝的聰明才智,所以稱為曹操最疼愛的兒子也是有原因的。經專家實地考證,曹衝稱象地點在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城西崗村一帶。曹衝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他東西(當水面也達到記號的時候),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下(東西的總質量差不多等於大象的質量)就能知道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 曹衝稱象,除了曹衝的方法,當時還有什麼方法能稱出大象體重
    一些成語典故,也走入今天每一位同學的教科書中。曹衝稱象的典故,想必各位都非常的熟悉。但是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曹衝不使用當時的稱象方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夠使用,並且能夠準確的稱出大象的體重呢?
  • 「曹衝稱象」的方法反映了什麼原理?
    說到大象,不得不說我們古代的一個神通,來自「曹衝稱象「,大家應該並不陌生。 又一次,吳國孫權送給曹操一隻大象,曹操十分高興,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去看,之後曹衝就想把大象放到船上,記下水位,然後把石頭也放到船上,等到同等水位的時候再停止放入石頭,再把石頭稱下多重,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 曹衝稱象的原理是等量代換,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稱象?
    曹衝稱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作為曹操最寵愛的兒子,向來都被當成神童的代表,遺憾的是,曹衝死得是非常早,不死的話或許後面會有無限可能。
  • 古時是如何稱象的,《曹衝稱象》學習案告訴你稱象方法
    3、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曹衝稱象的辦法好不好,自己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稱象。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教學重難點:1、認讀本課生字,會寫本課生字。2、通過閱讀,理解曹衝稱象的辦法,自己思考其它稱象辦法。教育學生平時要多觀察事物,遇事要開動腦筋想辦法。
  • 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哪個更早?
    大家應該都知道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吧,二者都是利用「排水」這一原理進行測量。那麼二者發生的時間誰前誰後呢? 曹衝(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
  • 面對大象,古代人怎樣稱重,請看《曹衝稱象》
    從小我就看過不少歷史典故,其中一個我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典故就是《曹衝稱象》。曹衝很小的時候就善於觀察,人人都很喜歡他。有一天,孫權給曹操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見那頭巨象身強體壯,四肢粗壯,十分罕見。當大家都在絞盡腦汁,爭執不下的時候,曹衝走了過來。他彎腰低頭靠近曹操的耳朵,輕聲細語地說了一通。只見曹操聽了點頭稱是,連連叫好。
  •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千古,為什麼聰慧的他十三歲就離奇去世了?
    「曹衝稱象」的故事流傳千古,曹衝從小聰慧伶俐,是曹操最疼愛的兒子之一,很可惜年僅十三歲就離奇去世。曹衝是曹操與環夫人之子,環夫人為曹操生下了三個兒子,除了曹衝,還有燕王曹宇、彭城王曹據。因此曹衝稱象之事明顯是後人附會,是為了顯示出曹衝少年早慧,而且置船刻水的稱量方法其實古已有之,《符子》一書就記載過燕昭王命令水官利用類似的方法稱量大豬。曹衝從小聰慧異於同齡是得到公認的,《三國志.魏書》說「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意思是說太祖(曹操)幾次對眾大臣稱讚曹衝,有想讓他繼承大業的打算。
  • 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曹衝的名氣始自曹衝稱象,而我們能想到的,似乎也只有這一件事,這也不怪我們,實在是因為曹衝自己不爭氣,因為他死得很早,還沒來及有所建樹,就一命嗚呼了。 那麼問題就來了,6歲稱象的曹衝,為何13歲就離奇去世,他究竟是怎麼死的,是天妒英才還是有人陷害? 說此之前,我們還得先說說曹衝稱象的故事。
  • 曹衝稱象: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不死讀書,觀察和思考能力也很強
