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高雲
本季《歌手》可謂風雲變幻,波琳娜因傷缺席、陳楚生臨時踢館、龔琳娜被淘汰……「顏值擔當」波琳娜的傷情牽動著很多歌迷的心,大家在擔心她能否重回舞臺的同時,也有人遺憾:是不是以後都看不到大衛小哥哥了?波琳娜和她的音樂合伙人大衛憑藉超高顏值被粉絲稱為「神仙姐弟」。話說來自俄羅斯的大衛絕對是寶藏男孩一枚:清華大學比較文學專業在讀研究生,李健校友。6年前,他的一張標準照被人上傳到網絡,在中國一夜爆紅!
新晚報記者獨家專訪大衛時,聊著聊著就忘了他是外國人,普通話極標準,各種成語、詩詞、網絡語言張口就來,這位外國小哥哥的碩士研究方向竟然是「30年代的魯迅」!這……好多中國人都整不明白吧?於是本來是娛樂新聞的採訪,可談話內容涉及到了魯迅、三毛、日本文學,甚至中東鐵路……採訪他真是給記者上了一課,長得好看的人竟然還這麼有文化!
A
一張照片刷爆網絡
成了「最帥學生會主席」
2013年北京語言大學學生會招新,在人人網主頁曬出主席團成員照片,其中來自俄羅斯的學生會副主席大衛黑髮碧眼、演值超高,一時間引發網絡圍觀,網友們調侃:「大學欠我一個這樣的主席!」一夜間轉發量就達到了幾十萬,繼而這位小哥哥又被挖出是CCTV漢語之星大賽的「十大漢語之星」、外國留學生辯論賽冠軍,用網友話說「還是個才貌雙全的主兒」!
當時只有20歲的大衛已經來了中國兩年,一開始在北語的漢語學院讀中日雙語專業,可人家很快不滿足於和留學生在一起學中文,2013年轉到漢語言文學專業讀大一,跟普通的中國學生一起上課。平時課業挺忙的,大衛不常上網,聽同學說自己成了「最帥學生會主席」也沒當回事,直到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組來邀請,人家還猶豫「要不要去呢?」說起當年錄節目,大衛自己都樂,他到了電視臺才發現是這麼火的綜藝節目,一上臺臺下一片尖叫,他還驚訝呢:「竟有這麼多人認識我!」
B
清華學霸很謙虛
六歲就愛上了中文
這些年大衛拿下了「漢語橋」全國總冠軍,在江蘇衛視的《世界青年說》擔任過常駐嘉賓,參與過多檔旅遊節目的錄製,是微博擁有80多萬粉絲的名人了,目前在清華大學讀研究生三年級。看大衛的履歷,會讓人有種錯覺:中文這種「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似乎被他玩的得心應手。大衛與中文的相遇聽起來很像是「一見鍾情」,他說:「像被閃電擊中」,那年他只有6歲,在玩具上第一次看到中文,立刻被美麗的方塊字吸引。高中開始買教材自學漢語,大學更毫不猶豫就報考了中文系。
現在研究生即將畢業,大衛正處於人生轉折點的迷茫期,他未來打算繼續讀博士,但什麼時候讀?在中國、日本,還是俄羅斯讀?還在糾結中。記者好奇:「為什麼會考慮日本?」他說是為了自己的研究:「魯迅曾經翻譯過俄國的《死魂靈》,但他不會俄語,是從日文版翻譯成了中文,研究魯迅一定要了解日本文化。」大衛研二時特意去日本學習了一年,現在的日語水平「日常交流和上課都沒問題」。記者聽著莫名就想嘆口氣,跟學霸聊天真漲知識,讓人家外國學霸給普及了一下中國文學。
C
不認同「戰鬥民族」標籤
波琳娜是「俄羅斯那英」
進入清華讀研後,大衛推掉了好多節目,直到快畢業的時候遇到了《歌手》。他說:「以前看節目還偷偷想過,要是來個俄羅斯歌手多好,請我當合伙人,哈哈。」所以接到邀請,再聽到波琳娜的名字,他激動了:「她就是『俄羅斯那英』,大家都認識她。」開始見到國寶級歌手,大衛有點緊張,但很快發現波琳娜性格開朗,私下很小女孩,比如宣布名次時,她緊張得抓起大衛的手就咬。兩人見面就各種聊天,大衛給波琳娜安利各種吃的、玩的,還惦記著給她買臭豆腐。
《布穀鳥》《喀秋莎》……不少觀眾聽了波琳娜的歌都說,不愧是戰鬥民族,戰爭歌曲演繹得恢弘大氣。但大衛不同意:「只有去掉戰鬥民族的標籤,才能理解波琳娜的創作和演唱方式,她唱的不是戰爭,是人性。」《布穀鳥》是在感嘆有多少人為了和平而犧牲,《喀秋莎》唱的是愛情,是戰爭帶給女性的傷痛。經常有中國朋友評價大衛太秀氣了,不像戰鬥民族。「戰鬥民族」這個詞雖然可愛,但大衛覺得用來形容自己家鄉還是太單一了。「俄羅斯是個多民族、多元化的國家,有人文情懷和卓越的藝術文化成就,全世界好像只有中國這樣形容我們。」他說。
D
爆料歌手們私下反差大
未來想成為漢學家
以前看《歌手》,大衛以為宣布成績時的緊張感是節目效果,沒想到來現場一看才發現「太刺激了!媽呀,心跳得老快了。」他說這話的口氣簡直像個東北人。錄製經常從上午10點持續到第二天凌晨3點,絕對是個體力活,他也在《歌手》後臺看到了很多大咖的緊張與不自信。生活中的大腕兒們與臺上反差很大,比如串講人吳青峰臺上活潑又毒舌,下了臺人家就拿著本書很安靜地看,儒雅又低調。颱風霸氣的阿雲嘎和大衛很聊得來,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母語都不是漢語,性格耿直。過年時,大衛還和歌手們去劉歡家唱KTV,親耳聽到了齊豫唱《橄欖樹》。他感嘆:「這可是三毛作詞、齊豫演唱,我都羨慕我自己!」
來中國的時間長了,大衛平時都不覺得自己是個外國人,聽說記者來自哈爾濱,他興致勃勃:「想去哈爾濱收集資料、研究歷史,那兒有中國最早的交響樂團、女作家蕭紅,還是中東鐵路的交匯處……」哎媽,真是「中國通」,什麼都知道,難怪人家未來想成為漢學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