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功臣廢太子,被楊廣楊素玩弄於股掌?說說楊堅晚年那些事兒

2021-01-09 騰訊網

前文提要:在隋文帝楊堅三面出擊、分化瓦解、打而不滅的策略下,分裂為東西兩部的突厥也面臨著內亂不斷的困局。步迦可汗阿史那玷厥連續南向發動進攻,試圖消滅隋朝扶持的傀儡啟民可汗(突利可汗)阿史那染幹,隋朝君臣當然不容許看到這幾十年來分化瓦解策略的成果毀於一旦,自然大力援助啟民可汗,於是雙方再次嚴重衝突。

西元600年,大隋開皇二十年。此時的大隋朝廷,正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皇太子楊勇與晉王楊廣的儲位之爭日趨激烈,與楊廣不大對付的上柱國左僕射高熲已經於去年免職歸家,因而此次行軍的人事安排作了一定的變動:其西線以晉王楊廣、右僕射楊素為統帥出靈武,而東線則以漢王楊諒、上柱國太平公史萬歲出馬邑。楊廣和楊諒不過是掛名,實際的戰役執行人還是楊素和史萬歲。

楊廣劇照,圖/網絡。

東線集群在史萬歲的統轄下,主要有朔州總管趙仲卿、代州總管柱國韓洪、柱國張定和、大將軍永康公李藥王、蔚州刺史劉隆、行軍總管楊義臣等。史萬歲親率張定和、李藥王、楊義臣等人出塞,其中楊義臣部在大斤山首先遭遇突厥, 史書記載,史萬歲在此役中大發神威,在大斤山擊破達頭後追入大漠數百裡,直把阿史那玷厥打得滿頭包狼狽逃竄。立此大功,史萬歲並不知道等待他的並不是榮譽、鮮花和美酒,而是暴死朝堂的悲慘結局。

史萬歲由於其三上三下的動蕩人生和最終的悲劇命運而為後人所同情,連同此次對突厥戰役也廣為人知。其實,此役對於突厥人造成的實際傷害極其有限,達頭部眾對於啟民部的攻擊並未就此停歇,反而變本加厲。而從傳統上來說,達頭部的勢力大部一直都在西線,也就是靈州往西北方向,河套以東的區域一直沒有統治基礎,因此對於從河北進入河東戰場的史萬歲部來說,其所遭遇的,也只能是達頭部的前鋒,而不可能對其根基有所觸動。

圖/網絡。

史萬歲之死本傳上說是由於楊素嫉妒其功勞而進上的讒言,其實以史萬歲當時的地位,基本上是無法威脅到楊素的,如果我們將歷史的視界稍微放寬,就會發現,史萬歲之死,與前後的一系列人事變動,都不過是政權交替前的權力博弈的結果。

隋文帝晚年殺上柱國宰相虞慶則、斬上柱國王世積、罪上柱國賀若弼、貶上柱國左僕射高熲,廢太子楊勇,又殺上柱國史萬歲,殺元氏宗族,被楊素、楊廣二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真可謂是年老昏聵。《隋書文帝本紀》上說楊堅:「但素無術學,不能盡下,無寬仁之度,有刻薄之資,暨乎暮年,此風逾扇。」其實是一點也沒說錯。

這些人當中虞慶則早年受高熲舉薦之恩,平陳至役後又與楊素於朝堂之上邀功弄得被楊堅一頓狂拍,而自己右僕射的位置正是被楊素所取,因此在朝廷的政治勢力版圖劃分中肯定比較親近高熲而與楊素較疏遠;王世積與高熲私交非淺,並且史萬歲、高熲、王世積在開皇后期都曾經與漢王楊諒並為東線行軍元帥——而楊素與晉王楊廣並為靈州道行軍元帥,共同負責西線防務,正是在此前後,楊廣與楊素達成戰略同盟(楊素與楊廣的勾結,我記得是好像宇文述從中做的牽線,不知道有無記錯?。)在這種情況下,高熲等人也不可能沒有反應——因此也許也有理由懷疑,高熲、王世積、史萬歲與楊諒等人也在進行和楊廣楊素聯盟同樣的陰謀,或者說雖然其進度未必如楊廣和楊素那麼密切,但是至少存在結成戰略同盟的趨勢。而上柱國賀若弼被剝奪實權職務後雖長期賦閒,這時候竟也跳出來替高熲申辯。這種事情,若無利益交集,自然是躲得越遠越好,賀若弼竟不怕楊堅淫威在此時強出頭,必當是與高熲平日多有交往。楊廣後來把他們兩一起殺了倒也不見得冤枉。