    提起「別人家的孩子」,便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給孩子讀的繪本《曹衝稱象》。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不僅詮釋了曹衝的聰明睿智,還給了我這樣的啟示:別人家的孩子不僅不死讀書,而且還有很強觀察和思考能力。三國的時候,吳國的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
  • 「曹衝稱象」與「阿基米德稱王冠」
    比如歐幾裡德幾何學,就是邏輯推理的最高典範,而邏輯正是中國文化中最缺乏的。古希臘人遇到一個問題,不是就事論事,而是要一直窮追下去,依靠邏輯推理推出抽象的規律。「找規律」是西方人的最愛,經常為此著迷到了瘋狂地步。比如阿基米德,不光發現了浮力定律,而且還發現了槓桿定律。
  •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
    曹衝稱象的地方是在河北,那個地方為何會有大象存在,大象哪來的曹衝是我國史書上記載最著名的神童之一,而「曹衝稱象」的故事正是表現其為「神童」的代表性事件,而這個事件被記載在正史《三國志》中。史料記載,曹衝稱象的地點是在「毛象坡」,據現代專家的實地考證,這毛象坡是在河北省臨漳縣一帶,所以「毛象坡」這個名字的由來都可能與此事有關,當時曹操統治的範圍是在北方,那麼問題來了,河北地區哪來的大象?我不妨回憶一下曹衝稱象時候的整個過程,起初,這是孫權送給曹操的,曹操的人,包括他自己,從來沒有見過大象,所以他們很好奇。
  • 從6歲曹衝稱象說到石英砂過濾器的裝填量計算
    70後的小時候都學過《曹衝稱象》這個文章,文章講的是:曹衝長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個成年人)。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
  • 犀牛稱體重 借鑑「曹衝稱象」
    給犀牛「小塊頭」稱重,工作人員借鑑的是「曹衝稱象」的典故。「小塊頭」在食物引誘下,走上了經過偽裝的巨型蹺蹺板的一端。另一端的工作人員則輕手輕腳地往皮卡車上搬運沙袋。待蹺蹺板平衡後,工作人員開始計算沙袋、皮卡車和工作人員的重量。得出結果,「小塊頭」重2700公斤。 亞洲黑熊對蜂蜜完全沒有抵抗力。
  • 本期推薦丨曹衝稱象 <宋丹丹:要把大象稱體重,總共有幾步?>
    小盆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聽樂音堂童話家族的童話故事,本期將要推送的童話故事是《曹衝稱象》本期講的故事叫做《曹衝稱象》,說的就是古代的一位神童——曹衝,他因為做了一件別人做不到的事,就是把外國使者送來的大象滴體重給稱出來啦!······
  • 希臘面試官「如果你是曹衝怎麼稱象」,90後三本生為國爭光!
    面試官問過常規問題後,突然問:「我們公司需要招聘懂中國文化的職員,所以,問一道假設題,如果你是曹衝,排除曹衝用木船和石塊稱大象體重的方法,你還有其他方法嗎?」第一位應聘的是歐洲人,顯然很驚訝這道題,很快就很自信地說,我不認識曹衝,我也不想學習曹衝,對我們美國人來講,可以有一百種稱大象的辦法。比如,最簡單的,可以用先進的電子地磅,一秒鐘就稱出來了。
  • 曹衝為什麼沒有發現「浮力定律」
    顯然,曹衝運用了和阿基米德完全一樣的科學道理。可是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國古人沒有像阿基米德一樣發現和應用浮力原理呢?原來,阿基米德定律之所以能夠誕生,並不僅僅是因為阿基米德從洗澡中獲得了靈感,更是因為他執著於探索事物表面現象之後的客觀規律。獲得靈感只是得到了一把鑰匙,只有掌握了鑰匙的使用方法才能真正踏上成功之路。
  • 曹衝稱象的辦法為什麼好?小學生回答服了!老師苦笑:還有藺相如
    但是,採用部編版之後,即便是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考綱,也有了類似的要求,譬如人人耳熟能詳的《曹衝稱象》。這是一篇語文課本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歷史故事,不僅是現在的00後、10後學過,就連80後、70後也是記憶猶新。故事講述了曹衝想出了比官員更好的稱象辦法,最終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告訴我們平時遇到事情應該多動腦筋,就一定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曹衝稱象沒大象稱的是啥?
    曹衝稱象沒大象稱的是啥?象棋也是外國的圓?首先,說中國沒有大象是不對的。君不見,好孩子代表曹衝曾經稱過象。如果覺得曹衝的時代還不夠古老的話,聖王大舜在耕於歷山之時,曾經「象耕鳥耘」,也就是訓練大象來耕田,雖然只是傳說,但是如果沒有大象存在,傳說哪兒來的呢?現在出土的文物中,也有商王捕獵大象情景,殷墟出土的獸骨中還有大象的骨頭。曹衝稱象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