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姚前、魏昌瑛、吳亦樂
日前,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結束了為期5天的激烈爭奪,杭州二中學生姚前和吳亦樂獲得金牌,併入選生物國家集訓隊。
值得一提的是,姚前是以總分全國第一名的成績奪金,這也是杭州二中學生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上的個人最好成績。
拿下生物競賽全國第一名後 他還要向化學競賽發起衝擊
短髮,文質彬彬,這是記者初見姚前的第一印象。這個靦腆的男孩,目前已被保送北京大學。姚前初中畢業於高新實驗學校,上高中前並沒有系統地接觸過生物,那麼他是如何在學霸林立的二中乃至全國生物競賽選手中脫穎而出的呢?
「我從小就有一個愛好,喜歡花花草草,現在家裡還種著20多種植物,薄荷、蘆薈、多肉都有。」姚前說,他很喜歡觀察植物生長的過程,從開始的小苗,到後來開花結果,自己特別有成就感,種到後來甚至連不同植物的生長習性也摸得一清二楚。
上高中後,因為「對生物是真愛」,姚前很自然地選擇了生物學競賽。相比其他學科競賽,生物學科需要記憶背誦的內容最多,實驗操作項目也很廣,但姚前非常耐得住寂寞,有時為了做好一個實驗能在實驗室裡待上一整天。在教練魏昌瑛看來,姚前能拿到全國第一名並不意外,別人覺得生物競賽越到後面越辛苦,但姚前卻覺得是一種享受。大賽前夕,要封閉訓練不能回家,姚前還給爸媽留了張紙條,上面寫著家裡各種植物的澆水周期。
姚前還要挑戰兩門競賽——再向化學競賽發起衝擊。杭州二中副校長陳鈞是學校化學競賽隊總教練,他說,姚前最讓他感動的是不為眼前所獲榮譽沾沾自喜,比如全國生物競賽頒獎當天,當其他選手沉浸在獲獎的喜悅中時,姚前卻在座位上做化學競賽練習。對此,姚前很淡然地說:「化學和生物在某些方面有相通部分,我想在化學上試試,看看自己能走多遠。」
學好生物這樣做筆記很有效 金牌教練道出帶隊「訣竅」
吳亦樂戴一副眼鏡,扎著馬尾辮,這位「巾幗女將」成功殺入了全國生物競賽50強,斬獲金牌的同時,也被保送到清華大學。
「從我記事開始,就對生物有濃厚的興趣。」吳亦樂笑說,父母的老家分別是衢州和紹興,所以小時候放暑假,她經常回老家接觸大自然。跟很多女孩喜歡宅在家、裝扮洋娃娃不同,小時候的吳亦樂就像男孩,喜歡親手抓昆蟲,「我還養過螳螂,定期抓小蟲子餵它。」
讀高中後,吳亦樂正式開始接觸生物,參與生物競賽。這時她才意識到,原來生物不只是昆蟲,宏觀上說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微觀上看,即便是人體,每個器官之間也是相互聯繫影響的。這也讓吳亦樂有了更大的動力探究生物學。
「學生物要提高效率,必須有針對性地做筆記。」吳亦樂說,生物學科的知識點都是聯繫的,所以做筆記時要串聯地做,越細越好,最好能構成一個知識閉環,類似於思維導圖,這樣複習一個知識點時,周邊知識點也能溫習一遍。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魏昌瑛老師帶的團隊有一個傳統:高一進隊,以老師講為主;到了高二,學生學習要有自主性,一些習題講解課以學生講為主,老師在一旁指導。「比如一張生物試卷有120道題目,隊員每人領10道題回去準備,不懂的可以提前問老師。」魏昌瑛說,學生講有個好處是,要讓其他同學也聽得懂,很考驗主講人的表達能力,同時主講人自己也能梳理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