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聞】「港人港地」3萬元一呎

2021-01-17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顏倫樂) 在政府不斷加辣下,樓市依然高燒不退,專供港人置業的「港人港地」項目啟德1號(II)昨日更驚現呎價過3萬元成交,由去年8月啟德1號(I)首批的14,471元(均價),半年狂升逾一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認為,近月樓市成交量持續下跌,惟仍需要時間觀察樓價走勢。他又提醒,本港面對的金融風險正在增加,市民要小心應對,以應付未來資金流向可能會逆轉,以及利息波動或會帶來的風險。


  「港人港地」項目啟德1號(II)低座第8座2樓昨日截標,發展商中國海外地產董事總經理遊偉光昨表示,中標者以4,819.8萬元購入單位,按單位實用面積1,606方呎計算,實用呎價達30,011元,創項目乃至啟德一帶新高。今次成交單位為一層一夥的4房大戶,須留意項目低座共有48個類似戶型,部分更有獨立電梯大堂及垃圾房,意味之後呎價或繼續推高,向更高價邁進。


■啟德1號二期單位呎價創項目乃至啟德一帶新高。


啟德新盤價直逼九龍站豪宅

  事實上,啟德1號項目售價越賣越貴。翻查資料,項目2016年8月推出第一期即啟德1號 (I)首批單位時,平均呎價為14,471元,之後每批推售單位都加價,到今年1月推出啟德1號 (II)第三批單位時,平均呎價已升至18,545元,升幅逾28%。至於一些以招標形式推出的大戶型單位,呎價更驚人,成交呎價由今年1月的25,000元,再升至昨日的過3萬元,1個月升幅達20%,相關呎價更創下同區新高,直逼九龍站豪宅。


金管局:加辣效果仍需時觀察

  政府去年11月為樓市「加辣」,劃一提高雙倍印花稅至15%,然而措施似乎未能為熾熱樓市降溫。陳德霖昨日表示,去年11月政府加強住宅物業印花稅措施後,12月樓市成交顯著減少,當中一手成交宗數按月減少80%,二手成交減少30%至40%,情況在今年1月時持續。他表示,近期有資料顯示新盤樓價反覆,但由個別樓盤的銷售表現難以看到全面情況,局方需要多些時間觀察才知周期演變至什麼階段,是繼續上升周期,還是出現轉角,步向下行周期。


  至於要觀察多長時間,陳德霖說,要視乎各方面情況,包括樓價、交易量、息口變化及樓盤供應等各方因素。翻查金管局數據,去年第3季的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比率高達66.2%,而自從2009年10月起金管局推出了首輪逆周期監管措施,新造按揭平均按揭成數從實施新招數前的64%,下降至去年11月的51%,而供款與入息比率,期內下降7個百分點至34%。


倘無辣招 樓市信貸升得更快

  陳德霖認為,如果沒有「辣招」,相信樓市信貸一定會比現在升得快。他重申,如果樓市周期逆轉,政府以及金管局將考慮逐步適時放寬措施。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亦指,去年11月提高住宅物業印花稅後,樓市氣氛已有所冷卻,12月整體樓價指數,按月上升0.07%,遠低於9月及10月按月3%的升幅,去年12月有3,500多宗成交,較11月近6,400宗下跌四成七,強調政府會保持警覺,留意樓市變化。




  (記者 顏倫樂)啟德新盤造價「衝上雲霄」,呎價由去年8月的1.4萬多元起步,伴隨著區內地價同步上升,昨日個別單位成交呎價更超過3萬元,半年升了1倍有多。早前有調查指,近5年本港首置客中,有38%人靠父母或家人資助首期,近6成買家為個人/共同買家積蓄支付首期。之所以有這麼多港人要靠「父幹」上車,當然是個人收入與樓價嚴重脫節,單靠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上車。


  然而就算僥倖有父母幫助首期,以一個年輕人而言,要獨力供樓亦幾近不可能。以最近熱賣的荃灣西柏傲灣318方呎開放式入場單位為例,定價516.8萬元,父母付首期四成即206.72萬元後,餘款310.08萬元做按揭,年息2.5釐計,做30年按揭的話每月供款為12,252元,如果是做20年按揭的話,每月供款就增至16,431元。一般而言,目前職場新人的月薪大約只有12,000元,根本上「成份人工都唔夠供款」,仍然要父母或家人合力供樓。這樣發展下去,難保不出現如日本的「供樓供三代」的情況。


