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強國核心 工控行業推動轉型升級

2020-11-22 東方財富網

  ●站在當前時點來看,我國工控行業發展已經具備了明確的政策支撐、廣泛的現實需求以及堅實的產業基礎,未來幾年有望獲得持續增長。從企業角度看,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也已箭在弦上。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人力成本快速上漲,企業用工壓力持續增加,機械生產替代手工勞動的經濟性越加突顯。

  ●根據工控網數據,預計2018年至2020年,我國工控市場將以9%的複合增速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行業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其中,電子製造設備、醫療設備、食品機械、暖通空調以及市政和汽車等領域都將產生可觀的工控自動化需求。

  ●我國工控產業伴隨著製造業的崛起而發展,雖然外資品牌仍佔據大部分市場,但國內已經誕生了很多優秀公司,上市企業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中國民族品牌的力量正在不斷壯大。民族品牌研發投入持續加強,產品線日益豐富,系統解決方案能力大幅提升,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品牌認知度上都實現了長足發展,對國外產品的替代將進入加速階段。

  ⊙廣發證券

  ■

  工業控制自動化是指通過運用工業控制方法和技術,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的各種機械裝備進行監測及控制,從而實現生產自動化程度的提升及節能減排等效果。工控產品的上遊為各類電子元器件、電力電子器件以及鈑金結構件等,行業的下遊是來自紡織、印刷、工具機、鋰電、3C等諸多行業的不同需求。工控自動化產品作為工業製造業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其需求與下遊製造業的景氣程度密切相關。

  埃森哲研究顯示,隨著以工控為基礎的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及普及,到2020年,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其中製造業受益最大,預計對經濟增長的增量貢獻至少超過2000億美元,甚至會超過6000億美元的水平。

  我國工業控制自動化行業的發展與下遊製造業的崛起密切相關。20世紀80年代初,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向中國轉移,中國成為世界製造業工廠,紡織服裝等行業的生產向中國集中,相關產品的出口金額持續上漲。2005年,因歐美等國家取消了對我國的配額限制,紡織服裝、鋼鐵、化學製品等行業進一步出現井噴式增長。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對於生產機械需求激增,進一步帶動了機械核心零部件——工控產品的需求。國外企業的先進經驗及國內可觀的市場容量,為中國本土工控企業誕生創造了條件。國內優秀工控企業陸續上市,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2010年我國多家本土工控企業成功登陸A股,這些公司上市後不僅品牌影響力得到了增強,更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資金支持,可以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研發以及進行外延併購整合,中國企業的產品品類與產品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升與改善,縮小了與外資企業的差距,市場競爭實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站在當前時點,我國經濟已經步入發展新階段,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今年以來,相關政策明確提出,降低製造業稅率,大幅提高企業新購入儀器設備稅前扣除上限,並對先進位造業、研發機構等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等,這些鼓勵製造業發展的政策,必將推動製造強國戰略和產業升級加速落地。而工業控制自動化產品被稱作工業體系的「麵粉」,工控是實現製造業產業升級、建設製造強國的核心,工控行業的發展情況決定了製造業水平的高低。

  ■

  作為製造業大國,當前我國的工業自動化水平與主要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傳統製造業產業升級需求明顯。一方面,許多行業的生產環境不利於人工操作,自動化替代人工趨勢將不斷推進;另一方面,採用自動化生產方式,可以帶來產品一致性、生產效率以及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實現生產的降本增效。

  目前,我國汽車行業進入微增長新階段,自動化生產助力企業競爭力提升。2000年以後,隨著私家車興起,我國汽車產業進入增長快車道,但從2011年開始,汽車產業增長也出現明顯趨緩。根據中汽協數據,2017年,我國汽車實現銷售總量為2887.39萬輛,同比增長3.04%。其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分別銷售2471.83萬輛和416.06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4%、13.95%,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速出現明顯下降。行業目前已進入發展相對成熟的階段,未來汽車市場微增長態勢或將持續。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之間的競爭進一步深化,各品牌在產品質量、成本控制、核心技術等方面都將全面發力,從而爭奪增長緩慢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自動化生產的應用將助力企業在效率提升、產品標準化以及人工成本控制等方面獲取較大的競爭優勢。

