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龍成柳)東莞市第四屆大學生綠色建築設計邀請賽結果出爐,其中廣州大學學生參考白蟻丘穴設計出來的作品《蟻丘宅》備受評委青睞,並獲得第一名。
昨日,《蟻丘宅》的設計者表示,白蟻作為自然界建築中的佼佼者,其建成的蟻丘蘊含著十分高明的氣候調節系統,因此參考白蟻丘穴的通風系統設計了該作品。
白蟻丘穴有何特別?《蟻丘宅》的設計者之一林金表示,白蟻丘內部具有肺臟一般複雜多變的空間結構,向上呈樹枝狀,向下呈輻射狀通往地下深處,利用這些相互連通的空間結構,白蟻丘能夠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使丘穴空氣保持新鮮,並維持溫度穩定。
林金說,丘穴的氣候調節有著一套科學的機制。白天,蟻穴底部的溼泥作冷源,同時外部的空氣進入丘穴底部後經過冷卻,冷空氣在蟻穴內吸收熱量後從中央通道上升,最後從上方開口排出,形成類似煙囪的效果;傍晚,外界溫度下降,白蟻通過封堵丘體表面開口,僅在附近地表留有出口保證通氣,起到蓄熱保溫的作用。
「我們在住宅的設計中置入了類似蟻丘通風機制的管道結構,底層架空,保證首層空氣流通。」林金介紹,然後他們在架空層中心位置設置了景觀水池,同時作為此通風系統的「冷源」,隨後在裙樓中設置較大中庭,並將該空間通過兩道煙囪式的天井向上延伸至住宅塔樓,再與各住宅戶型相連通,至此形成一套空氣流通系統。
至於為何會參考白蟻丘穴設計作品,林金解釋,是因為其組員均很喜歡動物,平時也會畫一下小動物。「然後在構思綠色建築比賽作品的時候,我們就想著能不能從仿生的方面入手。」林金說,因為一些動物的巢是經過長年累月的進化來適應自然環境的,其實住宅也是人類建造出來抵禦自然環境災害的,兩者有共通之處。而林金他們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發現,國外一些學者曾研究過沙漠裡的白蟻丘,研究它們如何建造蟻丘來適應沙漠的高溫氣候。
林金表示,也正因此,他們將白蟻丘的通風體系代入到了人類的居住綜合體上,探尋自然對綠色建築的意義。「在推行綠色建築的今天,我們把目光放在了這個自然界的建築大師上。」林金說,他們希望從白蟻丘的建築機制上,探尋適合人類社會的自然氣候調節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