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記不起曾經學過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羅意波,還有愛因斯坦的能量方程了,什麼普朗克常數也早就拋諸腦後。但是,在經歷了一些些事情之後,關於能量的不連續性有了更多的思考。
簡單來說,為解決黑體輻射在低頻和高頻提出的公式的矛盾性,普朗克打破經典力學的桎梏,提出了能量是不連續性的觀點,由此開啟了量子力學的新時代,是人類現代社會的基石。沒有這個基礎,什麼晶片,什麼電腦,什麼手機,都將不復存在。
關於人類的進步,我覺得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人文科學方面的,例如社會、經濟制度的改革,文藝復興;另一個,是物理科學方面的,一種劃時代的新材料誕生,如納米材料,石墨烯;前沿的超級計算機,量子通信,諸如此類。它們的誕生,可能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甚至生命科學可能會改變人的生老病死。
說了這麼多,可能觀者並未懂我想說什麼。
對於普通人而言,身處時代的潮流也只是順應趨勢而已。消費高科技產品,並為此付出金錢;身處制度之中,那就做一個良民。
醉心科學者,沉溺科學研究,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在稱為知識經濟時代裡,順便掙著不菲的金錢。
人文科學和物理科學從來都是合二為一的。科學家也有柴米油鹽,文學家也要享受科技產品。
我們身處一個巨變的時代,潛藏著許多許多的機會。於年輕人而言,這是一個資本升值遠遠大於薪資增長的時代,靠工資,靠升職,永遠跟不上社會的腳步;同時,也伴隨著有的人年紀輕輕就身價不菲,實現了財務自由。
今日之事,明日之事,未可知也。
說什麼王權富貴,說什麼戒律清規。
我們就像原子裡不安分的電子,雖然圍著原子核不停的旋轉,但總想突破自己的軌道,往更高的軌道躍遷。但是,沒有這麼簡單,原子核強大的束縛力,會讓你死死困住,身心俱疲。或許,有的電子生而就在更高的軌道;而有的電子,註定在更低的軌道徘徊。E=hv。只有吸收大於某個特定的頻率的光,才會實現躍遷。換言之,即使吸收了能量,但低於臨界頻率,也毫無用處。這個軌道,或許可以稱之為階級。這份能量,也可以稱為爆發力。只有積累了足夠的能力,大於臨界值的能力,才能夠徹底改變現狀。但人與電子不同的是,沒有足夠的外界力量會幫你實現,一切全靠自己,靠自己強大的內心,靠自己的堅韌的毅力。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