  汽車整車貿易逆差長期存在,中國汽車製造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汽車整車進出口貿易逆差已經存在多年,2016年貿易逆差金額達到335.27億美元,2017年進口金額為510.3億美元,出口金額為140.6億美元,貿易逆差在2016年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國內汽車在國際汽車市場中的競爭力弱,一方面是與我國經濟環境有關,另一方面則反映出我國汽車行業在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等方面與國外先進公司尚存在一定差距,品牌認知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汽車的核心技術短板不僅包括汽車零部件等產品的技術,在自動化生產的應用程度上,與發達國家也有較大差距。由此,中國汽車產業在通過提升自動化水平從而增強國際競爭力方面,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

  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動對工控產品的需求增長

  新興產業增速強勁。以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新產業帶動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明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1月至2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7.2%,增速比去年12月份提升1個百分點,相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9個百分點。其中,增長較快的三大領域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以及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分別同比增長178.1%、33.3%和25.1%。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動力電池的自動化生產勢在必行。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動力電池作為最核心的關鍵零部件,其相關技術與性能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當前國內生產動力電池的企業不下百家,但由於自動化程度低,大多企業呈現出生產效率低、良品率低等特點,這使得動力電池在技術以及一致性問題上難有實質性突破,嚴重影響了動力電池整體性能,也制約著新能源車行業的發展。未來包括動力電池在內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將走向大規模和智能化,呈現出高精度、高速度和高可靠性的特點,而這些特點的實現則是以無人化、可視化和信息化的智能製造方式來完成。

  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程度是一個國家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重要標誌,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的使用密度僅為68臺/萬人,不僅大幅低於韓國631臺/萬人、新加坡488臺/萬人、德國309臺/萬人、日本303臺/萬人的水平,距離74臺/萬人的世界平均水平尚有一定的差距。根據工控網預測,我國工業機器人保有量將從2018年的52萬臺,增加至2020年的112萬臺,年均複合增速為18.52%。

  工控網預計,2018年中國數控金屬成形工具機產量將達到3.62萬臺,2022年產量將達到4.58萬臺,2018年至2022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6.06%。工業機器人保有量以及數控工具機的快速增加,體現了智能製造水平的提升與推進,進一步促進工控產品需求增長。

  人力成本快速上漲製造業自動化經濟性凸顯

  目前,我國勞動年齡段人口總量及佔比出現雙降,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過去幾十年,我國經濟發展依靠人口紅利實現了快速增長,但這一趨勢已經發生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15歲至64歲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已經在2010年達到頂峰,最高值為74.5%。此後,勞動年齡段人口佔比開始快速下降,2017年這一比例為71.82%。同時,從人口絕對數量來看,我國勞動年齡段人數在經歷了明顯上漲後,也已經於2013年達到頂峰,數量為10.06億人,此後進入持續下降態勢,2017年15歲至64歲人口總數僅為9.98億人。與此相對應的是,我國65歲以上年齡人口在絕對數量及佔比上都出現明顯提升,2017年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58億人,佔總人口比例為11.4%,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

  人力成本快速上升。2006年至2016年,我國工人實際年均工資複合增速為9.3%,遠高於巴西、加拿大等國家。人口結構變化及人力成本上升將推動製造業自動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製造業自動化代替人工的經濟性更加凸顯。

  行業空間廣闊技術持續提升

  我國自動化市場的發展基本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8年以前的快速成長期,伴隨著此階段我國製造業的快步向前,自動化市場也在2007年成功突破千億元規模。隨後進入震蕩調整期,行業增速有所下降。2017年成為我國工控行業發展的重要拐點,市場總規模達到1657億元,同比增長16.5%,其中產品市場規模約為1180億元,服務市場約為470億元,產品和服務市場基本保持同步增長的態勢。在此轉折之後,行業開始進入中速發展的新時期。

