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看到的物體的大小和運動,與物體在人眼的視網膜上成的像的大小和位置的變化有關.同樣大小的物體,離人眼越遠,呈現在視網膜上的像就越小.
如果眼前的同一物體在視網膜上成的像的大小和位置發生變化,人就感覺到該物體相對於自己發生了相對運動,反之,就以為是靜止的.
當人前進行,在短時間內,遙遠的月光反射的光在人眼球的視網膜上成的像大小,位置都幾乎不變.這樣,根據視覺習慣,在人眼看來,月亮分人相對靜止.無論人停下來也罷,走得慢、走得塊也罷,總看到月亮跟自己相對靜止.人走路時是以地面靜止物(比如樹)為參照物的,那麼當人看到自己走過一棵棵樹時,覺得月亮跟著自己走過一棵棵樹,人停下時,月亮也停下,人走得快,月亮也走得快.這就是"月亮跟著人走"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