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鵝也稱皇帝企鵝,是企鵝家族中個體最大的,一般身高在90釐米以上,最大可達到120釐米,體重可達50千克。
形態特徵
帝企鵝的形態特徵是脖子底下有一片橙黃色羽毛,向下逐漸變淡,耳朵後部最深。全身色澤協調。頸部為淡黃色,耳朵的羽毛鮮黃橘色,腹部乳白色,背部及鰭狀肢則是黑色,鳥喙的下方是鮮橘色。帝企鵝在南極嚴寒的冬季冰上繁殖後代。
生理構造
它們身體表面覆蓋厚厚羽毛的部分比周圍的空氣溫度要低,酷似穿了一件「冷外套」。紅外熱成像儀顯示,企鵝身體表面平均比周圍的溫度要低4至6攝氏度。由於企鵝身體覆蓋多層隔熱的脂肪和羽毛,可以在外圍空氣溫度低至零下40攝氏度的情況下,保持39攝氏度的體內溫度。雖然南極的氣溫可以低至零下40攝氏度,但是生活在那裡的帝企鵝的身體外表面甚至比周圍的氣溫還低。唯一比周圍空氣溫度高的身體部分是眼睛、嘴巴和腳掌,其中只有眼睛部分的溫度在冰點之上。
企鵝天敵
帝企鵝的天敵主要敵害有豹海豹、虎鯨等。在南極的夏季,帝企鵝主要生活在海上,它們在水中捕食、遊泳、嬉戲,一方面把身體鍛鍊得棒棒的,一方面吃飽喝足,養精蓄銳,迎接冬季繁殖季節的到來。在冬季裡,帝企鵝每天都有外出「放風」的機會,它們會趁機活動活動筋骨。
覓食方式
遊泳速度為每小時6-9公裡,甚至可以實現高達每小時19公裡的短距離飛速。要潛到約50米的海面下,在那裡可以很容易地發現冰海中的鮮魚,在海洋表面逆流而行。然後,再次潛水和浮出水面呼吸,重複上述步驟。他們還可以在冰的裂縫中吹泡,將隱藏的魚逼出來。
在捕食區內,帝企鵝會反覆潛入海底深處尋找食物。它們通常下潛到150-250米,有最深潛水達565米的記錄。可以屏住呼吸在水下時為15-20分鐘。帝企鵝通常以大海中的魚蝦和頭足類動物為食。
活動方式
在陸地上,帝企鵝或是靠雙腳搖搖擺擺行走,或是用腹部緊貼冰面滑行,在南極的冬季來臨之前,一般每年的4月至5月間,成年帝企鵝要在南極浮冰區走出50至120千米,搬至繁殖區生活。為了抵抗寒冷,帝企鵝群經常要緩慢前行。帝企鵝主要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和烏賊。它是唯一一種在南極洲的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在野生環境,帝企鵝壽命一般在10年左右,個別壽命可達20年。生活環境
南極是地球盡頭,都是冰凍大陸,由於氣候極端惡劣,只有最耐寒的動植物能在那兒生存,帝企鵝居住在橫貫南極的山脈,羅斯海、羅斯冰棚的交接處,那裡是飽受寒風摧殘的科茲岬。秋天來臨,大地覆蓋上厚厚的冰雪,帝企鵝開始最特殊的生物行為——停止進食,它們渾圓的軀體,腳、鰭和頭都是為儲存熱量而形成的。3月間,氣溫降到零下30攝氏度,帝企鵝也準備開始步行數百英裡到冰地荒原漫長的旅行,因為交配季節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