增土地供應刻不容緩

  樓價高企的根源,是房屋供應的不足,房屋供應不足又與土地供應不足有關。就象運房局局長張炳良昨日所言,即使將政府尋找到的土地,全部用作建屋,亦只可以興建23.6萬公營房屋單位,與10年供應28萬單位仍有落差,顯示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工作可謂刻不容緩。小記希望新一屆政府延續現屆政府的樓市政策,繼續迎難而上,大力搵地建屋。


相關焦點

  • 港人該清醒,美國才是世界最大「攬炒國」
    香港受英國殖民管治超過一百五十年,維港兩岸,獅子山下的香港教育,並由此衍生的、加予萬千學童乃至成人世界的價值觀,當是由「英語嬌」、「英語妙」迸發出的政治、經濟、文化、法律乃至生活習慣,順者可流動至上層管治階級,逆流向下,就當下層的被管治階層。
  • 香港豪宅樓價狂飆 一平方呎等於打工仔一年工資
    中新網12月22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尖沙嘴商鋪21日出現呎價達69.55萬元的成交價,不禁令人擔憂香港樓市炒風捲土重來。畢竟今年秋天豪宅狂飆的一幕,人們至今歷歷在目。  踏入今年8月,香港樓價恍如脫韁野馬,一路狂飆。
  • 從「籠屋」到90平米的「千呎豪宅」,香港人為什麼住得那麼擠?
    為解決住房難題,香港上下集思廣益,並準備多管齊下:特區政府憲報13日刊登《2019年差餉(修訂)條例草案》,旨在「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徵收『房屋空置稅』」;民建聯11日促請港府積極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地建公屋;此外,還有正在實施的將原本計劃用於私營房屋的土地改作興建公營房屋;修改住宅預售制度,防止地產商「擠牙膏」式賣房;成立過渡性房屋專責小組,加快推進各個項目等。
  • 香港將單向通關!11月23日起,符合這些條件返港可免隔離!
    港府今早(11日)公布多項新政策,包括港人由粵澳入境免檢疫14日;新加坡的氣泡旅遊詳情;以及「港版健康碼」運作安排。港府今早宣布推出「回港易」計劃,11月18日就可開始申請,從廣東省或澳門回港的香港居民,如符合所有指明條件,在回港後可獲豁免14天強制檢疫的安排。
  • 香港12呎巨蟒吞20磅小羊 為港最大無毒蛇種(圖)
    香港12呎巨蟒吞20磅小羊 為港最大無毒蛇種(圖)   中新網5月29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石鼓洲28日有一條12呎長巨蟒吞下一隻20磅小羊。
  • 港人北上「避疫」「逼爆」深圳灣口岸
    逾1萬港人北上「避疫」據本地傳媒消息,本月1日至4日不少香港人北上「避疫」,深圳灣口岸在過去幾天更出現大排長龍的情況。據報導,香港入境處統計數據顯示,本月1日至4日,經深圳灣口岸出境的香港居民累計人數達到1萬1502人次。有「避疫」的市民說,在深圳灣口岸排隊過關及等候專車離開,要花上八個多小時。
  • 新界東北發展受困 港人反對港深融合
    旨在解決香港住房困難卻引發反對浪潮眾所周知,香港地少人多,平均每個家庭居住面積不足50平米,供求失衡下樓價10年間翻了超過3倍。在新界東北建立新市鎮項目正是基於解決香港住房緊張的考慮而提出的。」,一方面是此前政府津津樂道的「港深融合」口號,另一方面,新界的地理位置很敏感,作為香港唯一和內地直接接壤的區域,新界一直是內地移民的首選落腳點,也是中國貿易、物流的匯集地。
  • 「旗袍老師傅的告白」香港這家「有故事的店」開了一個世紀……
    甘願傾盡大半生歲月窩在這間五六十呎的店鋪縫製旗袍,是愛還是責任?「是開心啊,我做旗袍已有五十多年,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他笑著說,臉上皺紋儘是歲月痕跡,雖然工作年中無休,日復日做著單調的剪剪裁裁,但他仍樂在其中,懷著感恩的心,因為旗袍聯繫了他生命中各種的「情」。
  • 港媒:是時候解決「雙重國籍」建立「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了
    他們的基本權利除了對應於香港特區政權,和國家如何對應?《基本法》豁免了香港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對國家的納稅義務和服兵役義務,在他們身上,國家主權如何體現?如何培養他們的公民意識?」上述《憲法》與《基本法》專家陳端洪早於2016年發表《理解香港政治》一文,提出需要重新檢視「港人法律身份安排」。
