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展示近年來古勝村的脫貧成果,在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的幫助下,黔西縣素樸鎮古勝村建起了村史文化館,以老照片、老物件再現村莊歷史沿革變遷,留住鄉愁、激活記憶、傳承文化。
展出的物件中,有上百年的老物件,也有近年來不再使用的物品,有三十多年前的老照片,記錄下了古勝村在畢節試驗區成立前後的真實寫照,它承載了古勝村村民的生存環境變化和記憶。
據了解,地處斜坡河谷地帶的古勝村,上世紀八十年代,村民們為解決溫飽,過度開荒種地,使古勝村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屬國家一級貧困村。
1988年6月,由中共貴州省委、省政府報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給畢節人民帶來了福音,也給古勝村帶來了生機。
2006年6月,以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常近時為代表的畢節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在中央統戰部和國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專家們選定了最有代表性的巖溶山區黔西縣素樸鎮古勝村作為新農村發展建設示範基地,並將適合在巖溶山區應用的現代科學理念和技術,在示範點集成實施,十幾年過去了,古勝村擺脫了貧困,走上了一條生態型自我發展的道路。
「建立這個村史文化館,就是要讓古勝村人民不忘過去,告誡後人要守住金山銀山,堅持走山區生態現代化發展之路。」古勝村黨支部書記馮長書說。
物品和資料的展出,就是要讓擺脫貧困後的古勝村人民群眾知道,古勝村生態環境的修復、生產和生存環境的改善、村民收入的提高,得益於各級黨委政府、試驗區專家顧問組專家的幫扶,基層幹部帶領村民艱苦奮鬥,才走上了生態發展之路,成果來之不易。
看了上面這些介紹,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呢?
來源:畢節試驗區雜誌社
文/圖 陳再雄 李 霓 李金貴
編輯 顧野靈
編審 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