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碳吸附劑去除水體有機汙染

2020-11-26 中國水網

近年來,我國的工業水平和社會經濟都在高速發展,但是環境保護、汙染治理的工作卻未能及時跟上,許多生活和工業廢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流入附近的水體中,對水環境的汙染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水中有機汙染物含量逐漸升高,成分也越來越複雜。

目前,我國水體有機微汙染(如多環芳烴〈PAHs〉、多氯聯苯〈PCBs〉、芳香硝基化合物)日趨嚴重,對飲用水安全和人群健康構成嚴重威脅。更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的水處理技術尚難以有效去除此類有機汙染物。因此,尋找經濟高效、適合於飲用水處理的新型吸附劑已成為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關注的焦點之一。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下,浙江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陳寶梁等以松針作為生物質代表,通過控制不同炭化溫度(100~700℃),製備了一系列生物碳質吸附劑,並對製備的生物碳質吸附劑的結構和表面特徵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以4-硝基甲苯為目標,探討了吸附劑在水中對有機汙染物的吸附性能、機理及與其結構特徵之間的定量關係,為製備經濟高效吸附劑以及預測其吸附性能與機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這一成果發表在《中國科學B輯:化學》2008年第6期上。

難解的水體有機汙染問題

陳寶梁指出,我國本身就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而大量廢水特別是焦化廢水、精細化工和染料等難降解有機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或沒有達標排放,又導致了水質性缺水。

例如,我國醫藥製造業和化學工業廢水年發生量分別為3.16億噸和38.35億噸,而達標排放率僅為57%~63%;城市生活汙水排放量約為195億噸/年,處理率不到20%。由此造成水汙染尤其是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日益嚴重,特別是其中痕量的有機汙染物常具高生物積累性、「三致」(致突變性、致癌性、致畸性)效應,對飲用水安全和人群健康構成嚴重威脅。

目前對有機汙染廢水多採用單一破壞處理的方法,成本高、浪費資源。而以資源化技術為核心的集成處理工藝,由於符合循環經濟理念,開始備受推崇。其中,吸附法是有機汙染物治理與資源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陳寶梁評價,有機汙染物的吸附作用是非常典型的環境化學行為,決定其在土壤和水環境中的遷移轉化、歸趨、生物生態效應及修復或緩解途徑和機制,因此,研究其吸附機理一直是環境科學和土壤化學的熱點方向之一。

據陳寶梁介紹,尋找經濟高效、適合於飲用水處理的新型吸附劑已成為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關注的焦點之一,其中涉及活性炭、有機黏土、三油酸甘油酯-活性炭複合吸附劑等。目前常用的活性炭對有機汙染物的吸附機理為表面吸附,吸附容量大小取決於比表面積大小,容易飽和,存在競爭吸附,故在使用過程中需要不斷再生;因此,對親脂性持久性有機汙染物的吸附效果不理想。

「當前,學界對環境友好的生物碳質吸附劑的研究幾乎為空白。」他說。

大有可為的生物碳質吸附劑

陳寶梁指出,環境中普遍存在的生物碳質如木炭、焦炭、煙炱等,具有超強的吸附性能,而我國這方面的資源非常豐富。

據陳寶梁提供的數據,我國每年僅秸稈就產生6億多噸,佔世界秸稈總產量的20%~30%,但其中80%左右被廢棄或燃燒,浪費了大量資源且嚴重汙染環境。

但是,如果能夠使這些生物質實現「二次資源化」,特別是利用廢棄生物質製備高性能的生物質吸附材料,用於去除廢水或飲用水中難降解有毒有機汙染物,就能夠真正實現以廢治廢,對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陳寶梁認為,生物碳質吸附劑不僅原料來源豐富、成本低廉,而且製備工藝簡單、產量高、結構功能可調。它還具有多功能的吸附性能,可同時去除廢水中多種有機汙染物或重金屬—有機物複合汙染物,回收再生利用也相對簡單。

陳寶梁同時指出,生物碳質吸附劑的吸附機理,特別是其與生物碳質的結構之間的定量關係尚待深入研究,這將為模擬「環境碳黑」設計和製備高性能環境友好的生物碳質吸附材料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從「軟碳」到「硬碳」

