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電,他指出:「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希望你們大力弘揚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再立新功,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的開拓性貢獻。」請隨「學習中國」小編一起學習。
2019年2月20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
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廣袤無垠的天空充滿嚮往,逐夢蒼穹是中華民族世代的美好夙願。黨中央決策實施探月工程,圓的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之夢。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對經濟、文化、生態等領域發展至關重要,對人類文明發展和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影響深遠。在科技競爭行列中落伍的國家,在未來國際權力結構中將處於十分被動的位置。航天科技是世界高科技和創新的重要領域,我們必須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堅強科技後盾。自2004年立項並正式啟動以來,探月工程每一個大膽設想和任務的成功實施,都是我國探索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16年來,中國探月工程六戰六捷,碩果纍纍。這次嫦娥五號任務的成功就是又一例證,來自月球的2千克月壤展示著一個國家對科技創新的追求。當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上展開五星紅旗,閃耀月面的「中國紅」映照出追求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決心。60多年的中國航天發展歷程表明,只有通過獨立自主的探索攻關,才可以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在日益激烈的科技競爭中,建設航天強國不是一片坦途,儘管逐夢之路總會伴著風雨坎坷,我們都要堅定信念,持之以恆地向著目標努力奮進、不斷探索。特別是在科技的關鍵領域、卡脖子地方要更加注重創新,敢於「吃螃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把核心技術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只有這樣,我們在國際競爭中才能掌握更多主動權,在發展中才能獲取更多話語權,才能更加緊緊地把發展和命運穩穩攥住,才能保障好國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中國航天工作者勇於追逐夢想、不斷探索創新,是探月精神的完美實踐者,開創出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的輝煌歷史,憑藉著中國智慧不斷刷新探索宇宙的新高度。
協同攻堅、合作共贏。在實現偉大復興的徵途上,我們還要跨越無數的坡坡坎坎,但只要我們始終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就能無往而不勝,就能踏平坎坷成大道。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更需要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發揮協同攻堅的探月精神的引領作用。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為中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10年時間裡,研製團隊披星戴月、日夜兼程,攻克了軌道設計、月面採樣封裝、月面起飛上升、月球軌道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地球大氣高速再入返回等多個環節的技術難題,確保嫦娥五號在23天內順利完成各項任務。攻堅克難,玉汝於成,嫦娥五號任務的圓滿完成除卻全國數千家單位、數萬名科技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更離不開以互利共贏為基礎的國際合作。從國際航天史的角度來看,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中國的行星探測計劃——向著月球、火星乃至更遠,是人類探索外太空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一貫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積極開展有關國際交流與合作,分享航天發展成果。據官方消息,中國國家航天局已與44個外國航天機構、4個國際組織籤署超過140多項空間合作文件,在月球與火星等探測任務中開展了廣泛合作。嫦娥五號任務實施中,中方就與歐空局、阿根廷、納米比亞、巴基斯坦等國和國際組織開展了測控領域的協同合作。科學無國界,中國航天一直在開放創新中前行。我們將繼續與世界各國一道,協同攻堅、合作共贏,共同為人類和平探索利用外空、推進航空航天科技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的探月精神,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航天事業取得成功的不竭動力和重要法寶。探月精神屬於中國航天人,更屬於全體中國人。奮進新徵程、建功「十四五」,我們要把探月精神弘揚出去、傳承下去,助力建設航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