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原創】社科院: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約2.2%,2021年約7.8%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2月14日在京共同舉辦了「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藍皮書分析指出,2020年我國經濟主要指標持續恢復,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2%左右,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為7.8%左右。
藍皮書分析指出,目前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疫情形勢並沒有得到緩解,疫情的發展形勢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控制疫情全球大流行最根本的措施是儘早研製出安全可靠的有效疫苗。目前已有部分疫苗通過了Ⅲ期臨床試驗,並將逐步投放市場。但疫情在不同國家仍會起起落落,世界可能在一段時期內仍存在疫情局部熱點地區。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李雪松在主題發言中表示,雖然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出現反彈,但是疫情大流行的負面影響廣泛深遠,疊加世界經濟政治格局中原有多重調整性因素,外部環境將呈現多方面風險並存的形勢。主要有六個方面的不確定性:為應對新冠疫情,全球流動性泛濫,各國債務水平被推至歷史新高;通過單邊或聯合行動,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依然存在;科技領域競爭更加嚴峻,可能進一步損害國家間的經貿關係;大國之間競爭性和對抗性增強,全球治理體系重建困難重重;疫情造成大量人口返貧和社會矛盾激化,對國際經濟社會穩定發展造成新的衝擊;美國等發達國家呈現「K」字型復甦的特徵,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民粹主義壓力加大。
同時,2020年我國實現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我國經濟初步恢復常態: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恢復,產品和行業增長面擴大;保護市場主體取得預期成效,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定;全面脫貧目標已圓滿完成;穩就業保民生舉措成效明顯,城鎮新增就業達到預期水平;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增長新動能顯著增強;改革開放步伐明顯加快,發展活力持續提升。
李雪松也指出,當前疫情影響仍在持續,我國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包括當前需求端恢復仍然滯後於生產端;部分企業經營仍較為困難,創新鏈短板亟待補強;重點群體就業壓力仍較為突出,結構性失業制約民生改善;地方財力艱難支撐地方事權,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基層運轉壓力仍然較大。
對於今明兩年經濟運行情況,藍皮書預計,如果今冬明春中國疫情只有局部零星散發且都能得到有效處置,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2.2%左右。主要經濟指標預測結果見下表。
展望2021年,藍皮書預計,受2020年經濟增長基數較低影響,考慮到宏觀調控的跨周期設計與調節,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7.8%左右。課題組特別說明,對2021年的預測,可能因為2021年疫情發展態勢的超預期變化而存在調整的風險。
(文章來源:讀創)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