陳寶梁研究組選用了凋落松針作為生物質代表開展相關研究。

他解釋說,森林火災常以針葉樹木為代價,松針作為森林中典型落葉之一,其乾燥後極易燃燒,產生的生物碳質則大量積累於土壤中,成為土壤炭黑的重要來源。

他們採用限氧升溫炭化法製備出一系列的生物碳質吸附劑。具體做法是,通過控制不同炭化溫度,使得製備的生物碳質組分發生改變。隨著炭化溫度升高,吸附劑的碳含量從50.34%(100℃)上升到84.61%(700℃);相應的氫和氧的含量則分別從6.09%和42.87%下降為1.25%和13.04%。

研究發現,炭化溫度為100℃時製備的樣品呈高極性和脂肪性,隨炭化溫度的升高,生物碳質吸附劑的芳香性急劇增加,而其極性則急劇降低。而極性的降低和芳香性的增大,意味著生物碳質逐漸從「軟碳質」過渡到「硬碳質」。同時,樣品的表面積也發生著規律性的變化。可見,溫度可以調控生物碳質的表面結構和性質,這將對其吸附特徵和機理產生重要影響。

以4-硝基甲苯為吸附目標,陳寶梁等對不同的吸附劑性能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低溫製得的生物碳質吸附劑(100℃)的作用機制為分配作用,中溫製得的生物碳質吸附劑(300℃)的作用機制為分配作用和表面吸附共同作用,高溫製得的生物碳質吸附劑(700℃)的作用機制為表面吸附作用。其中,表面吸附作用大小隨炭化溫度升高而增大;而分配作用大小先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並於300℃時達到最大,接著則降低。

另外,他們還對萘、菲、硝基苯、間二硝基苯等有機汙染物的吸附進行了實驗,都表現出非常好的效果,對於去除具有強「三致」效應和高親脂肪性的多環芳烴、多氯聯苯和有機氯農藥等去除效果甚至更好。

陳寶梁認為,這個研究結果為針對不同的有機汙染物以及生物質原料碳質的不同構成和性質,為「裁剪」生物質製備合適的生物碳質吸附劑奠定了科學基礎。

不過,他也表示,目前的研究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只是申請了多項相關發明專利。他非常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相關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實際推廣應用,為水體有機汙染治理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張倩

