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仍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2020-12-06 平楠說史

漢武帝作為把漢朝推向頂峰的皇帝之一,其豐功偉績毋庸置疑,「秦皇漢武」的美稱便是對漢武帝一生成就的最佳讚譽。

但後人對漢武帝一生往往毀譽參半,評價其一生做的最錯誤的決定便是相信巫蠱之禍而處死妻兒。

但有趣的是,晚年時期的漢武帝已經意識到了當年太子所犯之事確有冤情,即使他後悔太子的死亡,卻也沒有選擇厚待太子的後人。

實際上,雖然晚年時期的漢武帝表現出了對於太子劉據的愧疚,但是這並不表明,漢武帝就認為巫蠱之禍與太子無關。

事實上,漢武帝一直在調查這件事情的真相,只是在歷史的記載當中,這件事情直到漢武帝死去之時,也沒有調查出一個完整的真相。

後世之人所理解的真相,只是根據現有線索所拼湊出來的一個最完美的設想而已。

太子真的是清白的嗎?

幾乎所有人都認定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太子劉據所導演的巫蠱之禍是受人陷害,漢武帝是被一些有心人蒙蔽了,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實則不然,真實的歷史事實無人得知,這只是後世之人所普遍認同的一種說法而已。

根據記載,太子劉據是因為江充等人的迫害才起兵造反。

而太子的母親即皇后衛子夫,以及太子的妻子和孩子都死於此次事件。在此次事件結束之後,仍然留存於世的只有太子的孫子——皇太孫劉病己。

但是,這個年幼的孩子也只是在牢獄之中勉強存活而已。

當年,漢武帝派田千秋等人進行調查。但是,田千秋等人一直沒有給漢武帝一個明確的答覆,漢武帝得到的僅僅只是一個非常模糊的結論而已。

首先,負責調查此次案件的人員確實在宮中挖出了木偶人,說明巫蠱之說並不是完全陷害。

但是,同時他們又找不出絕對的證據來證明,這個木偶人就是太子所施的巫蠱之術。

事實上,在長時間的調查過程中一無所獲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以當時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不可能找不出事情的真相。

唯一找不出真相的理由,只能是審判的官員有問題。

田千秋為什麼不給漢武帝一個明確的答覆呢?

除非,這件事情真的是太子所為。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設而已。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種假設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漢武帝後悔了?

作為英武的帝王,漢武帝的聰慧毋庸置疑。當漢武帝感覺到田千秋的敷衍之時,他其實就已經明白了事情的大部分真相。

這也是為什麼漢武帝在面對此次事件時,會表現地如此瘋狂的主要原因。

畢竟,真相讓他難以接受。

在此次事件發生之前,太子劉據一直是他比較寵愛的一個兒子,更是他心中最理想的接班人。

逐漸冷靜下來的漢武帝,真切地受到了喪子之痛,這也是他會在之後表現出悔恨的主要原因。

在事情發生之後,由於太子之前的良好表現,大部分的朝臣仍出面為其求情,這也不失為漢武帝表達悔恨情感的理由之一。

漢武帝的後悔更多來源於,對當年太子艱難處境的理解。

在太子空缺後,關於皇位的爭奪戰日益激烈,朝堂以及後宮眾人都加入了此次權力之爭,這讓晚年時期的漢武帝身心俱疲。

漢武帝曾建立思子宮來弔唁太子,此舉可以看出,此時的漢武帝對於處死太子的行為確有後悔之意。

但也可以大膽猜測,漢武帝的悔恨有待商榷。流露出後悔之情,也許只是為了從殘忍的結果中,適當地挽回自己的聲譽。

優待太子後人?漢武帝不會,也不能

冷靜下來的漢武帝對盛怒之下的決定即使感到後悔,身為皇帝的他也不能輕易承認自己的過錯。

一言九鼎的生存環境,在逼迫著他忘記自己所後悔的事情。

雖然他可以做出種種事情來表達自己的愧疚之情,但他卻不可以用這種愧疚去肆意地補償太子的後代。

只因為,作為死去之人,曾經的太子劉據不會對現在的皇位繼承構成任何的威脅。不論他表現出怎樣的哀思,都不會影響到現在的局面。

漢武帝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朝堂眾人的細心關注,一旦漢武帝表現出對於太子後代劉病己的補償心理,現存的局面就會發生變化。這位太子的後代,會立刻進入這權力的鬥爭之中。

