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1年經濟社會熱點 "恢復式、補償性增長"是主要特徵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感知中國經濟的溫度——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21年經濟社會熱點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題:感知中國經濟的溫度——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21年經濟社會熱點

  新華社記者鄒多為

  2021年,「十四五」開局。站在歷史新起點,面對當前新形勢,中國經濟怎樣邁好第一步、如何持續穩定恢復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剛剛閉幕的全國政策諮詢工作會議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齊聚一堂,圍繞經濟社會熱點難點展開討論。

  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踏入2021年,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滿懷期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書記馬建堂認為,「恢復式、補償性增長」是今年我國經濟運行主要特徵。「由於去年的基數效應,今年全年經濟增速將呈現前高后低態勢,經濟恢復內生動力增強,積極向好因素增多。」

  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面對嚴重沖擊,中國經濟破浪前行。

  「沉著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充分展現出我國經濟社會治理體系的韌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部長侯永志說。

  「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保持清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分析認為,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尚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目前,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包括匯率波動、大宗商品震蕩、中小企業困難等風險仍不容忽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還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馬建堂分析,宏觀政策的設計,必須抓實風險防範和化解,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成果,為推進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營造積極良好宏觀環境。

  對於宏觀政策的取向,陳昌盛建議,隨著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因為疫情推出的一些臨時性、特殊性救助紓困措施要逐漸正常化。通過對經濟現狀準確把握,提前制定好政策協調和銜接,從而穩妥控制退出步伐。

  在這一過程中,提升經濟穩定恢復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看來,我國內需潛力十分廣闊,應著力打造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

  「要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馬建堂說,隨著國際競合形勢的深刻變化以及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推進,開放環境、產業分工格局、貿易投資領域、國際治理規則都在發生相應的調整。

  近一段時間,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和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等標志性事件,成為我國持續擴大開放的注腳,也廣受外界贊譽。

  「這一系列重大突破對我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琦說,自貿「朋友圈」的擴大不僅有助於我國構建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也將助力國內國際雙循環,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馬建堂還建議,應加快推動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落地生效。此外,堅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在開放條件下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從而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堵點。

(責編:唐璐璐、張鑫)

