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這座村史文化館,喚醒鄉村記憶!

2020-12-04 天眼新聞

為了展示近年來古勝村的脫貧成果,在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的幫助下,黔西縣素樸鎮古勝村建起了村史文化館,以老照片、老物件再現村莊歷史沿革變遷,留住鄉愁、激活記憶、傳承文化。

展出的物件中,有上百年的老物件,也有近年來不再使用的物品,有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記錄下了古勝村在畢節試驗區成立前後的真實寫照,它承載了古勝村村民的生存環境變化和記憶。

據了解,地處斜坡河谷地帶的古勝村,上世紀八十年代,村民們為解決溫飽,過度開荒種地,使古勝村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屬國家一級貧困村。

1988年6月,由中共貴州省委、省政府報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給畢節人民帶來了福音,也給古勝村帶來了生機。

2006年6月,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常近時為代表的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在中央統戰部和國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專家們選定了最有代表性的巖溶山區黔西縣素樸鎮古勝村作為新農村發展建設示範基地,並將適合在巖溶山區應用的現代科學理念和技術,在示範點集成實施,十幾年過去了,古勝村擺脫了貧困,走上了一條生態型自我發展的道路。

「建立這個村史文化館,就是要讓古勝村人民不忘過去,告誡後人要守住金山銀山,堅持走山區生態現代化發展之路。」古勝村黨支部書記馮長書說。

物品和資料的展出,就是要讓擺脫貧困後的古勝村人民群眾知道,古勝村生態環境的修復、生產和生存環境的改善、村民收入的提高,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專家的幫扶,基層幹部帶領村民艱苦奮鬥,才走上了生態發展之路,成果來之不易。

看了上面這些介紹,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呢?