圖/網絡。

通鑑和本傳將高熲的去職描述成一大冤案,其實當時風氣使然,高氏子弟私下以司馬懿比擬乃父也不奇怪(類似這種時候,君主對於大臣們當中再出一個司馬仲達當然是非常的警惕,而仲達也確實往往成為後世權臣們膜拜的對象。兩個例子,一是唐太宗廢太子事件後,發動徵遼之役,李靖由於腳上生病走不動路,李世民就氣得當面威脅他問他是不是躲家裡裝病學司馬懿,二是清末袁世凱罷官之後隱居彰德那三年。說明在這種關鍵時刻,只要是有資格有能力指揮調動武裝力量的人物,無論自身是何種想法,都免不了捲入政治紛爭的漩渦),至於虞慶則有割據之志,賀若弼、史萬歲口出惡言更是平常。南北朝歷代開國帝王以及那N個還沒開成國就一命嗚呼的倒黴蛋哪一個沒有這些想法呢?至尊之位能者居之,當時人們對於君君臣臣這一套教條看得遠比後世淡的多。

回到我們的主人公,當時李靖任職為大隋殿內直長,在大隋開皇時代,這是一個官階為從七品上的官職。——(《新唐書.李靖傳》:仕隋為殿內直長,吏部尚書牛弘見之曰:「王佐才也!」)據《隋書.文帝本紀》牛弘任吏部尚書事在開皇十九年,由此可知李靖在開皇十九年前後的一段時間內曾任職為大隋殿內直長。

圖/網絡。

殿內直長屬殿內局。事實上,殿內局的存在,只在隋文帝初年到煬帝大業三年之前,在文帝之前,殿內局被稱為殿中局,文帝時候為避死鬼老爹楊忠的諱而改,乃是門下省的下屬部門之一。煬帝大業三年,將原門下省中的六個局分離出來設置為殿內省,其中的大業三年之前的殿內局在當年改名為尚舍局。也就是說這一官職在大業三年之後的稱呼,正式改為尚舍直長。(說到這裡順便鄙視一下高麗棒子,一部《大長今》弄得很多人以為「尚宮」好像是棒子獨創的宮內官職似的,其實這一官名徹頭徹尾盜取自中國。)

開皇時期的殿內局,主要負責的是宮室維護這一塊功能——也就是大致類似於今日的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房地產管理司。殿內局的長官,稱為殿內監,而殿內直長乃是殿內監的副手,即大致相當於今日的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房地產管理司的副司長或者處長(當然那時只是一個行政級別為副處級的職務)。其主要職責是給國家的——尤其是皇帝參加的各類會議、儀式搞搞布景,打掃打掃宮廷衛生及整治周邊環境。這個職務當然還遠算不上位高權重,不過呢至少是由省一級的雍州政府進入中央國家機關了,也就是由地方公務員變成中層國家公務員了。(在之前這十來年應該還有幾次遷轉,從九品不大可能一下子跳到從七品,只是這期間具體擔任過什麼職務恐怕已經沒法考證了——在新的考古資料發掘出來之前。)

開皇二十年,對於楊堅來說是悲慘的一年。隋文帝楊堅有五個兒子,分別是太子勇,晉王廣,秦王俊,蜀王秀,漢王諒,都是獨孤皇后所生。但是在這一年中,太子楊勇被廢,秦王楊俊暴斃,五去其二,悽慘不亞於貞觀十七年的唐太宗。

圖/網絡。

經過此次廢立之後,楊堅心灰意懶,於第二年元旦改元仁壽。(古人所稱元旦即今日之春節,古人並無春節這一節日概念,所以所謂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這種說法其實是一個偽命題。其實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引入西曆紀元,以西曆1月1號為元旦,才將中華傳統曆法中的元旦改稱春節。)同時提升楊素為尚書左僕射,納言蘇威為右僕射。

