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 年,Scheele 最早開始定量研究木炭的吸附。
1785 年,俄國化學家Lowitz 最早研究了木炭的脫色性質。
1802 年,Leslie發現,向粉末中加入液體能夠產生熱。
1814 年,de Saussure 發現了氣體吸附的放熱性質。
1843年,Mitscherlich認為多孔炭中吸附的氣體量可能與氣體在液態的量相當。
1854年起,Favre 研究了「氣體對固體的潤溼性」,運用吸附量熱法來驗證各種氣體在木炭上的吸附熱大於液化熱。
1879—1881年,Chappuis 和 Kayser首次將氣體的吸附量與氣壓聯繫起來。
1881年,Kayser 引入了「吸附」的概念。van Bemmelen 報導了第一個液體等溫線。
隨後,「等溫」和「等溫曲線」也開始出現在常溫下的吸附測量結果中。
1894年,Gore認為固/液吸附過程產生的熱量與粉末的表面積有關。
1915年,Gurvich提出固/液吸附產生的熱量還與液體的極性以及粉末的性質有關。
1907 年, Freundlich 提出了一個等溫線的總的數學式,即「Freundlich 吸附方程」。
20 世紀初期,人們對氣體吸附展開了各種各樣的定量測量。
1937年,Emmett 和 Brunauer 開始根據研究多層吸附。
1938 年,BET 理論的正式發表,開啟了多層吸附的研究新階段。
1932 年,Taylor 引入了「活化吸附」的概念。
1960,Dubinin 提出微孔、中孔和大孔這一孔的分類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