相關焦點

  • 插入過渡金屬的卟啉金屬有機框架作為π-反鍵吸附劑去除二氧化氮
    ,利用插入的過渡金屬與NO2之間的π-反鍵作用實現NO2常溫吸附去除。並且利用固體吸附劑進行NO2室溫去除的研究非常有限,只有少數的材料,如碳材料,分子篩和金屬有機框架(MOF)及其複合物被探索研究,而這其中的MOF材料則被視為最有前景的吸附劑,由於其具有可調的孔結構和功能化特性。
  • 農業廢棄物作為生物質吸附劑對廢水處理的研究進展
    本文結合當前國內外研究進展,概述了以橘子皮、香蕉皮和柚子皮為代表的典型農業廢棄物作為生物質吸附劑處理水中的有機和無機汙染物的研究,以期為進一步研究農業廢棄物在水汙染控制領域的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指導。就目前應用廣泛的活性炭吸附法而言,由於活性炭具有多孔疏水性以及發達的細孔結構和巨大的比表面積被認為是萬能吸附劑,通常用於去除水中的各種汙染物,但是,由於其使用成本高加之再生困難限制了它在水汙染控制領域的廣泛使用。相比之下,生物質吸附法具有操作簡單、吸附效率高效、二次汙染小等優勢是一種良好的廢水處理方法。此外,這一過程可以消除或減少不同類型的汙染物,因此,它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 AM:澱粉樣原纖維氣凝膠,用於可持續去除水中的有機汙染物
    有機汙染物對水體的汙染是影響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風險。有機汙染物在土壤中具有持久性、流動性、環境累積性,會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在有機汙染物中,農藥、酚類化合物和藥物被認為是新出現的令人擔憂的汙染物。
  • 功能納米材料在重金屬汙染水體修復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重金屬汙染對水體生態和人體健康會造成嚴重危害,通過納米材料來去除重金屬是一個簡單便捷的方法,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以及研究。本文主要綜述了納米零價鐵、鐵氧化物、硫化鐵、碳納米管、石墨烯、錳氧化物、鋁氧化物、二氧化鈦、聚合物納米材料和殼聚糖納米材料等幾種納米材料對水中重金屬汙染修復研究進展。
  • 南京土壤所在生物碳膠體遷移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生物碳(Biochar)是指生物能源物料或農業廢棄物在無氧、低溫條件下熱解得到的一種碳質材料。生物碳的土地利用會帶來很多農藝和環境效益,如增加大氣中CO2固定、降低CH4和NOx等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增加農作物產量等。
  • 新疆生地所在應用微生物去除水體汞、硒汙染方面取得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應用微生物去除水體汞、硒汙染方面取得進展 2018-06-19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水體中的汞主要以二價汞的形式存在,此種形態的汞很容易被生物體轉化為劇毒的甲基汞,食用被汞汙染的魚類等海產品會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這就是廣為人知的水俁病事件。雖然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有益元素,但是硒缺乏和過量之間的差距非常小,水體中的亞硒酸根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汙染物。在某些地區,地殼和水體中的汞和硒含量較高,而且汞礦和硒礦的開採容易使周邊地區同時受到汞和硒汙染。
  • 去除氨氮廢水|常用的吸附劑 你知道幾種?
    重點主要集中在吸附法的機理、吸附劑的性質對比和再生方法的研究。研究較多的有沸石、粉煤灰、膨潤土等。氨氮的去除原理主要是非離子氨的吸附作用和與離子氨的離子交換作用,影響去除氨氮的主要因素包括與吸附劑溶液作用時間、吸附劑用量、溶液中氨氮濃度、吸附劑的粒度和溶液的溫度等。在廢水處理實踐中,多種廢水經二級處理後仍達不到排放標準,需要對二級出水作進一步的深度處理。為此,吸附法還被用於深度脫氮。
  • 微晶纖維素材料作為新型吸附劑在染料和重金屬去除方面的研究進展
    大量汙染物,例如氯酚,表面活性劑,除草劑,農藥,個人護理產品,重金屬和染料,排入到水體環境中對人類和動物均構成嚴重威脅。許多處理方法,例如吸附,超臨界流體萃取,離子交換,過濾,電滲析沉澱,微生物系統,電化學過程,混凝-絮凝,化學沉澱,浮選,反滲透,高級氧化過程等在去除汙染水中的染料和重金屬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 VOCs吸附劑專利技術概述
    目前,VOCs日益成為大氣汙染的重要組成,對環境會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二、吸附劑VOCs吸附技術的關鍵是吸附劑,理想的吸附劑通常應具備:大的比表面積、適宜的表面結構、容易再生、成本低廉等優點。吸附劑一般可分為無機和有機吸附劑兩類,實際應用中無機吸附劑更為普遍。通過對VOCs吸附劑領域專利申請的檢索與分析,得知有關VOCs吸附劑主要包括以下幾大類:活性炭、分子篩、黏土、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有機吸附劑。
  • 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