來源:畢節試驗區雜誌社

/圖 陳再雄  李  霓  李金貴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文勇

相關焦點

  • 北京建成166個鄉情村史陳列室
    近年來,由首都文明辦牽頭,聯合市委農工委在京郊農村組織開展了鄉情村史陳列室建設。在各區、村鎮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建成鄉情村史陳列室166處,總面積達到了73466平方米。  這些陳列室風格各異、特色鮮明。有的展示鄉村歷史,有的反映文化習俗,有的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有的則展現村莊裡的特色產業。
  • 培育「書記話村史」品牌,金山山陽的村支書們一個不落下……
    村史是一個村的發展變遷史。金山區山陽鎮黨委高度重視「四史」學習教育,以「知史愛山陽」為主題,融入地域特色,積極培育「書記話村史」品牌。全鎮10個村的村黨總支書記分別從村級「掌舵人」的角度,通過查閱村志,聆聽老幹部、老黨員、老一輩講述,回憶自身經歷等多種方式,為黨員群眾講述村情村史、描繪村容村貌、構畫發展藍圖,讓「四史」學習教育更接地氣,更有實效性。
  • 郯城縣馬頭鎮「郯馬民俗文化館」還原傳統文化記憶
    原標題:郯城縣馬頭鎮「郯馬民俗文化館」還原傳統文化記憶  在山東臨沂郯城縣有一座被譽為魯南蘇北商賈重鎮的地方名為馬頭鎮,這座古鎮雖處在北方,卻有著江南水鄉的靈氣,早在唐朝就開始商貿交流,到明清時期繁華更似江南蘇杭,如今人們原來越重視傳統文化,這座古鎮又從新回到人們的視線。
  • 河南商城縣村史館凝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齊心協力建設好新家園
    展館面積約150平方米,內設有展覽室、文化室、休閒室等房間,展示內容分為村情村史、風俗民情、地方名人、家風家訓、農耕用具、農特產品六大主題展區,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生動展示杜畈村滄桑歷史、發展軌跡和建設成果。對於村史館的開辦,杜畈村80多歲的王慶錫老人說:「我村這個村史館辦得好,這些老物件兒都是我小時候常用的,感覺特別熟悉和親切,我閒了經常過來看看。
  • 海雀 | 創造反貧困奇蹟的畢節鄉村
    這是35年前新華社一份內參反映海雀村赤貧和飢餓的內容。如今,一棟棟敞亮舒適的小洋樓散落在海雀村山水間,而已經去世的安美珍老人也在這裡成為一座藝術塑像。這些,都見證著海雀不斷前進的步伐。海雀,成為畢節試驗區的發祥地,也成為當代中國拉開扶貧攻堅序幕的地方。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文朝榮,帶領著村民,在30多個山頭上種下了華山松,帶領老百姓植樹造林12000多畝。
  • 鹹陽的麵食大會喚醒了秦人的記憶
    一食一湯一吆喝,把關中秦人的記憶喚醒。關中人以麵食為主,輔以苞谷等粗糧。八百裡秦川,多為川道旱塬。種麥容易,撒種、鋤草、收割、磨麵。其餘時間與種地無關。關中人只喜歡麵食,管它過年過節過日子,統統一碗麵。關中無菜系,唯一的菜是關中大燴菜。那一年初到關中。大年三十,村裡人忙著蒸一天饃。饃是過年的主食和岀門走親戚的禮物。
  • 閩東之光:古厝修繕,喚醒記憶留住鄉愁
    據了解,為了更好地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發展鄉村旅遊,被喻為高山明珠的虎貝鎮不僅常態化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且加速推進傳統村落古厝修繕。這座位於文峰村六家弄中心位置的古厝與平常老宅有許多不同之處,整座有35個廂房。門口有炮樓,炮樓上有三個瞭望孔及朝向各不相同的銃槍射擊孔。根據有關資料記載,該古厝屬清朝寧德縣石堂巡檢司舊址,距今已有近三百年歷史。
  • 喚醒感官記憶~
    Fotógrafa: Aliis Sinisalu 夏天充滿了各種不同的經歷,這些記憶使我們記憶猶新
  • 2020景觀規劃類綜合獎: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
    2020景觀規劃類綜合獎:太陽照常升起——喚醒知青記憶的山村空間重構設計 | LA先鋒獎
  • 中國文化館今日封頂_焦點新聞_菏澤大眾網
    擷英集萃 中國文化館Collection of the British collection,the Chinese cultural center    中國文化館內集納中華文化瑰寶,書畫、珠寶、奇石、紫砂、陶瓷、紅木、古玩、玉器、茶道、烹飪等各展異彩,鑑賞、品嘗、體驗、博覽、拍賣、運營集於一身。
  • 【龍口鄉村記憶①】這裡有座山,與泰山華山一起寫入史記,秦皇漢武...
    龍口鄉村記憶——七甲鎮編者按:  為傳承鄉村歷史,助力文化發展,受市委市政府委託,今年起,龍口市政協啟動編撰《龍口鄉村記憶》一書。  大眾網龍口受權連載發布《龍口鄉村記憶》部分內容(初稿)。  首篇刊發鎮級稿件,走進水果之鄉七甲鎮。
  • 泉港虎石村:紅磚古窯文化館 古樸典雅迎客來
    虎石自然村的海絲紅磚古窯文化館,是在隆慶古磚窯遺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走進文化館,大廳裡展示著制磚流程及工藝,以及從村裡老人家中收羅而來的各式舊物,諸如紅牆磚、瓦當、燈籠、熨鬥、吼獅、大食蟻獸等,這些都是過去磚匠用紅磚製成的。而放在窯口的練字磚,也經常引來參觀者的注意。  據坑仔底村主任陳遠波介紹,虎石自然村的海絲紅磚古窯文化館,此前是棄用廢舊的磚窯遺址。
  • 看到記憶的印跡:神經科學家們如何定位、喚醒甚至偷換記憶
    記憶印跡十分分散,並不集中在大腦的某個特定區域,而且不同的記憶涉及不同大腦區域的拼接。除了大腦皮層外,海馬體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而Lashley完全遺漏了這一塊。現代神經科學家認為,特定的經歷會激活一組特定的細胞,改變他們的基因表達,建立全新的聯繫,改變現有細胞聯繫的強度——記憶由此完成存儲。
  • 鄉村振興!鄉村如何根治「鄉村病」!鄉村「地方感」前來搭救!
    #鄉村#當我們在一個空間呆的時間長的時候,這個空間或許就摻雜著你的情感,被情感賦予的空間,便不再是空間了,而變成了地方。有關於「地方」這一概念,其實他並不只是存在於我們所看見的三維空間,也存在於我們的情感中,感情?地方?如何解釋?「觸景生情」便是最好的解釋,這也便是「地方」最大特點,是承載文化和情感的有形載體。
  • 如何看待催眠喚醒前世記憶
    這個催眠術在深度催眠當中,能夠把他前生的記憶給喚醒出來。佛法就講他的阿賴耶識裡面所潛藏的那個業力的種子,透過一種深度的暗示誘導和沒有邏輯思維的站崗,這個就是他的本我越過了一個自我的防衛顯現出來的,這個應該是這是正常的現象。透過催眠術的前生的記憶,就進一步表明佛法講的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真實不虛的。
  • 畢節一日遊攻略 畢節旅遊景點有哪些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畢節這個地方,我最開始也是一樣不知道,後來偶然的一次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公交車上面的小電視裡放著一個屬於畢節的的景點,後來就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就給大家獻上畢節一日遊攻略,讓大家了解下畢節旅遊景點有哪些,畢竟好的東西或者事物是要分享才能體現它最好的價值。
  • 福貢文化館開展第二季傈僳族、怒族民間舞文藝骨幹業務培訓
    11月18日,福貢縣文化館以「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開展第二季傈僳族、怒族民間舞文藝骨幹業務培訓。培訓將圍繞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民族團結、促進鄉村文化旅遊開展,進一步增強和營造全民全社會對民族傳統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良好氛圍。縣文化館館長 葉付迪:這些文藝骨幹他將會變成村和小組裡面的文化組織者,這樣就形成一個比較強大的網絡式文化建設。2021年以後,旅遊將會加大,我們福貢也將通過傳統文化來促進旅遊發展。
  • 貴州畢節6處最美古村古鎮,帶你體會雲貴高原別樣魅力
    貴州,畢節。位於貴州西北部,烏蒙山腹地,一個被譽為「洞天湖地、花海鶴鄉、避暑天堂」的仙境。一同走進畢節6大靜美古村落,感受雲貴高原的美好。1.營上古寨營上古寨位於織金縣東部的龍場鎮陽光村,中國有許多美麗鄉村古寨,但是最具有個性的古寨便是營上古寨,它坐落於懸崖之上,遠觀,背立青山屏障,地處三面絕壁,絕壁宛若一座巨大的石象,象背雄壯,象形清晰,縱橫山野,栩栩如生,故而寨子也被稱作「象背上的村莊」「石上明珠」等美名。
  • 畢節又迎來一座新機場,將成海拔最高機場,預計2022年建成
    畢節作為貴州的地級市,所處的位置非常重要,有著「扼滇楚之咽喉,控巴蜀之門戶,長江珠江之屏障」的美稱,並且這裡還是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的發源地,南方古人類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文化底蘊非常深厚,最為重要的是這裡是「西電東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如今已經成為國家新能源化工基地以及多種新興產業的集散地,境內蘊藏的潛力非常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