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城縣村史館凝聚鄉村振興新動能 齊心協力建設好新家園

2021-01-09 中原網視臺

「雞公車、耙犁、曲轅犁……這裡擺放的老物件兒有的是從村民家中「淘」來的,也有村民自發捐獻的,聽說要建村史館,村民們紛紛從家中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老物件,積極為村史館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10月13日,在商城縣金剛臺鎮杜畈村村史館,駐村第一書記餘強邊帶著筆者參觀邊介紹。

今年8月,杜畈村村史館正式開館。展館面積約150平方米,內設有展覽室、文化室、休閒室等房間,展示內容分為村情村史、風俗民情、地方名人、家風家訓、農耕用具、農特產品六大主題展區,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生動展示杜畈村滄桑歷史、發展軌跡和建設成果。

對於村史館的開辦,杜畈村80多歲的王慶錫老人說:「我村這個村史館辦得好,這些老物件兒都是我小時候常用的,感覺特別熟悉和親切,我閒了經常過來看看。現在的年輕人不知道老一輩人所受的苦,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他們到這兒看了後,就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村史館的建設,對年輕人有憶苦思甜的教育意義,對老年人有喚醒當年發展激情的作用,對現在創業中的人也是一種激勵,還可以凝聚人心、記錄歷史,把杜畈村的發展歷程、歷史記憶展現出來。」餘強說:「今後我們還將不斷做好愛黨愛國等有關資料的收集和留檔,組織開展講村史、傳村風和弘揚優秀文化、展現傳統美德等活動,更好地記錄鄉村文明,延續故土鄉愁。」

一座村史館,寄託思鄉情。杜畈村和周邊村的村民們閒時都會來村史館走一走、看一看。據悉,杜畈村村史館自建成以來,已吸引了上千次人員前來參觀學習,村史館的建成,不僅成為了村民們了解村史的重要窗口,更是通過展示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增強了群眾的歸屬感、認同感,為當地決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村史館是我們留住鄉愁的地方,也是我們告別貧困、走向美好生活的見證。」金剛臺鎮黨委副書記、杜畈村支部書記王健說:「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後我們一定牢記黨恩,齊心協力,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奮,建設好新家園,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商城縣委宣傳部 劉長河供稿)

