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曹衝稱象和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吧,二者都是利用「排水」這一原理進行測量。那麼二者發生的時間誰前誰後呢? 曹衝(196年-208年5月甲戌),字倉舒,東漢末年人物,曹操和環夫人之子。從小聰明仁愛,與眾不同,深受曹操喜愛。曹操幾次對群臣誇耀他,有讓他繼嗣之意。曹衝還未成年就病逝,年僅十三歲。有一次,孫權送給了曹操一頭大象。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便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前去觀看。看到大象後,曹操讓自己的手下官員想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官員們圍著大象議論紛紛,但是誰也想不出辦法。就在這個時候,曹衝立即站了出來,告訴大家自己有辦法秤出大象的重量,他先叫人把大象籤到船上,當船下沉後,他命人在水平線畫一條記號。士兵把大象牽上岸後,曹衝又叫人把石頭放入船中,直到幾號與水面平齊。然後,曹衝告訴曹操,只要秤出石頭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體重。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公元前245年,為了慶祝盛大的月亮節,赫農王給金匠一塊金子讓他做一頂純金的皇冠。做好的皇冠儘管與先前的金子一樣重,但國王還是懷疑金匠摻假了。他命令阿基米德鑑定皇冠是不是純金的,但是不允許破壞皇冠。這看起來是件不可能的事情。在公共浴室內,阿基米德注意到他的胳膊浮出水面。他的大腦中閃現出模糊不清的想法。他把胳膊完全放進水中,全身放鬆,這時胳膊又浮出水面。他從浴盆中站起來,浴盆四周的水位下降;再坐下去時,浴盆中的水位又上升了。他躺在浴盆中,水位變得更高了,而他也感覺到自己變輕了。他站起來後,水位下降,他則感覺到自己變重了。一定是水對身體產生向上的浮力才使他感到自己變輕了。這一發現使阿基米德十分欣喜,他決定以此為契機做針對這個新發現的實驗。他把差不多同樣大小的石塊和木塊同時放入浴盆,浸入到水中。石塊下沉到水裡,但是他感覺到石塊變輕了。他必須要向下按著木塊才能把它浸到水裡。這表明浮力與物體的排水量(物體體積)有關,而不是與物體的重量有關。物體在水中感覺有多重一定與水的密度(水單位體積的質量)有關。阿基米德在此找到了解決國王問題的方法,問題的關鍵在於密度。如果皇冠裡面含有其他金屬,它的密度會不相同,在重量相等的情況下,這個皇冠的體積是不同的。把皇冠和同樣重量的金子放進水裡,結果發現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子的大,這表明皇冠是摻假的。更為重要的是,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即液體對物體的浮力等於物體所排開液體的重力大小。
曹衝稱象是在他五六歲的時候,由此推測應該是201年-202年。而阿基米得浮力定律發現於公元前245年。以傳說中耶穌基督的生年為公曆元年(相當於中國西漢平帝元年)。我國是西漢平帝元年記載。由此可見,應該是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早於曹衝稱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以當時的信息傳遞技術。應該是傳不到中國的。以一個五六歲小孩的智商可以想到這個方法不可謂不是智力驚人,只可惜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