而此時,所謂的補償無異於加害。

除此之外,太子引發的一系列事情的真實可能性,也是漢武帝不會厚待劉病己的原因之一。

在漢武帝的心中,太子一方面是反叛者,另一方面又是自己疼愛幾十年的兒子。

他會在反叛者死去之後,把對兒子的那份思念和愧疚表現出來,但卻不會因為這份愧疚對反叛者的後代予以補償。

這是一種理性與感性的相互拉扯,也是晚年的漢武帝最後的一點柔軟。

結語

雖然漢武帝沒有厚待太子劉據的後代劉病己,但他也沒有為難這位子孫。漢武帝能夠做地就是對他不聞不問。

相比於普通人來說,劉病己的生活已經屬於高標準了。

漢武帝十分清楚,自己異於常態的關心,只會加速這位後代的死亡。反而是漠不關心的態度,才有可能讓他繼續存活下去。

作為皇帝,漢武帝的行為處事不能以常人的標準來判斷,他的漠視對於劉病己來說,何嘗不是一種保護。

相關焦點

  • 釋讀中國歷史145:皇后和太子自殺,公主慘死,是漢武帝的錯?
    尤其是漢武帝統治的後期,殺了好多人。其實可能只是不能容忍自己的權威受到任何質疑,可對被他下令殺了的臣子甚或是無辜百姓,那都是人間慘劇啊。他任用酷吏,大興詔獄,不知道冤殺了多少人,尤其巫蠱之禍,前後殺人大概超過十萬,連他親生的兩個女兒都被無情的殺了,太子劉據忍受不了酷吏的誣陷,冤屈而死,陪伴他半生的皇后衛子夫也自殺身亡。
  • 虎毒不食子,巫蠱事件,漢武帝為何殺掉自己的兒子,太子劉據?
    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於清醒過來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背景  傳統迷信認為巫蠱之術(即巫術詛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漢武帝晚年多病,疑其為左右人巫蠱所致。
  • 滿清殺了真正的「朱三太子」,為何不敢承認?
    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當屬屢屢被反清人士奉為旗幟的「朱三太子」一事,更是讓滿清統治者近百年難以安穩。我們知道,滿清統治者入關後,打的旗幟是「撥亂反正」,消滅李自成,為大明報仇。為此,滿清入關,攻入北京,四處尋找崇禎皇帝後代,聲稱要善待明朝宗室以及崇禎帝的後代。為了作秀,康熙還不止一次拜謁明孝陵,昭告天下,尋找崇禎後代。
  • 浙江一農民自稱朱三太子後人,拿出太子手牌作證,專家:有來頭!
    三國曹操就是以天子之名號令諸侯,既然生殺大權皆掌於他手,為什麼他不直接弒君自立而非要等到兒子來完成這件事呢?就因為曹操的權力名不正言不順。劉皇叔的故事也頗有相同,自稱中山靖王之後的劉備以漢朝正統姓氏的名義南徵北戰,獲得了不少對劉漢忠心之人的協助,但劉備真是皇族之後嗎?並不然,關於劉備的身世《三國志》是沒有交代的,演義風雲首先將這一觀點提出。
  • 朱三太子:一個神奇的名字,康熙被騷擾一生,乾隆也不得安寧
    凡是與他作對的,都沒有好下場。不過,事有例外。有個人成了他的陰影,他無處不在,四處興風作浪。每每成功鎮壓,不久之後又重現江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朱三太子。早在順治時期,朱三太子就已經冒頭了。可以說,朱三太子只是人們反抗滿清的一個口號,一個精神寄託而已。自黎民百姓苦不堪言,反正都是死還不如造反有點機會。但是真正的朱三太子到底在哪呢?當李自成的大軍攻入北京之時,崇禎皇帝已知回天無力。雖昏庸一生,倒也是個有節氣之人。在逃跑路上殺了妃子女兒,自縊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不過封建帝王必有封建思想,兒子是香火,是萬萬不能斷的。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愧疚之情嗎?
