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統治相當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

2021-01-08 天材說教育

漢武帝是繼秦始皇之後,我國另一位雄才偉略的帝王,在他的手裡,漢朝從一個被欺負的主,變成了一個頂尖高手。有人突發奇想,說漢武帝文的武的那麼折騰,為什麼沒有亡國,反而國家更強大了?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西漢王朝自建了開始,到昭宣中興,西漢政府實行的一系列改革,都是遵循一個漸進式的思路,讓人們得以慢慢適應,沒有引起大的社會動蕩,因此沒有走秦朝的老路。

漢武帝本身就是一名改革者,他對衛青說過這樣的話:「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不出師徵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若後世又如朕所為,是襲亡秦之跡也。」

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漢武帝並不是胡亂改革,而是對自己的改革有很深刻的認識,或者說他有自己的改革原則。

首先,漢朝從建立之初,就內憂外患,前有諸呂之亂,後有七國之亂,外戚和地方一直都是漢朝中央政府面臨的問題,外部還有匈奴、西域、南越這些不安定因素,所以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就成為了西漢皇帝們的重大課題。所以漢武帝才會說「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漢武帝明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決這些威脅。

再次,漢武帝的改革不是只為了自己在位的這幾十年,而是為了子孫千秋萬代,所以他說「朕不變更制度,後世無法」。可見漢武帝希望自己的政策能夠延續下去,我們知道,一個政權,要想保證穩定,政策的延續性是必要的,漢武帝作為改革家,考慮的不只是當下,還有未來,為大漢王朝立一個長遠的規劃。

再者,漢武帝對發動對匈奴的戰爭進行了辯護,說是為了天下安寧,但是關於這場戰爭,早在文景時代,漢朝上下就已經達成了攻打匈奴的共識,賈誼或者晁錯,都對這場註定要面對的戰爭,作出了規劃。可是漢朝初期國家窮,官員上朝都要坐牛車,只能是暫且以和親的方式穩住匈奴,但是到了漢武帝時代,國家富有了,兵強馬壯,經濟繁榮,還需要再忍耐嗎?

最後,漢武帝承認自己的改革不是完美的,確實損害了百姓的利益,雖然這些都迫不得已。同時也對國家造成一定損失,造成流民四起,損耗嚴重,戶口減半,他希望後繼者不要學習他這方面,避免走上秦朝的老路。

