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山禿水枯沙漫天
如今綠水青山景宜人
海雀
綠了山頭,紅了日子
實現了從苦甲天下到糧茂林豐的華麗轉身
也成為中國反貧困奇蹟的生動縮影
「安美珍大娘瘦得只剩枯乾的骨架支撐著腦袋,她家4個人只有3個碗,已經斷糧5天。」這是35年前新華社一份內參反映海雀村赤貧和飢餓的內容。如今,一棟棟敞亮舒適的小洋樓散落在海雀村山水間,而已經去世的安美珍老人也在這裡成為一座藝術塑像。這些,都見證著海雀不斷前進的步伐。
安美珍老人已經去世近兩年,她的兒子馬正安也已經54歲了。今年,馬正安種下了兩畝脫毒馬鈴薯,8000斤土豆已獲豐收,家裡也餵上了雞,養上了牛,加上成為村裡的護林員,共有3萬多元的收入。每天,馬正安都會和村裡的其他護林員一樣,踏上艱辛的護林路,守護好當年老支書文朝榮帶領大家種下的萬畝林海。
上世紀八十年代,海雀村生態惡化,群眾貧困。新華社的內參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習仲勳同志作出專門批示。海雀,成為畢節試驗區的發祥地,也成為當代中國拉開扶貧攻堅序幕的地方。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文朝榮,帶領著村民,在30多個山頭上種下了華山松,帶領老百姓植樹造林12000多畝。
有林就有草,有草就能養牲畜,有牲畜就有肥,有肥就能多打糧。正是這樸素的思想哲理,讓海雀殺出一條血路來。多年來,海雀村緊緊抓住「生態建設、人口控制和扶貧開發」三大主題,讓全村綠了山頭,紅了日子。村裡有了蘋果園、食用菌大棚、蛋雞廠、服裝廠,現在,他們又開始了林下種植中藥材的探索。
在村裡的蘋果園,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和村幹部正查看林下種植的6畝中藥材——急性子的長勢。他們已經在蘋果園和老支書當年種下的萬畝林海下,試種了17種共225畝中藥材,打算將試種成功品種發展到5000畝林下中藥材產業,帶領老百姓向前發展。
海雀村黨支部書記文正友告訴記者,目前種植成功的有急性子、射幹、板藍根,明年海雀村還要擴大種植規模,帶動老百姓走向致富路。
文朝榮老支書的精神,像一座豐碑,引領幹部群眾勇往直前,而海雀村也成為全省文朝榮精神黨性教育基地,群眾把自己的民房改成民宿,接待全省各地前來的學員,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臉上全是滿滿的笑容;幹部,也在這裡的學習中,滋養初心,引領使命。
一晚上有50塊錢,像我家這裡,有8個來住一晚上就有400塊錢,從五月份算到現在,我都有一萬多塊錢了。
現在我們跟文朝榮老支書的年代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走下去的一代人,我覺得我們應該保持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必須要守住自己的初心。
2016年,海雀村整體脫貧,告別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今年,全村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6200元,從「苦甲天下」到林茂糧豐,海雀人將綠水青山變成了戰勝貧困的金山銀山。
海雀村的巨變
展現著畢節扶貧史上的一個偉大奇蹟
我們堅信
在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
海雀
定會乘勢而上
奮力譜寫出新的篇章
(來源:雲上畢節
作者:蔡林倫 赫章融媒)
監製:曹 穎
編審:周明寬
編輯:陳 菊
投稿郵箱:bjswtzbyjs@126.com
投稿電話:0857-8638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