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商報君 香港商報 今天
香港,第四波疫情已來勢洶洶……
12日新增69宗確診
本港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持續,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今日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截至今日凌晨零時,本港新增69宗確診個案,確診數字較昨日稍為回落,有5宗輸入個案和64宗本地感染,涉及36男33女,年齡介乎2歲至87歲,當中6宗個案由社區檢測中心找出。本地個案中,19宗感染源頭不明,另外45宗個案與早前個案相關。
歌舞群組新增4宗個案;日出康城九期地盤群組新增1人確診;亞博社區治療設施群組再多2人確診;將軍澳藍田隧道群組亦新增1宗確診。其餘37宗個案均涉及其他朋友聚會、家庭群組等感染。
教協今日表示,位於彌敦道618號好望角大廈8樓的旺角服務中心一名職員初步確診新冠肺炎。該職員主要在8樓非超市區域工作,於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旺角服務中心上班,經檢測後初步確診,工作期間有配戴口罩。
為安全起見,教協已暫停開放旺角服務中心,由外聘專業清潔公司進行徹底消毒,重開日期將另行通知;同時,已安排旺角服務中心所有職員進行檢測,待確認檢測結果屬陰性才重新回復服務。
6間公院病床爆滿
受新冠病毒與冬季流感高峰雙重夾擊,本港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及內科病床需求持續高企。醫管局今日(12日)公布的數字顯示,公立醫院急症室昨日(11日)有3919人首次求診。其中917人轉入內科病床留醫,內科住院病床於午夜時的住用率達95%,兒科住院病床佔用率為47%。
全港17間公立醫院中,有6間醫院的內科住院病床住用率爆滿,均超過100%。當中最高為明愛及博愛醫院,均高達108%,其次是韋爾斯親王醫院,有107%。而所有醫院兒科病床昨日午夜的住用率為47%,其中以伊利沙伯醫院最高,達66%。
限聚令口罩令罰款昨日加碼
為確保市民嚴守各項防疫規定,港府早前宣布,由昨日(11日)起,參加受禁群組聚集、在公共運輸具上或指明公眾地方未有佩戴口罩、不遵從強制檢測指示/公告的定額罰款,將由2000元提高至5000元。違反後兩者的最高罰款亦增至10000元。
警方昨晚約8時,接報指有人群在西洋菜南街對開聚集並沒有佩戴口罩,遂向15名男女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年齡介乎45至76歲。另外,2名男子沒有佩戴口罩,警員亦向他們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黃家和憂年底本港
再有約千間食肆停業
各行各業大受衝擊。港府早前宣布禁止食肆傍晚6點後提供堂食,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今日(12日)出席一個電臺節目時表示,受疫情影響,已有約2300間食肆結業、數萬名員工失業,擔心年底前會再有約1000間餐廳停業或結業,亦會輻射至影響相關行業,包括供貨商等。
黃家和指,政府禁止食肆晚市堂食後,業界整體生意大幅下跌7至9成,即使有餐廳轉做外賣生意,都彌補不到損失,最多只可以令生意回復約2成半;而酒樓及婚宴場地等大型食肆,生意額更跌至零,形容影響非常大。
黃家和引述政府數據指,餐飲業在10月份的失業率達14.8%,屬各行業最高,他預料本月行業的失業率,可能會進一步上升至15.5%,甚至16%,影響約20多萬名從業員。
4港人「避疫」萬人擠爆深圳口岸
12月2日起,香港中小學停止面授課程。不少香港人便拖家帶口「北上避疫」。
據香港入境處數據顯示:
12月2日,深圳灣口岸出境赴深圳3,509人,
12月3日、4日人數分別為3,368及3,166人。
3天,近1.2萬人。
同比過關人數,翻了數倍。
口岸排隊,人頭洶湧,大批民眾等候過關。
另一位胡先生稱:我們一批60多人,分4組乘4輛中巴,從深圳灣口岸坐車到達深圳福田某酒店,大量人員排隊等待辦理入住手續。要填寫身份信息、健康狀況等各種表格,掃二維碼信息追蹤,還要測血壓。當他和孩子辦理好入住,已是凌晨1點多,花了8個多小時。
有人稱:「從過關到入住酒店,耗時15-16小時,期間不能摘口罩喝水吃東西,又困又餓,人都散了……」
一邊是醫護工作者冒著風險,不停消毒。
一邊不斷有人「擅自撤離」。
為防溯源,捂臉「出逃」。
據目前數據,有專家總結出3大特徵:
1、新一波疫情中,36%無症狀感染。
2、呈年輕化,1/4感染者為中青年,情況罕見。
3、病情,較上一波嚴重。
新增5間小區檢測中心
下周起投入服務
為進一步便利市民接受檢測,港府12日表示,將在全港再增設5間小區檢測中心,分別位於天水圍天晴小區會堂、石塘咀體育館、土瓜灣體育館、馬鞍山體育館,以及牛頭角道體育館,下周起陸續投入服務。首階段運作3個月,並視乎情況可再延長3個月。
數據顯示,本港小區檢測中心自11月15日開放以來,截至12月10日已為超過17萬人提供檢測服務,其中420個樣本的檢測結果屬初步陽性,比率為0.25%,有關個案已轉交衛生防護中心覆檢及跟進。
上述5間小區檢測中心投入服務後,屆時全港將有19間小區檢測中心為市民提供服務,總檢測容量將超過每天2000次。
編輯 | 桐曲
記者 | 葉珮如
來源 | 香港商報網
圖源 | 香港商報網 中通社 新華社 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