  根據工控網數據,在「十三五」政策支持和引導下,隨著智能製造及產業升級的持續推進,預計2018年至2020年自動化行業將保持中速增長,行業市場空間將以每年9%的複合增速持續增加,2020年產值將超過2000億元。

  消費及新興產業拉動 OEM 自動化市場持續穩定增長

  工業自動化市場按照客戶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OEM市場和項目型市場,OEM市場主要是指機械類市場,OEM客戶將供應商的產品及元器件組裝到自己生產的產品中,然後銷售給終端客戶,代表行業如食品機械、包裝機械以及塑料機械等。

  消費及新興產業拉動,OEM自動化市場比重提升。2010年自動化市場的復甦主要受電力、石化等項目型市場的帶動,而自2011年以後,這種影響開始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電子、包裝、食品飲料等消費及新興產業需求的影響。因此,OEM自動化市場佔比逐漸提升。這種變化反映了我國製造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對應的需求增長具有更大的持續性和穩定性。2017年,我國OEM市場和項目型市場所佔比例幾乎持平。

  受生產線自動化程度提升以及設備升級更新需求帶動,2016年我國OEM行業自動化市場出現了明顯的擴張,市場規模超過480億元,預計2016年至2020年行業將以6%左右的增速持續增長,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600億元。在細分行業中,電子製造設備領域預計將獲得較快增長,增速將超過20%,其次為醫療設備、食品機械、暖通空調、包裝機械以及工具機工具等行業,受益於終端產品或服務市場需求增長,帶動工控自動化需求增加。

  製造業升級帶動項目型自動化市場發展

  受前期投資大幅增長的影響,冶金、重化工、建材等多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情況,隨著經濟轉型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這些傳統產能過剩行業的項目投資逐漸減少。目前,製造業已具備新一輪產能擴張的條件,石化、建材、油氣、造紙等行業正在產業轉型過程中,行業競爭格局改善以及企業盈利能力提升,對於自動化產品的需求將逐漸恢復。預計2016年至2020年,我國項目型自動化市場規模將以5%左右的複合增速穩步增長,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560億元的規模。

  技術持續提升塑造更大空間

  工控產品作為製造業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其功能會循著技術的發展而進步,其需求也要與製造業的發展水平相配套。伴隨著我國製造業的崛起,工控產品也在不斷更新升級中,由此塑造了更大的市場空間。以伺服系統為例,我國伺服系統發展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上世紀60年代以前,主要是以液壓伺服或以功率步進電動機直接驅動為中心的時代;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直流伺服電動機誕生,因具有優良的調速性能以及控制電路簡單等特點從而獲得快速發展,此階段伺服系統的位置控制也由開環系統發展成為閉環系統。上世紀80年代至今,由於伺服電動機結構及其永磁材料、控制技術的突破性進展,出現了無刷直流伺服及交流伺服等新產品,結合微電子技術的快速發展,伺服系統的控制方式也迅速由模擬控制向數字控制轉變,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伺服系統的反應速度、反應精度以及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

  ■

  工控市場進口替代空間大

  由於我國工控行業起步較晚,一些核心產品仍以外資為主,歐美品牌佔據第一梯隊,其次為日系品牌,工控產品的競爭格局為我國企業進行進口替代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在2016年我國低壓變頻器市場的前8大供應商中,中國企業只佔28%的市場份額,進口替代空間顯著。而在2016年我國的伺服系統市場中,中國企業的市場份額約為21.8%,其他均為外資品牌。

  民族品牌產品線日益豐富市佔率逐漸提高

  國內龍頭企業產品品類日益豐富,提供系統解決方案的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國內上市公司已經在繼電器、低壓變頻器、PLC等多個細分領域具備強大競爭力,並且在系統解決方案上的研發投入強度持續加大,競爭力不斷增強,帶動工業自動化產品質量及生產體系不斷完善,為客戶提供了更多選擇,顯著提高了系統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定製化及個性化需求日益突出,本土品牌具備更快速的需求響應能力及售後服務能力。由通用型走向定製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本土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均在國內,具備快速發現需求、及時響應以及售後服務的優勢。根據工控網數據,2013年至2017年我國自動化本土品牌市場份額呈現穩步增長趨勢,2017年市場份額達到34.8%。