相關焦點

  • 楊堅的第三子楊俊,是唯一沒有被楊廣迫害的皇子,但也並非幸運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生下了五個兒子,分別是廢太子楊勇、隋煬帝楊廣、秦孝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其中楊勇、楊秀、楊諒先後被楊廣迫害而遭到幽禁或殺害,唯一沒有被楊廣迫害的楊俊,也並非幸運,他僅僅因為奢侈過度而被楊堅責罰,又遭妻子下毒,在憂懼中病亡。 當初,楊堅登基稱帝,立第三子楊俊為秦王。
  • 看皇后對楊堅的控制,誰能受得了
    明朝的朱見深、朱佑樘,清朝的順治,隋朝的楊堅和楊廣這些帝王告訴我們,帝王之家不但有深愛,而且還能愛到走火入魔。小龍女和楊過的故事是假的,而且小龍女不但武功高強,人也是出奇的漂亮,楊過和小龍女搞「師生戀」很正常。但朱見深和比他大18歲的「萬阿姨」那可是真正的穿越世俗,也譜寫了男女間真愛的一頁輝煌篇章。
  • 楊素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完全掌控了隋朝,為什麼卻沒有奪位
    隋朝的權臣楊素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他能力卓著,為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時,楊廣當了皇帝以後,他又在朝中唯我獨尊,一手遮天。那時候的楊素,已經完全具備了奪位的條件。但是,最終另一個權臣宇文化及殺了楊廣奪位。他的長子楊玄感也造反。但是楊素卻一生沒有奪位。那麼,楊素為什麼沒有奪取隋朝的天下呢?
  • 隋朝末帝不應是隋煬帝楊廣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替代了靜帝宇文闡,接管了宇文氏的江山。隨之,北周亡、大隋興,楊堅成了歷史上的隋朝開國帝王隋文帝。公元589年,隨著南陳的滅亡,大隋一統華夏,中國歷史上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結束了。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其嫡次子楊廣承繼帝位,是為隋煬帝。
  • 楊素是弘農楊氏的後代,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才
    楊素出生於名門望族,是弘農楊氏的後代。他們世代高官,非常的顯赫,這個家族文武雙全,例如楊素屬於武將,在文壇上也湧現出不少的大才子,例如後來的楊修、楊萬裡等等,他們不僅是國家的棟梁之才,而且文化修養也特別的高。因此,弘農楊氏不論在哪個朝代都非常的有影響力。
  • 兒子愛上了敵人的女人,曹操和楊堅的反應截然不同,效果大相逕庭
    張繡被這事兒激怒,連夜發兵攻打。曹操在慌亂中逃走,侄子曹安民和兒子曹昂以及鄒氏死於亂軍之中。不過,曹操是個做大事的人,頭腦冷靜下來了,襟懷雲水,大肚能容。當張繡再度來降,曹操主動道歉,一個勁地說,對不起對不起,老毛病沒改,見到漂亮女人就昏了頭了,冒犯了冒犯了,你打我,那是應該的。這樣吧,我把我家閨女許配給你兒子,當作賠罪。曹操的確對張繡夠意思。
  • 三線出擊,分化瓦解,說說那些年被隋文帝楊堅玩壞的突厥
    同年,楊素進位尚書右僕射,賀若弼被削爵為民。 李靖的舅舅韓擒虎劇照,圖/網絡。為了迎戰突厥,楊堅派出了當時最華麗的陣容——隋軍分為三個戰略方向——西線以右僕射楊素為統帥,出靈州道,主要是在賀蘭山方向阻擊西突厥達頭可汗的攻勢;中線以左僕射高熲為統帥,出朔州道,主要是在今山西北部方向阻擊東突厥都藍可汗的攻勢;東線則以上柱國燕榮為統帥,出幽州道,從東向側擊東突厥,割斷其與東方契丹、奚等部落的聯繫。而三軍名義上的大統帥,則是文帝的幼子漢王楊諒。
  • 毀滅楊廣的一首歌,原作者啥也不是!
    很不幸,楊廣就是這樣一個很能幹且一味蠻幹的皇帝。登基之後的楊廣,一直在忙。忙著挖河、忙著遷都和忙著巡遊四海。特別是巡遊這件事,楊廣最為痴迷。據記載,楊廣在位共12年,其中巡遊的年份高達11年。581年2月,楊堅登基為帝,建國大隋,中原一統。楊堅想到了過去鬧「高獨」而分裂出去的高句麗,他想收復過去的疆土。於此同時,高句麗也看到了正在強勢崛起的大隋。為麻痺大隋,高句麗王就玩起了「無間道」。
  • 隋文帝楊堅家族真的是出自弘農楊氏嗎,他真實的出身是什麼?
    關隴集團的實力不用懷疑,畢竟無論是隋文帝楊堅,還是唐高祖李淵都僅僅只是關隴集團的代言人,當然他們本身也是關隴集團的一份子,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史料表明,楊堅並非來自傳統的關隴士族。楊堅是弘農郡華陰人,也就是所說的弘農楊氏,弘農郡是指黃河以南益陽以西的洛河、伊川、淅川流域,以及陝西洛水、射川、丹江流域,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這一地區屬於關隴地區,楊堅是關隴士族的身份也是不用懷疑的。
  • 「好頭頸,誰當斫之」,被世人罵了千年的楊廣,真的是昏君嗎?
    他就是隋煬帝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嫡次子。在史書上的他,弒父、殺親朋手足,可以說是比商紂王還要殘暴。但是,即使他有著這樣的暴行,在那個時代,他也依舊是老百姓心中的主人。可以說,面對這一切並不是老百姓不願意反抗,只是在等待一個著火點。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仍沒有善待太子後人,不是不能而是不敢
    但有趣的是,晚年時期的漢武帝已經意識到了當年太子所犯之事確有冤情,即使他後悔太子的死亡,卻也沒有選擇厚待太子的後人。實際上,雖然晚年時期的漢武帝表現出了對於太子劉據的愧疚,但是這並不表明,漢武帝就認為巫蠱之禍與太子無關。
  • 張廷玉推舉廢太子,他不是投康熙所好,而是站在朝廷角度推舉的!
    康熙第一次廢太子之後,沒過多久康熙就讓百官推舉新太子,就在這次推舉新太子上,百官產生了很大的分歧,首先就是上書房之間的意見都不一樣!   在劇中,佟國維和馬奇率領百官推舉了八阿哥為太子,而張廷玉則在關鍵時刻從袖筒裡掏出一份奏摺,直接上奏推舉廢太子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