有秦朝這個前車之鑑,建立初期,賈誼等人就對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進行了總結,並創作了《過秦論》等作品,對秦朝進行系統分析,漢朝的統治者也都以此為戒,所以漢朝的糾錯能力,是漢武帝折騰之後,還不會亡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的「推恩令」如此成功,後來的朝代為什麼沒有模仿?
    「推恩令」是漢武帝此生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徹底解決了西漢初年的藩王問題。但奇怪的是,漢武帝之後的有些朝代(如西晉、明朝初年)同樣有藩王問題,卻沒有皇帝模仿「推恩令」。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是兩套平行的地方權力體系,所以西漢諸侯王在中央直轄的郡縣中是幾乎沒有實權的,西漢諸侯王的權力基礎只有王國封地。正因如此,漢武帝通過「推恩令」將西漢諸侯王的封地逐漸肢解並通過中央任命的國相架空諸侯王對封地的統治,困擾西漢長達六十多年的諸侯王問題也就得到了徹底的解決,中央還沒動用一兵一卒。
  • 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大明滅亡崇禎應負多大責任?
    崇禎曾云: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是亡國之臣。 在中國古代封建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皇帝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說一個皇帝是十分強大,且政治能力突出的話,那麼,人民也將過上更好的生活。雖然說皇帝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將這種權力進行很好的利用。
  • 宋朝時有個無能大臣,氣得皇帝對天起誓,「寧可亡國,不用此人」
    每次西夏和遼朝下來揍他,宋朝就做出了要拼命的準備,然後一邊喊口號:「我殺了你全家」,一邊往後退,直到後面實在沒有路的時候,拿出錢來,笑臉咪咪的央求大哥放他一馬,他願意破財消災,保平安。可見,宋朝是個多麼好的孩子啊,愛送錢的特性深得西夏和遼國喜愛。
  • 漢武帝為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為什麼又用其他諸子百家?
    漢武帝劉徹是漢朝的第六個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他當政的時期是是中國歷史上最燦爛,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我們之所以被稱為漢人,也是因為這個朝代,很大原因都是因為這個朝代,或者說漢武帝這個時代。我們在稱呼漢武帝的時候,習慣把他的功業和秦始皇相比,史稱秦皇漢武。
  • 為何農耕漢王朝無法真正統治草原,看懂草原的統治邏輯就明白了
    然而,佔據著戰略優勢的漢武帝並沒有選擇休養生息,對匈奴問題採取比較「經濟的」解決方案,而是選擇主動出擊,試圖徹底消滅匈奴一勞永逸地解決邊患問題。就在漢武帝大獲全勝之後沒幾年,匈奴就捲土重來。漢武帝不得不重新組織昂貴的軍隊,又和匈奴發生了好幾次大戰。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毛主席一生熟讀史書,那麼他對漢武帝是如何評價的呢?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吳冷西談話時說:「高祖之後,史家譽為文景之治,其實,文、景二帝乃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謂『蕭規曹隨』,沒有什麼可稱道的。倒是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劉邦的業績,晚年自知奢侈、黷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詔,不失為鼎盛之世。」
  • 釋讀中國歷史145:皇后和太子自殺,公主慘死,是漢武帝的錯?
    漢武帝一朝,對外持續用兵,不但耗盡了幾代皇帝積累的財富,還最大限度的耗盡了民力,都說「一將成名萬骨枯」,這漢武大帝的偉大功業,枯的又何止萬骨啊。元代散曲大家張養浩在賑濟陝西災民的時候,感慨於人民的深重災難,就曾寫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詞句。漢武帝統治的後期,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暴行,還是導致了無數人被殘殺的巫蠱之禍。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仍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但有趣的是,晚年時期的漢武帝已經意識到了當年太子所犯之事確有冤情,即使他後悔太子的死亡,卻也沒有選擇厚待太子的後人。實際上,雖然晚年時期的漢武帝表現出了對於太子劉據的愧疚,但是這並不表明,漢武帝就認為巫蠱之禍與太子無關。
  • 千古暴君漢武帝:靠軍事冒險揚名,毫無愛民之心
    漢武帝的形象,可以跟秦始皇比肩,然而我們縱觀漢武帝一生的政策,前期窮兵黷武,靠幾場對匈奴軍事冒險的勝利洗白,晚年巫蠱之禍動搖國本,不得不發布罪己詔。漢武帝的光輝形象,其實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實在是很不理解。 劉徹的暴虐,其實跟他的太爺爺劉邦一脈相承。
  • 在漢武帝的求仙之路上,發生了哪些比較有趣的故事?
    在漢武帝的求仙之路上,發生了哪些比較有趣的故事?在古代時期,神靈的信奉,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帝王世家,展現的最為突出。他們把這些事情,當做是權力的象徵。大家最為熟知的,便是每個帝王,都有著傳奇的出身故事。