  細分領域進口替代加速推進

  相對於工業化國家來說,我國的低壓變頻器行業起步比較晚。中低壓變頻器市場初期為日本品牌所主導,此後隨著歐美品牌的大量進入,形成了歐美與日本品牌共同主導的競爭格局。近年來,本土變頻器品牌經過多年發展,逐步擴大了市場佔有率,並從單純的提供產品開始轉變為用戶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目前,市場上的變頻器正逐漸走向多元化,通用型、專用型產品的出現,滿足了用戶的多樣需求,為攻佔高端市場提供了基礎。

  國內優秀企業如匯川技術英威騰等持續突破,銷量已超過日系品牌。2016年ABB和西門子在我國低壓電器市場的佔有率分別處於第一位和第二位的位置,匯川技術的市佔率已達到第三位。此外,其他變頻公司如新時達、英威騰、智光電氣九洲電氣隨著市場經驗的不斷積累,競爭實力也在不斷增強。

  我國伺服系統市場規模不斷增長,2013年至2015年,我國伺服市場累計複合增速約為8%,2016年我國伺服市場規模達到80億元,增速超過18%。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20億元,年均複合增速超過10%。

  目前,我國伺服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根據中國步進電機網數據,在2017年國內伺服系統市場中,日系品牌佔據了50%的市場份額,代表企業有安川、三菱、松下等;其次為歐美品牌,其市場佔有率為25%,代表企業有西門子、博世力士樂等;此外,本土品牌佔據了20%左右的市場份額,主要公司為匯川技術、埃斯頓等。國內公司由於在伺服領域的持續研發投入,產品質量和性價比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認可,市佔率持續提升。

  ■

  受益於行業大的發展戰略,未來工控市場空間巨大。隨著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民族品牌的崛起,工控需求提升,建議尋找大而強和小而美的公司。

  匯川技術:國內工控龍頭平臺化鑄就未來發展

  匯川技術是國內工控領域龍頭,目前是國內最大的低壓變頻器供應商,領先的伺服系統及新能源車電控系統提供商。依託核心電力電子技術,公司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布局多個板塊,新能源汽車電控相關產品發展空間大,工業機器人和智能製造兼具周期與成長,軌交業務有望獲得新突破。

  宏發股份:穩定增長的繼電器龍頭

  公司為國內高壓直流繼電器龍頭,2017年高壓直流繼電器出貨量為3.9億元,同比增長60%,受益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該部分業務仍有望維持較高增速。在通用繼電器、汽車繼電器等產品的帶動下,公司的全球繼電器市場份額不斷提升,由2010年的8%提升至2017年的13%左右。

  正泰電器:低壓電器穩步增長新能源業務助力騰飛

  公司是國內低壓電器龍頭,2016年通過發行股份和配套融資收購正泰集團光伏資產,由此形成「低壓+光伏」雙輪驅動。受製造業產業升級帶動,低壓電器業務保持穩定發展,公司經銷商渠道優勢明顯,戶用光伏業務有望獲得較快增長。

  信捷電氣:國內小型PLC 龍頭充分受益工控行業景氣

  公司為國內小型PLC領域龍頭,具備核心技術及產品優勢,中高端產品持續推出,布局日臻完善,PLC、伺服、HMI等產品將充分受益製造業復甦及產業升級。

(責任編輯:DF155)