    漢武帝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皇帝,衛子夫是史上難得的好皇后,而他們之間卻以悲劇收場,漢武帝對衛子夫的死,是否會有憐憫後悔之心呢?初見武帝衛子夫出身卑微,她的母親是平陽侯家中的奴僕,衛子夫因容貌姣好被收入平陽侯家中學習歌舞。公元前139年上巳節,已經登基稱帝的漢武帝劉徹前去祭祀祖先,在回宮的路上突然心血來潮想要去看看自己的大姐平陽公主。
  • 衛子夫死後,漢武帝有過一丁點的後悔嗎?
    對於衛子夫,漢武帝從無後悔。笑話了。一個奴隸,姐姐平陽公主的歌伎,因為懷孕破解了漢武帝無出的局面,漢武帝對衛子夫給予了最高待遇。封衛子夫為後,衛子夫的兒子衛太子,兩人所出的長女被萬般寵愛,是兩漢唯一封鹽邑的公主,破格封長公主!當利公主—衛長公主。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並沒有將他們除掉,而是將他們好好地收留了下來,等到李自成兵敗山海關之後,便將他們放生,讓他們三人各謀生路去了。因此,這三兄弟也就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清軍入關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宣揚說一定會善待明朝宗室,於是太子朱慈烺,在逃亡之後不久便前往他的外祖父周奎府上,與長平公主相認。
  • 「虎毒不食子」,為何漢武帝親手逼死兒子?原來是有苦衷
    漢武帝崇信方術,整天疑神疑鬼,害怕有人詛咒他,爆發了巫蠱之禍。由這一件禍事牽扯出「戾太子之變」,使得漢武帝在政權更替的敏感時期,廢掉了自己親手所立的嫡長子。漢武帝徵和二年七月,秋景蕭瑟,黑雲壓城,這時候太子劉據正受煎熬。
  • 「朱三太子」折磨清廷60年,只因為他的背後是「人性」
    清朝的情況稍微特殊,但也無出其右,它不僅僅是異性還是異族,對於奪取天下來說,清朝的統治者還沒有完善的心理準備。在軍事力量與民心方面,沒有基礎也沒有信心。以至於對於前朝政權的血脈,不敢輕視。此刻打出前朝太子的旗號來,無疑擁有了十分巨大的號召力。康熙12年,楊起隆以「朱三太子」的名義在京城聚眾造反,並且創立廣德年號,藉以前朝皇子之名,起兵之時聲勢浩大。順治12年,蘇北朱周稘假冒「朱三太子」,此番起義更是讓清政府如臨大敵不敢怠慢,「朱三太子」的可怕之處,不僅是起義軍的軍事力量。
  • 後趙石虎選太子的坎坷路
    仰仗著姑姑的寵愛,縱然犯錯,石勒也拿他沒有辦法,也為後來的石虎殺了自己的堂弟石弘篡位埋下了隱患。後趙的江山大部分都是石虎打下來的,石勒非常的信任他,還臨終託孤給他,說他是周公、霍光之輩。然後石虎反手就是強逼石弘繼位,把石勒的屍體秘密瘞埋在山谷,沒有人知道地點,將空棺材葬在高平陵,一代開國皇帝淪落這下場。流氓沒有文化,又要文雅,大概是石虎這類人吧。
  • 身處「囚徒困境」之中的太子申生,與他的「兩難抉擇」
    為何申生會有如此之強的好勝心和企圖心?筆者認為,僅憑《左傳》中「父命不敢不從」這一理由來解答,是遠遠不夠的。申生好戰的性格極有可能從小就形成了,他在晉獻公身邊耳濡目染,善於戰鬥也渴望戰鬥,而這種性格給他之後的抉擇埋下了隱患。在「滅耿、滅霍、滅魏」的戰爭中,申生所面臨的抉擇主要來自於身邊的大臣,對於作戰的事情他們眾說紛紜。
  • 「太子洗馬」是個怎麼樣的職務?
    在不同的朝代人數和職能也有所不同,其中在東漢時期太子洗馬的人數一般有十六個名額。而到了晉朝的時候則縮減了一半,變成只有八個名額。其中所負責的任務也和秦漢時期略有不同,主要以掌管書籍為主,權利不是很大。等到了梁陳時期太子洗馬這個職位雖然也是主管書籍為主,但是能當太子洗馬的人多為士族,並不是一般出身就能當的職位。