  • 他是漢武帝之孫,在位時間竟僅僅只有27天,甚至連年號也沒有?
    在公元前74年,正處於盛世的大漢王朝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朝的皇帝漢昭帝劉弗陵突然駕崩,而他僅僅才21歲,還沒有子嗣,更沒有傳位詔書,這時候誰來接任皇帝就成了當朝最難的一件事情。而選任皇位接班人的重擔也就落在了當朝大臣司馬大將軍霍光的身上。因為沒有子嗣,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第一時間想到了漢昭帝劉弗陵唯一在世的同父異母的哥哥廣陵王劉胥。
  • 辛德勇:為什麼要寫《製造漢武帝》
    去年底,我在《清華大學學報》上刊發一篇題作《漢武帝晚年政治取向與司馬光的重構》的論文。文章發表後,蒙三聯書店總編舒煒先生青睞,主動提出將其作為一本小書來出版。既然是一部著述,標題就應該簡潔一些,同時也想更清楚地點明主題,於是,就有了這本《製造漢武帝》。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從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吊死煤山,這件事來看,果然雖未亡國之君,卻不失帝王之儀。李自成起兵造反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難道崇禎皇帝就沒有想過逃跑嗎?當然想過,年紀輕輕的誰不怕。其實當時,明王朝還有一根救命稻草,它就是關寧鐵騎,這支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如果把這支部隊調過來去鎮壓李自成的部隊,那絕對是綽綽有餘,一點毛病都沒有。但是這支部隊沒法調過來,為什麼?
  • 宇宙誕生一百多億年了,為什麼沒有孕育出統治宇宙的文明體系?
    宇宙誕生至今已經過去了138億年,以前在我們技術還不夠成熟的時候,都認為宇宙是無邊無際,沒有盡頭的。但是隨著人類天文望遠鏡技術以及探索能力的不斷進步,以前我們不知道的宇宙結構才逐漸被現在的天文物理學家們所發現。
  •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為何美國被宣傳的快要亡國似的?
    這次新冠疫情對於美國來說,確實打擊非常的大,但是要說美國就此亡國,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我認為這次新冠疫情反而幫助美國減輕了包袱,對於美國將來的發展,還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 偶像天團,儒家巨子,漢武帝時人才何其多邪!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光有皇帝也幹不成豐功偉績,今天我們著眼於漢武帝的優秀文臣們,看看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戰火連天的歲月裡,在漢朝的史書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漢朝除了聲名顯赫的衛青,霍去病之外,還有什麼人物,思想流轉至今?
  •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鳥類是恐龍進化而來,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大家都知道,地球已經誕生了數十億年了,而在這漫長的時間當中,地球上面也先後出現了大量的生物,甚至有一些生物曾經統治著整個地球,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恐龍,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了,但是卻依舊由後裔存留了下來,這就是鳥類,嚴格意義上面來說,鳥類是恐龍演化而來的,那麼鳥類既然是恐龍進化而來的,為什麼沒有像恐龍一樣,統治陸地呢?
  • 為何歷史上三次遭受亡國的劫難?
    1772年至1795年,波蘭被這三國分三次瓜分,最終亡國。 前文說到,波蘭在走向強盛之初遇到了一個強敵——條頓騎士團,在與立陶宛結盟打敗騎士團後,不僅讓其賠償巨款,還把普魯士一分為二,西普魯士併入波蘭王國,東普魯士仍由騎士團統治,並稱臣于波蘭國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後來騎士團經過世俗化變革成為普魯士公國,這就是後來的德國。 而俄羅斯與波蘭本就同根同源,同為斯拉夫人。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愧疚之情嗎?
    平陽公主嫁給平陽侯曹壽,而平陽公主在京城的府邸與漢武帝回宮的路正好順路,所以漢武帝就來到平陽公主這裡。此時的漢武帝已經結婚多年,而他的皇后則是「金屋藏嬌」的主角陳阿嬌,但是漢武帝一直沒有子嗣,這讓平陽公主看到機會。平陽公主模仿陳阿嬌的母親館陶公主,當年館陶公主為漢景帝物色了不少的美女,所以在漢景帝心中地位很高,說話很有分量,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 有人問: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為何被人惡意冠以「窮兵黷武」罵名?
    漢武帝多次派衛青、霍去病出徵匈奴,同時派張騫出使西域,削弱匈奴在西域的影響,基本上解決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也開拓了絲綢之路。漢武帝依靠徵戰,成為了偉大的帝王,也因為徵戰,成了窮兵黷武的帝王。只要說到漢武帝徵匈奴,提起徵匈奴的累累碩果,我們就會想到衛青、霍去病等,很少會想到貳師將軍李廣利。衛青、霍去病時代,只是出於漢武帝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