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面對謠言,沉默絕不是金,公開依法打擊處理才是。
先復盤一個輿情:「吐血罰跑」。
第一步:5月30日網民@小島裡的大海 發微博稱老師體罰哮喘學生,致吐血
微博博主@小島裡的大海 配圖描繪了一個老師體罰哮喘學生,致學生吐血、高燒住院,且事後襲擊家長的故事,並配上了極其衝擊力的帶血照片,隨即引發數以百萬計的轉發,迅速成為網絡熱點。
第二步:5月31日,廣州白雲公安公開闢謠
廣州白雲公安經過一天通過官方微博闢謠,公布了劉某(微博博主@小島裡的大海 )承認所謂體罰吐血等系謊言,「血跡」實為化妝品和水。
第三步:6月1日,廣州白雲公安公布後續處理
廣州白雲公安通過官方微博公布後續處理結果:劉某(微博博主@小島裡的大海 )故意編造虛假信息,惡意散布傳播,僱請人員網絡炒作等行為嚴重擾亂公共秩序,涉嫌尋釁滋事,已立案調查,並採取刑事拘留。
這麼些年一路看過來,面對謠言,官方的處理有四種模式。
這種官方,膽子小、認識水平低,心裡沒底,對網絡輿情充滿恐懼,生怕一旦發聲會引發新的負面輿情,造成連鎖反應,因而不敢或不願公開發聲闢謠。採取的措施往往是三招:
第一招,沉默不語,有的甚至會對內部下封口令,不允許發聲,不允許接受媒體採訪,放任謠言繼續傳播、蔓延。敦不知,官方不發聲對衝謠言,就是主動給謠言傳播騰出空間,基本可以視為主動資敵行為。
第二招,協調刪帖,希望以帖子的消失讓輿情消失。敦不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發帖的難度遠遠小於刪帖的難度,一旦刪除,對方隨時可以再發。而且一旦傳播開後,眾多的轉發、轉載會讓刪帖失去作用。
第三招,拖,讓下一個網絡輿情與時間來淡化謠言造成的負面影響。敦不知,下一個輿情與時間確實可能會轉移網民的注意力,但因此造成的官方公信力損傷是難以修復的,日積月累可能會讓官方「人設崩塌」。
這是最lowe的一重境界,算是官方的低配模式
這種官方認識水平略高一點,但膽子略小,生怕一旦官方發聲會引發網民對官方的質疑,因而不敢或不願通過本單位的官方新媒體來發聲闢謠。而是提供通稿給媒體,讓媒體發布通稿來闢謠。希望可以達成既闢了謠,又不挨罵的目的。敦不知,官方的缺位損失的官方敢於擔當的形象,而且在第三方自己看不到的平臺挨罵並非不挨罵,結果是雖闢了謠,但形象仍然受損。
這是較低的一重境界,勉強算是官方的簡配模式。
這種官方認識水平較高,敢於主動通過官方新媒體發聲闢謠。一方面及時闢了謠,另一方面也展示了官方敢於擔當,敢於直接面對網友的態度。但這類官方的發聲往往止步於闢謠,對於後續的對謠言的打擊要麼是沒有跟進,要麼是打擊了也低調處理,略顯美中不足。
目前,多數官方能做到這點,也是當前主流的官方的基本操作,算是官方的標配模式。
這種官方不僅認識水平高,敢於主動通過官方新媒體發聲闢謠,而且還能依法處罰造謠者,並通過官方新媒體公開對造謠者的打擊,震懾造謠行為。
而廣州白雲公安對於「吐血罰跑」謠言的處置正是這樣的模式,這種模式值得我們所有官方學習。而這背後除了有深入細緻的調查、專業敬業的團隊,還有敢於擔當的領導,讓我們為他們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