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我國建成了獨立自主、開放兼容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26年來,參與北鬥系統研製建設的全體人員迎難而上、敢打硬仗、接續奮鬥,發揚『兩彈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時代北鬥精神,要傳承好、弘揚好。」
新時代北鬥精神,基本內涵是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眾一心、追求卓越。作為我國自主創新的結晶,北鬥系統的發展濃縮著我國科技創新的不凡之路。面對缺乏頻率資源、沒有自己的原子鐘和晶片等難關,廣大科技人員集智攻關,首獲佔「頻」之勝、攻克無「鍾」之困、消除缺「芯」之憂、破解布「站」之難,走出一條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北鬥三號工程建設,攻剋星間鏈路等160餘項關鍵核心技術,推進500餘種器部件國產化研製,實現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為發展自己、造福人類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北鬥系統的發展既立足中國,又放眼世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願同各國共享北鬥系統建設發展成果,共促全球衛星導航事業蓬勃發展。」中國北鬥秉持和踐行「世界北鬥」的發展理念,在覆蓋全球的基礎上積極融入全球、用於全球。目前,北鬥基礎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基於北鬥的土地確權、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等地區得到成功應用。堅持開放融合、協調合作、兼容互補、資源共享,從建成北鬥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到建成北鬥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再到建成北鬥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北鬥不斷走向世界舞臺。
北鬥系統是黨中央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是我國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服務性能最高、與百姓生活關聯最緊密的巨型複雜航天系統。完成這項世界級工程,必須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參與研製建設,廣大人民群眾鼎力支持,從總體層到系統層,從管理線到技術線,從建設口到應用口,從設計方到施工方,不同類型、不同隸屬的單位有機融為一體,匯聚起萬眾一心的磅礴力量。
幹驚天動地偉業,既需要敢為人先的凌雲壯志,又需要精雕細刻的「繡花」精神。北鬥系統正式開通,彰顯出中國速度、中國精度、中國氣度,這離不開北鬥人追求卓越的精氣神。航天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小問題就有可能影響甚至決定整個大工程。在第九顆北鬥三號衛星某關鍵單機測試中,發現一個關鍵指標超標。超標值雖小於一納秒,即小於十億分之一秒,但為了消除這個誤差,整個團隊停了下來,認真研究攻關,直至問題解決。正是這種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神,確保北鬥系統建設取得成功。
精神無形,卻能激發出無窮的力量。我們要大力弘揚新時代北鬥精神,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負韶華的時代擔當、實幹興邦的決心意志,不斷書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的輝煌。
(作者為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寧波大學研究基地研究員、寧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21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