  • 張廷玉推舉廢太子,他不是投康熙所好,而是站在朝廷角度推舉的!
    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沒過多久康熙就讓百官推舉新太子,就在這次推舉新太子上,百官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首先就是上書房之間的意見都不一樣!   在劇中,佟國維和馬奇率領百官推舉了八阿哥為太子,而張廷玉則在關鍵時刻從袖筒裡掏出一份奏摺,直接上奏推舉廢太子為太子。
  • 毛主席評價漢武帝:雄才大略,但是有三個缺點
    並稱他是「百代帝王」,意思是劉徹在世時的功績,不止於對當時朝代的影響,而是影響了後面很多朝代。毛主席一生熟讀史書,那麼他對漢武帝是如何評價的呢?1957年的一天,毛主席在與《人民日報》負責人吳冷西談話時說:「高祖之後,史家譽為文景之治,其實,文、景二帝乃守舊之君、無能之輩,所謂『蕭規曹隨』,沒有什麼可稱道的。
  • 歷代王朝中,為何只有清朝不立太子,看完發現清朝統治者真聰明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王朝都是有太子的,有些王朝就沒有太子,比如清朝。清朝是所有的封建王朝中唯一不立太子的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這是清朝的前身。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清朝正式出現。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統治中原地區。1912年,清帝遜位,清朝正式滅亡。從努爾哈赤開始到溥儀結束,清朝一共有12個皇帝。按理說會有很多太子的,不過清朝卻非常特殊,幾乎沒有太子。
  • 明「朱三太子」七十多歲被康熙凌遲處死,這位太子到底是真是假?
    這位朱三太子到底是真是假,已成永遠懸案。但是這已不重要了,關鍵是康熙帝已被層出不窮的「朱三太子」們搞得疲憊不堪了,他決定要來個最終的了結。然而,康熙的最終決斷,也不能終止「朱三太子」的慣性,甚至到了雍正年間,在江南又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旗號活動.........
  • 殺功臣廢太子,被楊廣楊素玩弄於股掌?說說楊堅晚年那些事兒
    立此大功,史萬歲並不知道等待他的並不是榮譽、鮮花和美酒,而是暴死朝堂的悲慘結局。 史萬歲由於其三上三下的動蕩人生和最終的悲劇命運而為後人所同情,連同此次對突厥戰役也廣為人知。其實,此役對於突厥人造成的實際傷害極其有限,達頭部眾對於啟民部的攻擊並未就此停歇,反而變本加厲。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康熙在此之前曾被太監黃敬帶著出宮找美女,而那個青樓美女正是朱三太子的妹妹,朱三太子想讓妹妹謀害康熙,結果他的妹妹真愛上了康熙,最終選擇自盡而沒有真將康熙毒害了。但是朱三太子想謀害康熙之心一直未死,後來又企圖聯合皇宮中的內鬼攻入紫禁城殺害康熙,當然沒有成功。不過朱三太子正是周培公所說的內有逆賊作亂,根據電視劇中的情形來看,胤礽出生之時確實如周培公所說是非常之時。
  • 朱三太子晚年受審,康熙:你不是五歲就死了嗎?那就再凌遲一次
    可在1708年的時候,康熙卻對一個連碗都拿不穩的75歲老翁痛下殺手,不由分說便將他凌遲處死,手段殘忍至極。這位老翁究竟犯了什麼錯?會讓康熙如此痛恨呢?其實,這位老翁並不是一個普通人,他擁有一個令康熙十分忌憚的身份,他便是明朝的朱三太子,崇禎帝的第五個兒子朱慈煥。既然是老五,為何要叫三太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