相關焦點

  • 盤點2019年工控行業不得不知的十大核心數據
    2019年,儘管受到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全球整體經濟發展放緩,市場不景氣,但工控行業依然在這一年大步邁前。隨著工業製造業的產業需求不斷升級,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工業物聯網、自動化軟體等技術在今年也進一步擴大落地規模,取得積極進展。
  • 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登國:工控系統安全是我國向工業強國轉型的關鍵
    「工控系統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工控系統安全可控是我國從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型的關鍵。」日前,在2020中國工業信息安全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馮登國表示。馮登國在會上表示,隨著工控系統越來越開放,黑客的攻擊手段也在不斷更新。
  • 2018:工控安全關鍵年
    無論是工控系統本身的安全,還是工業網際網路的安全,都應該在得到充分重視的同時,按照頂層設計的高度,得到切實有效的落實和發展。 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以下簡稱工控安全)是實施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保障。近年來,隨著中國製造全面推進,工業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發展,我國工控安全面臨安全漏洞不斷增多、安全威脅加速滲透、攻擊手段複雜多樣等新的挑戰。
  • 山東晨陽大力推動炭素行業轉型升級
    山東晨陽新型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晨陽」)積極樹立發展新理念,堅持人才引領,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推進工藝技術和產品革新,搭上了新舊動能轉換發展的快車,在促進產品轉型升級、管理提質增效、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創新驅動改革發展的新道路,開創了炭素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發展新模式。
  • 2020年的第一個工作日,10句話為你揭開今年工控行業的發展趨勢
    為了更好地深入了解工控產業,OFweek工控網梳理了2019年度工控行業十大言論,它們有的來自企業精英、有的來自專家學者。通過他們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新的一年工控行業的發展趨勢。1、智能製造浪潮下,細分市場需要更多隱形冠軍隨著智能製造浪潮襲來,許多中小型企業想通過轉型升級實現逆襲,然而現實情況是,即便是在智能製造時代,大型企業依然比中小型企業更具優勢。因為與中小型企業相比,大型企業有足夠的資本或實力,可以通過自研或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快速實現智能化升級。
  • 森麒麟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 以智能製造推動輪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持續經營能力穩健以智能製造推動輪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據了解,森麒麟致力於綠色、安全、高品質及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及航空輪胎研發生產、銷售,以智能製造推動輪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及生產製造物聯網體系,並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升級完善。
  • 【黨報頭條】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
    推薦閱讀【黨報頭條】202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現場觀摩點評會議召開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匯聚智造全要素 謀劃轉型新格局□淄博日報12月22日,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辦,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淄博市人民政府協辦的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政學研企精英翹楚濟濟一堂、共商大計,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集聚智慧和力量。
  • 油氣行業數位化轉型實踐與思考
    當前,油氣行業主要圍繞作業現場智能化、生產運營一體化、貿易銷售平臺化、研究設計協同化4個方向,推動數位技術與生產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在數位化轉型中具有3方面主要特徵:一是數位化轉型已上升到公司發展戰略高度;二是數據資產化管理是轉型的前提和基礎;三是跨界合作成為快速提升數位化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中國海油在油氣勘探開發、天然氣與管道、煉油化工、專業服務、經營管理領域進行了數位化轉型實踐,也面臨著挑戰。
  • 九大項目集中啟動 擘畫工控實力篇章 「廣州工控新時代畫像」 之...
    廣州工控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千定表示:「作為由三家老工業企業重組設立的新集團,廣州工控肩負創新發展、製造立企、製造強市、製造強國的責任擔當。」 在現場,周千定透露,新的組織、業務架構基本成型,完成 「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明確了未來主導產業、實施路徑和主要措施。
  • 工控自動化行業深度報告: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