相關焦點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涇陽:凝聚鄉賢力量 唱響鄉村振興協奏曲
    凝聚鄉賢力量,推動鄉村發展,是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近日,涇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賢議事會」工作推進會暨口鎮吊莊村鄉賢議事會的揭牌儀式在吊莊村廣場舉行,近60位鄉賢代表和村級兩委會成員歡聚一堂,同敘桑梓情誼,共謀振興新路。
  • 成風化人凝聚民心 文明引領幸福「過坎」——記全國文明村鎮開陽縣...
    歷史文化、革命烈士、身邊好人、美麗家園建設、脫貧攻堅歷程、本地出產的「貢茶」、榮獲的榮譽……12月10日,走進位於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村委會旁的村史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將田坎村的鄉村發展和鄉村文化演進史鮮活地展現在眼前。今年7月建成開館的田坎村村史館,如今已成為全體田坎人的文化坐標和精神高地。以文化人聚民心,文明新風促發展。
  • 【中國的脫貧智慧】花卉產業為賀蘭縣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同時,園區的建設也加快了正源北街花卉產業、休閒農業和觀光農業的發展,對促進賀蘭縣乃至常信鄉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園區發展緊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突出自身特色和優勢,將農業和休閒旅遊結合在一起。自開園以來,遊客年接待量達5萬人次,為常信鄉團結村、五渠村周邊村名提供了100餘個工作崗位,有效解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及當地婦女就業問題。
  • 用心用情用功 乳山市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去年以來,大孤山鎮通過黨支部牽頭引領,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推行村民行為檔案記實,引入信用體系管理理念,大力弘揚契約精神,著力增強村民自治功能,探索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讓大孤山鎮站上鄉村振興的「新賽道」。
  • 助推鄉村振興建設 新兗鎮小隊赴泗水縣參觀學習組織振興工作
    濟寧新聞網訊 為進一步做好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學習交流鄉村振興工作寶貴經驗,1月5日,山東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新兗鎮小隊一行18人赴泗水縣開展工作調研。
  • 實施鄉村振興開局之年:城鄉關係進入新階段
    原標題:【回眸2018】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城鄉關係進入新階段 題要:2018年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這一年,鄉村產業全面開花,不僅單項產業有突破,產業集群也在大量湧現;這一年,「農民」正在從身份變成職業,鄉村人口結構和農業勞動力結構逐步優化,鄉村人力資本質量走向提高;這一年,農村教育、文化、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水、電、路建設全面提速,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展開,國有農場改革全面推進,農村社會不斷煥發新氣象。2018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以鄉村振興為起點,城鄉關係進入新階段。
  • 畫好「紅綠藍」揚帆新時代!禹城鄉村振興示範民族村創建成功破題
    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桂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杰說道,是禹城市委統戰部創新實施的「紅綠藍」民族鄉村振興發展模式給村子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建賦能紅色引擎。禹城市委統戰部以基層黨建引領民族鄉村振興,協同鎮街黨委引領各民族村基層黨組織增強發展經濟和服務群眾能力,推行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壯大集體經濟,激發黨建新動能。
  • 讓鹽鹼地化「腐朽」為神奇—我國知名農業專家談東營鄉村振興(中)
    產學研深度結合,超前謀劃東營產業發展布局鄉村振興,首在產業振興,產業興則百業興。十九大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二十字的總要求,順應了新時代中國鄉村社會的現實發展需求,其中將「生產發展」升級為「產業興旺」,說明了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出現新契機
    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的十大變化趨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可能改變,它正在從高速度增長不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舊動能不斷接續轉換,短期經濟運行可能出現階段性波動和不穩定,但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它將出現十大趨勢性變化,這決定了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潛力和未來前景。
  • 融合產生新動能——延平區塔前鎮鄉村產業振興側記
    走進延平區塔前鎮,果園裡,果農們正在忙著採摘剛剛成熟的西瓜、百香果和火參果;大棚中,成批的新鮮蔬菜被裝箱運往省內外的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在包裝好後用冷鏈運至海外,成噸的食用菌從標準化生產大棚被送入車間進行加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塔前鎮處於延平、沙縣、尤溪縣交界,是省級生態鄉鎮和省定老區革命鄉鎮。
  • 加強基層黨的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他強調,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加強基層黨的建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以實幹實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區領導孫代勇參加。曲水鎮聚寶村是市級貧困村,經過幾年的脫貧攻堅,已實現整村脫貧。
  • 郟縣黃道鎮:打造美麗鄉村 創建文明家園
    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新一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以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名單揭曉,郟縣黃道鎮紙坊村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殊榮。據悉,黃道鎮紙坊村在2017年成功創建省級文明村鎮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創建,通過道德講堂、星級文明戶評比、公益超市積分兌換、舉辦農民運動會等載體,強化宣傳引導,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紮實提升人居環境,創建清潔幸福的美麗家園,營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弘揚道德典型,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
  • 貴州省安順市深挖鄉愁文化 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
    中國公益在線(www.gyzxcn.com)訊 近年來,安順市堅持把鄉村文化振興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著力布局「全域旅遊+鄉愁文化」新業態,探索旅遊產業發展新路徑,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優勢,緊緊圍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深入推進「旅遊+文化」發展戰略,打好鄉愁文化和黔中特色文化兩張牌,通過建檔纂志留住鄉愁文化,為鄉村振興固根基
  • 廈門:彩紅楊百畝苗木產業園 描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此前,褒美村以種植蔬菜為主要產業,芋頭及加工產品成了村民收益主要來源,2018年,村裡引進了中環達(廈門)生態科技集團的彩紅楊苗木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新產業。「我剛剛在苗木基地嫁接彩紅楊樹苗,趁著植樹造林的好時節,多嫁接些苗木,為下一步的移植銷售做準備。」褒美村村主任葉躍新戴著鬥笠、挽著袖子,滿是笑意出現在記者面前。「彩紅楊樹葉很美,市場效益非常好!
  • 鄧凌月:傳承紅色文化 推動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政府放棄了鄉村建設,農民自己也拋棄了鄉村家園,大量農民湧入城市,導致城市人口過度增長,城市建設步伐滯後於人口增長速度,不能為居民提供充分就業機會和必要生活條件,使得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之後,沒有實現相應的實質性轉換,帶來嚴重的「城市病」。除殖民時代建築的城市中心區域為富人所擁有外,大量貧民則居住在城市周邊的「貧民窟」。這些貧民窟成了髒亂差和「犯罪」的代名詞。
  • 龍頭企業壯大、合作組織佔比提高……德州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新突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金剛 孫文麗12月29日,「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一場舉行,據德州市發改委副主任、市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耿向東介紹,「十三五」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取得新成效,農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226家,
  • 主流融媒體看河南:品厚重文化,探沿黃流域生態新家園「好錢景」
    主流融媒體看河南:品厚重文化,探沿黃流域生態新家園「好錢景」金羊網  作者:  2020-11-16 11月16日,「丈量五千年 蝶變黃河岸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青海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實施鄉村建設行動。連日來,青海省各地幹部群眾熱議全會精神,紛紛表示,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紮實的作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生產好產業強、生態好環境優、生活好家園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