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革命烈士、身邊好人、美麗家園建設、脫貧攻堅歷程、本地出產的「貢茶」、榮獲的榮譽……12月10日,走進位於開陽縣南龍鄉田坎村村委會旁的村史館,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一個個故事,將田坎村的鄉村發展和鄉村文化演進史鮮活地展現在眼前。
今年7月建成開館的田坎村村史館,如今已成為全體田坎人的文化坐標和精神高地。
以文化人聚民心,文明新風促發展。近年來,田坎村堅持黨建引領,將文明創建貫穿於各項工作中,創新治理模式,組建三支隊伍,建設五個平臺,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強化精神文明生活,帶領全體村民一起越過了貧困的「坎」,打贏發展的翻身仗。今年11月,田坎村獲得「第六屆全國文明村鎮」榮譽稱號。
創新治理模式
黨群齊心建設美麗鄉村
如今的田坎村是2017年由原來的有46個村民組的大村一分為二後組建的,現轄23個村民組、3677人。但剛組建時,田坎村人心不齊、貧窮落後,是貴陽市的20個特困村之一。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痛定思痛的田坎把黨建引領作為走出困境的關鍵,規範組織,配強班子,不斷提高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並專門成立文明村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統籌。
「我們實施網格化管理,村支兩委成員分片包區,文明創建細化到組,每個村民組長為責任人,還專門制定村民組長考核獎勵方案,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田坎村黨總支書記蘭才德說。
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文明程度的直觀體現。一直以來,水和路是制約田坎村發展的瓶頸。對此,田坎村精準發力,抓住「組組通」三年大會戰的歷史機遇,完成11條18.2公裡公路建設,實施人畜集鎮飲水工程建設,全村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同時完善路燈、垃圾鬥、汙水處理廠、文化廣場等建設,進行改廚改廁,定期開展垃圾清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為了增強村民愛護環境衛生、共建美麗家園的積極性,我們創新開展了『衛生村寨』流動小紅旗評選活動,製作了十面流動紅旗,每個月考評一次。」蘭才德說,現在已經評選了十幾次,村民們積極性很高,每個村民組都是你追我趕地爭先創優。
在村委會一樓有一間特別的超市,超市裡的牙膏、牙刷、文具等物品不用錢購買,只要用積分夠就能兌換。這是田坎村治理模式的又一創新——開設勵志超市。
勵志超市實行積分兌換制,每戶可得一張積分卡。村民在衛生檢查等工作中獲得好名次,幫助他人解決實際困難、拾金不昧、見義勇為等,參加打掃公共衛生、參與共謀共建等,子女獲得表彰、考上大學等可獲得相應的積分。
「我到勵志超市兌換過兩次,兌換了拖把、洗衣粉、牙膏、牙刷、捲紙等物品。」今年65歲的村民黃文學經常參加打掃公共衛生、幫助村裡困難村民餵雞餵豬等,已積了100多分。他認為兌換的物品雖然管不了什麼大錢,但是很有意義。
據介紹,目前勵志超市已經兌換了1000多筆積分,激勵著村民齊心協力把家園建設得更靚麗、更美好。
成立三支隊伍
模範帶動樹立文明新風
穿上紅馬甲、提上掃帚,12月2日,醉美田坎除陋隊隊長魏成均和隊員們一起打掃村幹道,隨後來到村裡的貧困戶家打掃衛生、宣傳文明知識,並慰問80多歲的志願軍老戰士。
這支遠近聞名的志願者隊伍,是去年田坎村為充分發揮老黨員、老幹部、老戰士、老教師等的模範帶動作用而發起成立的,現在有9名隊員。他們經常走村入戶打掃衛生、調解糾紛、宣傳文明,教育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
「作為一名黨員,就要為家鄉文明建設作貢獻。」魏成均說,大家都為村裡的文明建設搭把手、出點力,家鄉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此外,田坎村還成立黨員先鋒志願服務隊,讓黨員在文明創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工作中亮身份、強作用、作表率、樹形象;成立鄰裡鄉親志願服務隊,發動全村力量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來,群策群力、攜手奮鬥,推進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社會和諧、生活富裕、鄉村振興。
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試點,田坎村還充分發揮志願者服務作用,緊緊圍繞1個中心、依託3支隊伍、建設5個平臺、探索7條路徑,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成為融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平臺。
如今,文明之風在田坎勁吹。田坎村專門成立了文化服務隊、歌唱隊、舞蹈隊、花燈隊、陽戲隊等文藝團隊,在春節、端午、中秋等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同時,建設村史館,開辦「圖說田坎——讓我看見你」主題漫畫展,創作村歌《醉美田坎》、脫貧攻堅微電影《過坎記》,以及《田坎花燈》《田坎陽戲》等文藝作品,增強群眾的參與度、獲得感和自豪感,為田坎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凝聚發展合力
發展產業過上幸福生活
田坎村九成山地,以前只能種點玉米,村民收入低,生活貧困。
文明興,人心齊。自強的田坎人要摘掉貧困的帽子。
開陽縣南龍鄉,百年前就以產「貢茶」聞名。隨著農村產業革命的推進,田坎村依託富硒山地的資源稟賦,拿出千畝山地改種茶葉,如今茶葉種植面積達8000畝。藍芝、貢禹、益榮等20多家茶企也紛紛入駐投資興業,按照「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模式,以流轉土地、聘請農戶等方式,帶動487戶群眾戶均年增收2600元。
「以前家裡就種了兩畝玉米,一年忙到頭,收穫的糧食都不夠吃。」60多歲的村民簡光華一家有兩個殘疾人,缺勞力,更缺技能。茶企入駐後,他和妻子都在茶園工作,從「農民」變成了「工人」。
「以前我們只曉得採春茶,現在鄉裡引進了大公司,春茶、夏茶、秋茶都能採收。一年中有三個季節,個個月都有工資領。」簡光華說。
同時,田坎村還因地制宜發展食用菌、將軍筍、蔬菜、黃桃、林下養雞、光伏路燈等特色產業,採用多方借力、抱團發展、利益聯結的產業發展模式,盤活農村資源,解決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問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幫助群眾脫貧增收。
2016年,田坎村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對象識別,有貧困戶14戶53人;2019年9月30日,田坎村人均年收入達98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14戶53人脫貧出列,穩穩地邁過了貧窮這道「坎」。截至今年10月30日,田坎村人均收入達10800元。
「淳樸民風張揚時代精神,鄉村振興釋放民族豪氣。種養基地圓了小康之夢,硒茶飄香喜迎八方賓客。啊,醉在田坎,美在田坎,小康路上感恩奮進走向新天地。」正如村歌《醉美田坎》所唱,如今的田坎村人心齊了,鄉村美了,產業興了,村民富了,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記者:樊成瓊 邱婷程
編輯:劉慕軒
審籤:魏成華
【來源:貴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