    工控行業擁有上百年的歷史,萌芽於20世紀初,控制理論和技術蓬勃發展於二戰期間,戰後隨著工業快速發展而迅速迭代,形成目前的工業自動化行業。目前的工控行業,自上而下分為信息層、軟體層、硬體層3個層級,按應用分為工廠自動化、流程自動化兩大應用場景,硬體分為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3個層級。
  • 青雲科技加入深圳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會 推動「中國製造」數位化轉型
    深圳,2020年10月31日——日前,青雲QingCloud正式加入深圳市工業網際網路行業協會,成為其會員單位。青雲QingCloud將積極履行協會成員職責,通過雲網邊端一體化架構與工業上下遊合作夥伴展開生態協作,攜手為「中國製造」數位化轉型貢獻技術力量。
  • 進軍高分子材料行業 推動合成材料產業轉型升級
    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大對碳五碳九的綜合利用,積極向高分子材料領域延伸產業鏈,推動合成材料產業轉型升級。此次籤約成功,標誌著海南橡膠向高分子材料行業進軍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這也是海南橡膠首次涉足新材料領域,對促進企業產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安泰天龍:自主研發技術突破助力我國半導體行業轉型升級
    在新材料中的難熔金屬領域,安泰天龍鎢鉬科技有限公司立足自主創新,打破外國技術壟斷,成功引領了國內行業發展。日前記者走訪安泰天龍公司,了解企業的發展歷程。安泰天龍鎢鉬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天津市寶坻區中關村科技園,是一家主要從事稀有金屬材料和製品研製開發的高科技企業。
  • 中國電子總經理助理宋黎定:構建自主化工控體系,深化核心技術攻關
    11月28日,2020長沙網絡安全·智能製造大會在長沙正式開幕。中國電子總經理助理,中國長城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黎定以《工業控制系統國產化研發的思考與建議》為題發表演講。如何打破技術「卡脖子」的問題?宋黎定介紹,工業控制系統是智能製造的基礎,應用廣泛,是涉及國計民生和國防安全的基礎通用核心設備。他剖析了我國工控系統的現狀,目前核心自主產品可控性低,工業大數據作為企業核心資源面臨嚴峻的安全風險,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宋黎定說,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實際上不是強國。
  • 九大項目集中啟動 擘畫工控實力篇章
    廣州工控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千定表示:「作為由三家老工業企業重組設立的新集團,廣州工控肩負創新發展、製造立企、製造強市、製造強國的責任擔當。」觀察廣州工控走過的每一個腳印可以發現,這家企業始終以「產業報國」為初心和使命,以進入世界500強、成為世界一流創新驅動型工業投資集團為目標和定位,以工業為核心,採用平衡型路徑,聚焦外延發展,開展多元化產業投資及運營。   在裝備製造中的航空產業邁開一大步正是其中的寫照。
  • 【2020熱點時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這6個方面是著力點!
    聯創世華總部及十六地市聯繫方式(點擊查看) 【2020熱點時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當前,工業和信息化系統面臨的緊迫任務就是根據《建議》提出的新要求,精心編制好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等相關規劃,充分發揮中長期規劃對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關係戰略性全局性的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推動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向縱深發展。
  • 2018年工控行業十大熱點事件,你都知道嗎?
    當然,今年對於全球自動化行業來說也是喜憂參半的一年,中美「世紀」貿易戰的波及、中國製造2025、罷工事件、收購事件、巨頭退出製造圈等等這些事件成就了一些企業,也將一些企業嚇破了膽,開始嘗試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OFweek工控網就給大家帶來自動化行業年度十大熱門事件,讓你們一睹為快。
  • 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如何開新局?
    文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宋怡青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從根本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這樣的憂患意識,激發了我們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十三五」是推進位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第一個關鍵五年。
  • 輸配電氣行業:工控龍頭乘風破浪 電力設備盈利改善
    1)「乘」行業復甦之「風」:19Q4工控行業景氣度改善,20Q1 受疫情影響,Q2國內疫情後重回復甦軌道。從下遊看鋰電、光伏、電子等先進位造業需求強勁,傳統行業紡織、 電液、及基建相關的起重等行業需求恢復,看好下半年行業需求持續復甦;分產品看,下遊以先進位造、離散行 業為主的伺服、PLC需求2020年有望重回10-20%增長,以傳統、流程行業為主的變頻有望維持個位數穩健增長。
  • 三維賦能之下,各行業轉型升級成為必然
    為此,國家也提出「加快實施科技創新和製造強國的發展戰略」,意在推動我國三維顯示技術和產業發展,便以此帶動相關產業的轉型升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未來的5年時間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應用以3D的方式呈現給用戶,包括3D影視、3D攝影、3D遊戲、3D直播、3D社交、3D購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