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說:「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廓滿,則血氣實,肌肉堅;月廓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大概意思是說月圓時,人體氣血比較旺盛,而月缺時,人的氣血較虛。所以,月亮盈虧變化直接影響到人的氣血、經絡之氣的盛衰。這種變化對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具有奇妙的效果。
朔日(陰曆三十、初一、初二共3天)
月缺時,白天陽氣漸弱,夜晚陰氣漸虛,機體抵抗力下降,是肺心病、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塞等病的易發和加重時期。
專家提醒,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在這幾天要注意及時添加衣服,避免風寒,保持情緒穩定,勿食寒涼清冷食物,要多吃溫性食物,可適當進補,但此時的進補是為了避免陰邪入侵,防禦為主。
對高血壓、心臟病、代謝旺盛疾病的患者來說,此時為疾病的緩解期,飲食可常規進行,勿過即可。
日常飲食中,可服用補氣生血的黃芪當歸雞湯。
黃芪當歸雞湯
製作:將雞腿1隻切小塊,與當歸5克、黃芪15克、清水1000克放入鍋內,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雞腿熟爛,加鹽、料酒調味後食用。
此外,堅持在晚上9時至10時就寢,睡前拍打後背,先拍正中,再拍兩側,從上至下50至100次,有助於夜間體內血液循環。
弦日(陰曆初六、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共6天)
這段時間是支氣管炎、肺炎、傳染性肝炎、慢性膽囊炎等感染性疾病易發和加重期,尤其是陰曆月初的下半夜和清晨、月末的下午和傍晚,是犯病的危險期。
呼吸系統不太好的中老年人,在弦日要扶正氣祛邪氣,防治疾病。同時加強營養,注意氣候冷熱變化,及時防寒保暖(特別重視背部保暖),不與呼吸道病人接觸。
患有傳染性肝炎或者慢性膽囊炎的人,在弦日之前,不要吃油膩肥甘之物,避免急躁易怒、勞累等。
望日(陰曆十四、十五、十六共3天)
月圓漲潮時,容易血氣上浮,陽氣升發太過,出現頭脹頭痛、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出血等症狀。此時是高血壓及上消化道出血、腦出血等疾病的易發和加重期,危險期為上午和中午。
此時千萬不要進食過辛辣刺激或是過於溫補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可在清晨時服用雪羹湯。
雪羹湯
製作:將荸薺去皮切成片,海蜇頭洗淨切碎,同放入鍋內加水燒開,煮10餘分鐘後喝湯。
專家提醒,養生要跟著月亮走,月圓時人要儘量解壓,要養心;月缺時則要提高身體免疫力、注重防病,家中若有重病患者,更要細心照料。
(摘自美國《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