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秦燁課題組:引入DRTB-T-C4提高三元OPV光電轉化效率超17%

2020-12-04 知研光電材料

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受到了廣泛關注。 作為一種很有前途的太陽能技術,因為其具有靈活性、重量輕、易於卷對卷加工等優點而備受關注。 由於非富勒烯受體(NFA)具有寬光譜吸收和高電子遷移率的特性,對於單節電池由給體和受體組合的本體異質結OSC的光電轉換效率(PCE)已超過17%。為了進一步改進PCE,華東師範大學電子工程系極化材料與器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保秦燁教授課題組建立了三元OSCs,它將兩個給體和一個受體或一個給體和兩個受體集成到一個光活性層中,以增強光捕獲能力,同時三元器件保持了正常二元器件的製造工藝的簡單性。

三元體系結構是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光電轉換效率的最有效策略之一。 保秦燁教授課題組通過在PM6:Y6共混物中引入DRTB-T-C4(10%w/w)成功地製備了PCE為17.13%的三元OSC。這種令人振奮的效率主要是由於FF提高到0.813。結果表明,DRTB-T-C4可有效降低優化後的三元OSC中的電荷複合。DRTB -T-C4與活性層PM6:Y6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並趨向於分布在PM6與Y6的界面上,形成了分散性更好、纖維結構良好的改性形態。此外,在三元PM6:DRTB-T-C4:Y6異質結中,具有準級聯型能級排列和匹配能量EICT+,增強了激子分離,降低了複合損耗。優化後的三元結構使電子遷移率和空穴遷移率增加,電荷輸運更加平衡。

相關焦點

  • 17.3%的光電轉化效率
    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能量轉化效率的世界紀錄。然而,如何提高光電轉換效率始終困擾著各國科學家,也直接決定著有機太陽能電池能否走出實驗室、走進人類生產生活。近年來,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迅猛發展,實現了14%-15%的光電轉化效率,但仍落後於其他以無機材料(如矽)為主的太陽能電池。「主要由於有機高分子材料本身較低的載流子遷移率限制了活性層厚度,因此太陽光不能夠獲得有效利用。」
  •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17.22%
    近年來,三元策略在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方面已展露出很大的潛力,成為有機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張福俊教授課題組長期專注於三元有機光伏器件物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研究三元體系中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以及理解合金模型的微觀機制。
  • 23.7%光電轉換效率 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疊層太陽能電池是一種獲得更高光電轉換效率的光伏技術。在全鈣鈦礦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Sn-Pb混合的窄帶隙鈣鈦礦(Eg≈1.2eV)由於缺陷態密度高、易氧化等特點,限制了疊層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和器件的穩定性板。
  • 層狀鐵電體中非易失性電場可控的高效光電轉化
    鐵電材料中自發極化誘導的退極化場可以控制載流子的遷移,因而在新型光電能源轉化(如極化可控光伏電池等)和信息器件(如鐵電二極體、疇壁存儲器等)中有重要應用潛力。但傳統鐵電氧化物材料較大的禁帶寬度(2.7-5.0 eV)和極低的本徵電導率嚴重限制了其光電轉化效率和電子器件的信噪比。針對這一難題,近20年來人們通過化學摻雜、界面設計、均勻應變及梯度應變等手段來實現對其性能的優化。
  • 21.55%效率!新型有機本體異質結雜化的近紅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將光電響應擴展到近紅外區(NIR)已成為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PSCs)研究的迫切課題。然而,由於缺乏與之匹配的近紅外光伏材料和器件結構,這仍然是一個挑戰。近幾年來,近紅外有機光伏材料和器件(opv)的迅速發展為開發此類太陽能電池提供了新的機遇。
  • 效率17.22%!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將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年來,三元策略在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方面已展露出很大的潛力,成為有機光伏領域的研究熱點。張福俊教授課題組長期專注於三元有機光伏器件物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研究三元體系中激子和載流子動力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以及理解合金模型的微觀機制。
  • 化學所在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形貌控制方面取得進展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保持單節電池結構,在二元活性層中引入吸收互補的第三組分,增強光譜吸收。儘管三元電池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核心問題在於對三元共混薄膜難以實現清晰、有效的形貌控制,用以同時保證高效的激子解離和電荷傳輸,因此,已報導三元電池性能提升幅度較低。
  • 中科院的研究有所突破 提高了生物光伏(BPV)光電轉化效率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人員設計並創建了一個具有定向電子流的合成微生物組,解決了藍藻直接產電活性微弱的問題,提高了生物光伏(BPV)光電轉化效率。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隨著能量轉化效率的不斷提升和製造成本的不斷降低,全球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累計已超過500 GW。
  • 我國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光電轉化效率世界紀錄
    近日,南開大學和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科研人員聯合製備出光電轉化效率達17.3%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最高紀錄。  研究人員利用半經驗模型,從理論上預測了有機太陽能電池實際可以達到的最高效率和理想活性層材料的參數要求,再採用適合的活性層材料和成本低廉與工業化生產兼容的溶液加工方法,製備得到了兩端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該成果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且穩定性優異,在經過166天連續測試後,性能損失僅為4%。
  •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活性層形貌控制研究獲進展
    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保持單節電池結構,在二元活性層中引入吸收互補的第三組分,增強光譜吸收。儘管三元電池取得了一定成功,但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其核心問題在於對三元共混薄膜難以實現清晰、有效的形貌控制,用以同時保證高效的激子解離和電荷傳輸,因此,已報導三元電池性能提升幅度較低。
  • 16.5%的光電轉化效率
    據悉,經過多年的努力,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日前成功製備了同時具有高導電、高透光且低表面粗糙度的銀納米線柔性透明電極,將其用於構築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與使用商業氧化銦錫(ITO)玻璃電極的器件性能相當,光電轉化效率可達
  • 張茂傑&葉龍:17.6%效率!聚合物有機太陽能電池
    目前,商品化的聚合物給體PM6在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達到了最高的光電轉換效率(PCE)。為了充分發揮其在OSC中的光伏潛力,精細調節分子結構,進一步優化相關活性層的形貌具有重要意義。
  • 矽牽手鈣鈦礦 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提高几個百分點
    近期,經第三方權威機構德國哈梅林太陽能研究所(ISFH)下屬的檢測實驗室測試,晶科N型單晶電池最高轉換效率達24.9%,再創行業新的世界紀錄。並且最新成果快速從晶科工廠的智能產線快速轉化落地,實現量產效率超過24%。
  • 研究表明辣椒能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辣椒素是一種使辣椒具有辛辣味的化合物,中國和瑞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辣椒素可能是更穩定、更高效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秘密成分。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利用太陽光直接發電的光電半導體薄片。發電的是一種利用光生伏打效應把光能轉變為電能的器件,又叫光伏器件。物質吸收光能產生電動勢,所以這種電池只要被光照到,就可輸出電壓及電流。
  • 中國科學報: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世界之「最」誕生記
    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於《科學》。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 南開科研成果《Science》發表 刷新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最...
    他們設計和製備的具有高效、寬光譜吸收特性的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和器件,實現了17.3%的光電轉化效率,刷新了目前文獻報導的有機/高分子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最新成果讓有機太陽能電池距離產業化更近一步。美國東部時間8月9日下午,介紹該研究的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