    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1.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中物化處理技術有機廢水的處理方法中物化法常作為一種預處理的手段應用於有機廢水處理,預處理的目的是通過回收廢水中的有用成分,或對一些難生物降解物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去除有機物,提高生化性,降低生化處理負荷降,提高處理效率。
  • 吸附法去除氨氮廢水:常用的吸附劑你知道幾種?
    重點主要集中在吸附法的機理、吸附劑的性質對比和再生方法的研究。研究較多的有沸石、粉煤灰、膨潤土等。氨氮的去除原理主要是非離子氨的吸附作用和與離子氨的離子交換作用,影響去除氨氮的主要因素包括與吸附劑溶液作用時間、吸附劑用量、溶液中氨氮濃度、吸附劑的粒度和溶液的溫度等。在廢水處理實踐中,多種廢水經二級處理後仍達不到排放標準,需要對二級出水作進一步的深度處理。為此,吸附法還被用於深度脫氮。
  • 關於重汙染行業有機廢氣來源分析及淨化技術探討
    關於重汙染行業有機廢氣來源分析及淨化技術探討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為謀求自身經濟發展,向大自然排放大量的有機廢氣,近些年來,這些有害物質對人類的危害日益明顯,因此,如何處理這些有機廢氣成為當今各國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課題。
  • 高濃度有機廢水主要處理技術 看這篇匯總就夠了!
    高濃度有機廢水來源高濃度有機廢水一般是指由造紙、皮革及食品等行業排出的COD在2 000 mg/ L以上的廢水。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等有機物,如果直接排放,會造成嚴重汙染。
  • 我國研製出可修復柴油汙染的「納米海綿修復劑」
    新華社合肥6月29日電(記者徐海濤)柴油在開採和運輸的過程中,難免有不少洩漏到水體和土壤中,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所吳正巖研究員課題組在柴油汙染修複方面取得進展,他們研製出一種可高效去除水體和土壤中柴油的新型納米修復劑。
  • 新型海水淡化「綠色」吸附劑面世
    海水鹹水脫鹽是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一種重要手段,但現有利用吸附劑脫鹽方法,存在著二次汙染或能耗較高的問題。8月10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可持續發展》發表的一項成果,將為未來開發低能耗的海水淡化技術提供一種新思路。
  • 納米纖維素去除水體系重金屬離子的研究進展
    納米纖維素去除水體系重金屬離子的研究進展北極星水處理網訊: 摘要:水體系重金屬汙染治理是目前全世界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傳統治理方法由於成本高、效率低等問題 已不符合當今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納米纖維素憑藉其來源豐富、可再生、化學反應活性高、比表面積大、密 度低等優點,在水體系重金屬離子去除領域有著光明的應用前景。然而,納米纖維素吸附材料在水體系重金屬 去除領域還存在吸附量較低,吸附選擇性、再生性、性能穩定性較差,製備成本較高等問題,這限制了其在水 體系重金屬離子去除領域的工業化應用。
  • 磷汙染之三大除磷大法
    ,導致自然界水體中磷含量超標愈發普遍。眾所周知,磷是生物體所需主要營養元素,對植物生長繁殖起關鍵作用,因而磷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個主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地表水環境富營養化嚴重與磷超標密不可分,因而數十年來政府異常關注地表水及企業排水中總磷指標,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政府對汙水排放的監管也將愈發嚴格。磷汙染與控制將是每個排水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汙水中的磷通常以正磷酸鹽、聚磷酸鹽、次磷酸鹽以及有機磷等形式存在。
  • 水體汙染的主要來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水汙染的發生是由於各種汙染源排出的汙染物進入水體而造成的。工業廢水中所含主要汙染物的化學性質分類,含無機汙染物為主的為無機廢水,含有機汙染物為主的為有機廢水。固體廢物是指人類在生產建設、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動產生的,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無法利用而被丟棄的汙染環境的固體、半固體廢棄物質。
  • 傅若農:珠聯璧合功能盡顯的金屬有機框架化合物(MOFs)吸附劑
    ,其中,金屬為頂點,有機配體為橋鏈。MOFs 在吸附劑中的應用  MOFs 已經有眾多應用領域,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如下圖所示。在分析化學的應用中,很多過程都涉及使用吸附劑(如樣品收集、貯存、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色譜分離等)。
  • 經典處理方案總結 摘下水體「黑臭」帽子,黑臭水體,水汙染,水體富...
    二、化學修復    化學修復主要採用絮凝沉澱技術,該技術是指向城市汙染河流的水體中投加鐵鹽、鈣鹽、鋁鹽等藥劑,使之與水體中溶解態磷酸鹽形成不溶性固體沉澱至河床底泥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學絮凝法的費用較高,並且產生較多沉積物,某些化學藥劑具有一定毒性,在環境條件改變時會形成二次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