相關焦點

  • 感知中國經濟的溫度——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21年經濟社會熱點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題:感知中國經濟的溫度——國研中心專家聚焦2021年經濟社會熱點新華社記者鄒多為2021年,「十四五」開局。站在歷史新起點,面對當前新形勢,中國經濟怎樣邁好第一步、如何持續穩定恢復和推動高質量發展?
  • 社科院2021年經濟藍皮書: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速2.2%左右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12月14日,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聯合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顯示,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在宏觀政策取向上,建議財政赤字率按照3%左右安排,繼續發行專項債券,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貨幣政策應適時逐步退出疫情期間穩健偏寬鬆的狀態,回歸穩健中性。
  • 疫情後修複式增長: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截至目前累計確診人數逾5400萬,成為重塑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的重要歷史性變量,除中國之外的主要經濟體將全部同時陷入衰退。根據IMF的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甦,經濟增速回升至5.2%,但相較2019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
  • 《經濟藍皮書》發布: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
    12月14日,《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發布。藍皮書指出,預計2020年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實現3%左右的增長;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實現4%至5%的增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進一步加強。
  • 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 2021年約7.8%
    藍皮書分析指出,2020年我國經濟主要指標持續恢復,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2%左右,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8%左右。   藍皮書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疫情形勢並沒有得到緩解,疫情的發展形勢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控制疫情全球大流行最根本的措施是儘早研製出安全可靠的有效疫苗。
  • 連平:《2021年宏觀經濟九大展望》主要觀點
    2020年12月初,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於突破3萬點,2021年以來繼續上行。印度、巴西的股市也於近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2021年,房地產、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恢復的不同步可能還將延續,考慮到2021年年中全球疫情進入拐點,金融市場的反應往往早於實體經濟,上半年全球主要的金融指數有進一步攀升的可能。但部分發展中國家存在恢復不及預期、資本流入反轉帶來的風險。
  • 社科院經濟藍皮書:2021年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普遍的恢復性增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陳芳)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分析稱,2020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恢復,產品和行業增長面擴大,同時保護市場主體政策取得預期成效,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社科院: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14日在北京發布《經濟藍皮書: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表示,受2020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影響,考慮到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與調節,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
  • 機構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5%以上
    疫情暴發前,世界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有許多位於亞洲,這些經濟體很有可能在2021年再次成為經濟增速最快的領頭羊。  經歷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後,全球經濟正迎來一個不穩定的新年。有跡象表明,最糟糕的時期可能已經基本過去。進入2021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機會湧現。新冠疫情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角度去發掘經濟增長方式。
  • 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貨幣政策「穩」字當頭
    「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更加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力度。」1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人民銀行會堅持「穩」字當頭,不急轉彎,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靈活把握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以適度貨幣增長支持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
  • 王雍君:增長、平等和穩定視角下的數字經濟、數字企業與數字稅觀
    這個概念的數字稅可稱為補償性數字稅,旨在確保數字企業在經濟業務發生地公平地「補足」最低限度的稅收,以重新恢復稅制和稅收管轄區的稅收權益分配。此類數字稅在國內層面至少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考慮中國作為數字經濟大國尤其如此。當務之急是系統評估數字企業在國內的BESP的方式和程度,作為著手開徵補償性數字稅的第一步。
  • 社科院經濟藍皮書發布 顯示我國經濟主要指標持續恢復
    社科院經濟藍皮書發布 顯示我國經濟主要指標持續恢復 發布日期: 2020-12-16 08:28:37 來源: 央視網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20-2021)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
    他指出,本期年度論壇聚焦「邁向雙循環新格局的中國宏觀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內外複雜因素疊加背景下中國重塑發展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戰略選擇。從外部環境看,我國面臨某些西方國家的戰略性、全方位的阻礙甚至是打壓,增加了我國經濟增長的挑戰性和不確定性;從內部來看,我國GDP總量、人均GDP在去年都邁上了新臺階,但也面臨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滑、經濟增長質量總體不高等問題。
  •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 主要經濟指標增幅...
    2020年濟南經濟社會發展交出振奮人心「成績單」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領跑全省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回望這一年,濟南主動融入、服從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奮的經濟社會發展
  • 2021年中國經濟應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
    本報記者 張一鳴飽受疫情衝擊的世界經濟正在艱難復甦,中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國經濟的正增長?2021年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態勢,需要從哪些方面著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陳昌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20年,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攻堅克難、轉危為機、逆勢而上,推動經濟社會恢復取得戰略性成效。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需要進一步穩固經濟恢復態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好第一步,實現「十四五」高質量開局。
  • 2021年,如何挖掘中國經濟的內生增長潛力?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中國經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單,這主要得益於三方面的力量。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中國出色地控制住了疫情,這是經濟恢復增長的前提條件。第二,在疫情傳播嚴重並對經濟運行造成嚴重破壞的2020年1季度,中國採取了非常果斷、有針對性的經濟對策,包括貨幣和財政支出總量上的擴張,也包括有針對性的紓困。
  • MBM視野 | 中國經濟:守得雲開見月明——2021年展望
    在疫苗問世、宏觀政策回歸中性的基準情形下,2021年GDP增速預計將達8.8%。「內外雙驅」仍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從內部看,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將發生切換,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對經濟的拉動將有所減弱,明年分別增長5.8%和5.3%;在「雙循環」戰略構想下,製造業投資有望加速改善,消費亦將溫和修復,兩者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上升,2021年同比增速將分別達到6.1%和15%。
  • 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4% 中國達7.9%
    當地時間1月5日,世界銀行組織發布了2021年1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在報告中,世行表示,假設新冠肺炎疫苗在一年中廣泛推廣,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但是,如果決策者不採取果斷措施遏制疫情蔓延和實施促投資的改革,復甦可能會緩慢乏力。
  • 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將超過1/3
    中國對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將超過1/3 20-12-03 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