  • 香港啟動「單向通關」!11月23日起,符合這些條件返港可免隔離...
    最新的措施表明,香港將與內地實現「單向通關」。 目前身處廣東及澳門的香港居民取得配額後,到港後可豁免強制隔離14日,但之後返回內地仍需接受強制隔離。據了解,計劃初期,深圳灣口岸每日名額3000人,港珠澳大橋口岸每日名額為2000人。
  • 廣東堅持通關原則:香港必須14天清零才考慮通關!
    01 廣東堅持通關原則 「香港必須連續14日零本地確診個案」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上周帶領多名局北上北京商討,返港前再拜會廣東省政府,希望粵方接受香港在維持中風險疫情下可通關
  • 香港啟德近18萬平方呎商住地招標 估值逾180億港元有望問鼎地王
    3月23日港媒消息,香港政府公布推出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68號九龍啟德第1F區1號地盤,並將於3月29日起招標,5月11日截標。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查閱,本次推出地塊面積約為17.82萬平方呎,估計可建樓面約為141.54萬平方呎,其中約109萬平方呎作住宅用途,其餘可作商業用途。
  • 紐西蘭發生地震 香港目前接獲23名港人求助
    原標題:紐西蘭發生地震 香港目前接獲23名港人求助   據港媒報導,14日凌晨,紐西蘭南島中部發生7.5級地震並伴隨多次餘震,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入境處)表示,截至14日下午5時,共接獲23名港人求助,有8人的在港家屬表示暫未能與當地的親友取得聯絡。
  • 香港政府擬建158項社福設施 總樓面約61萬平方呎
    有媒體6月4日報導稱,香港政府計劃撥款200億港元,於全港購置60項物業,用於建設158項社會福利設施。該項目計劃在3年內實施,涉及總樓面約61萬平方呎,平均呎價高達3﹒2萬港元。觀點地產新媒體獲悉,一半樓面位於新界區,最大鋪位於灣仔區逾8000平方呎,該鋪位將被建設為特殊幼兒中心。
  • 會德豐:2019基礎淨利124億港元 香港土地儲備750萬平方呎
    樂居財經訊 王帥 3月11日,會德豐發布2019全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集團基礎淨盈利為港幣124億元。年內物業貢獻增加,被發展物業減值撥備港幣四十九億元而部份抵銷。已籤約住宅物業銷售額合共為港幣236億元,2019年下半年銷售速度減慢。
  • 「10.21新聞速遞」國泰裁員8500人 港龍停運;6萬人接種中國新冠疫苗 無嚴重不良反應
    深圳市前海昨日發布針對香港工程建設領域資質資格內地認定的規範性文件,正式向港企、港人開放建設市場。文件規定,符合標準的港企、港人,在前海備案後,允許其參與前海合作區範圍內的工程建設活動,當中有4項突破,包括港企及港人備案後直接授予執業資質、資格認可;制定了詳細對標清單,即是通過香港相關資格的人士可在前海提供服務;建立了深港雙方聯動管理體系;以及前海管理局會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港企、港人的執業活動進行巡查。
  • 香港豪宅貴絕全球 每平方呎樓價4440美元
    第一太平戴維斯最新發表「世界城市優質住宅指數」顯示,新型肺炎疫情導致持續封鎖,顯著影響全球房地產市場,過去半年全球近七成城市的樓價報跌,而香港豪宅上半年樓價較去年底跌約4.2%,較去年同期更跌6.8%,但每平方呎樓價仍要4440美元(約34100港元),依然冠絕全球。
  • 香港救援隊伍繼續在泰國搜尋在海嘯中失蹤港人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日電
  • 海洋公園百億大變身 「瘋狂過山車」「海洋劇場」將成回憶
    海洋公園連續多年錄得虧蝕,早前已經有傳公園向政府提交「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畫」建議書,申請撥款100億元作「種子基金」。(相關連結:海洋公園持續虧損 向政府申百億欲「翻身」)昨日(13日),海洋公園召開「全新定位策略發展計劃」記者會,公佈公園未來的發展藍圖:公園將以歷險為主題,定位為自然和保育為本的度假勝地,公園內場地將劃為七個主題區,並增加景點數目至逾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