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將射頻傳輸線的特性阻抗設定在50歐姆?

2021-01-10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我們在安裝的RF設備(例如放大器,濾波器,耦合器等)時,上面的RF PCB或者遇到RF同軸電纜時,可能您都知道它們的傳輸線阻抗需要保持在50歐姆。這也被稱為傳輸線的特性阻抗。通信百科公眾號發布

為什麼這個特性阻抗是一個特殊的數字50歐姆?我們知道這肯定不是偶然的。今天,我們將快速了解一下傳輸線阻抗被定為50歐姆的原因。這主要與損耗和功率這兩上因素相關。

如下圖為傳輸線損耗與特性阻抗的關係圖,事實證明,插入損耗最小,約為77歐姆。另一方面,如果繪製最大功率傳輸與特徵阻抗的關係曲線,則最大功率約為30歐姆。

當下降到最大功率傳輸時,特徵阻抗值為30歐姆,而理論上最小衰減(損耗)的特徵阻抗為77.5歐姆。在這兩個值之間,中間或多或少為50歐姆,因此將50歐姆確定為標準特性阻抗。通信百科公眾號發布

因此,在損耗和功率之間需要權衡的RF和微波,選擇傳輸線的阻抗值為50Ohm。所以,50歐姆的定義真的是那麼簡單。

另一方面,當在較長的同軸電纜(如電纜或衛星電視)中要求最小的損耗時,對功率傳輸的優化就不再那麼擔心了,因此在這些系統中使用阻抗更高的75歐姆電纜和連接器。

相關焦點

  • RF中的阻抗匹配和50歐姆是怎麼來的?
    ,很多時候都是用50歐姆的阻抗(有時候這個值甚至就是PCB板的預設值) ,為什麼不是60或者是70歐姆呢?50 歐姆作為 PCB 的傳輸線阻抗(有時候這個值甚至就是 PCB 板的預設值) ,為什麼不是 60 或者是 70 歐姆呢?
  • 為什麼PCB上的單端阻抗控制50歐姆
    很多剛接觸阻抗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常見的板內單端走線都是默認要求按照50歐姆來管控而不是40歐姆或者60歐姆?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又不好回答的問題。
  • 從阻抗匹配解析射頻傳輸線技術
    傳輸線設計是高頻有線網絡、射頻微波工程、雷射光纖通信等光電工程的基礎,為了能讓能量可以在通信網路中無損耗地傳輸,良好的傳輸線設計是重要關鍵。無線通信加上視頻技術將成為未來的明星產業,要達到這個目標,負責傳送射頻微波信號的介質除空氣之外,就是高頻的傳輸線。
  • CAN網絡的特性阻抗及終端阻抗
    1.為什麼要用120歐姆的終端阻抗?  首先CAN網絡裡用到傳輸線,線材的特性阻抗為120歐姆。關於這跟線下面的問題來討論,另外要說明的是在CAN網絡裡的設備,即CAN收發器,這種器件的輸出阻抗很低,輸入阻抗是比較高的,可以見TJA1050的框圖,也就是說在傳輸線上120歐姆的特性阻抗傳輸的信號突然到了一個阻抗很高的地方,可以理解為斷路,這樣會產生很高的信號反射,影響CAN收發器對電平的採樣,造成信息的誤讀。
  • 利用Cadence PCB SI分析特性阻抗變化因素
    這次,我們對特性阻抗進行基礎說明之外,還說明Allegro的阻抗計算原理以及各參數和阻抗的關係。2、什麼是特性阻抗?2.1 傳送線路的電路特性  在高頻率(MHz)信號中,把傳送迴路作為電路。對導體間的介電特性的反抗成分,表示容易電流的程度。G = 1 / R2.2 阻抗和特性阻抗的不同?  阻抗  表示電路部分對交變電信號流通產生的阻力,是傳輸線上輸入電壓對輸入電流的比率值Z = V(x)/ I(x)  特性阻抗  特徵阻抗是指信號沿傳輸線傳播時,信號看到的瞬間阻抗的值。
  • 硬體電路設計之「RF天線阻抗調試」
    校準完成之後,就選擇測試點測量傳輸線的阻抗,為了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和便捷性,會使用一個同軸線纜作為測試連接線,將同軸電纜的饋線焊接在模塊對應封裝上的ANT腳PAD上(射頻模塊的ANT引腳作為50Ω參考點),緊接著把對地的兩個器件去掉,串聯器件使用精度為1%的0Ω電阻替代(在焊接串聯0Ω電阻時,不能使用焊錫直接短路,因為對高頻電路來說,焊錫容易產生寄生效應,影響測量結果),天線焊接上,然後用矢量網絡分析儀連接同軸電纜
  • 射頻電路阻抗匹配原理
    射頻電路   射頻簡稱RF射頻就是射頻電流,它是一種高頻交流變化電磁波的簡稱。   輸入端阻抗匹配時,傳輸線獲得最大功率;在輸出端阻抗匹配的情況下,傳輸線上只有向終端行進的電壓波和電流波,攜帶的能量全部為負載所吸收。   在阻抗失配的情況下,傳輸線上將同時存在-射波和應射波。
  • 為什麼PCB上單端阻抗控制50歐姆,為什麼常規是10%的偏差?
    很多剛接觸阻抗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常見的板內單端走線都是默認要求按照50歐姆來管控而不是40歐姆或者60歐姆?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又不好回答的問題。為什麼說不好回答呢?阻抗系列第二部曲來了,本系列文章中有幾篇當時刷新了最高的閱讀量,好文有口碑就傳開了……最後祝大家2018新春快樂!闔家幸福!01為什麼PCB上的單端阻抗控制50歐姆→點擊查看←很多剛接觸阻抗的人都會有這個疑問,為什麼常見的板內單端走線都是默認要求按照50歐姆來管控而不是40歐姆或者60歐姆?
  • 阻抗匹配電路的作用,阻抗匹配的理想模型
    針對不同信號系統有不同的特徵阻抗值,比如75ohm、100ohm、90ohm、50ohm等,而對頻率較高的RF信號來講,最常見的是50ohm的阻抗控制。 在實際的PCB設計中,RF傳輸線通常都會採用微帶線和帶狀線的走線方式, 且需要選取參考層來進行阻抗控制。
  • 菜鳥入門:射頻工程師必須掌握的「工作語言」
    在射頻應用中,傳輸線一般都採用同軸電纜,它們相對於電路板和電路板內的微帶線路而言都是外部組件。這些組件具有自己的特徵阻抗。傳輸線的特徵阻抗取決於導 線的幾何結構、導線的屬性以及包裹或隔離導線的絕緣體。對於射頻應用來說,傳輸線的特徵阻抗以及各組件的輸入和輸出阻抗通常採用50歐姆或75歐姆。
  • 基於Ansoft Designer的射頻功放電路阻抗匹配優化
    而選用EDA軟體進行射頻電路阻抗匹配設計雖然不能代替真正的實驗,但它能夠在射頻電路的阻抗匹配設計中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為射頻集成電路的設計帶來巨大的便利。  本文將採用EDA軟體Ansoft designer解決工作頻率為433MHz的射頻功放電路的阻抗匹配問題,使得電路的增益和反射係數得到明顯改善,並且電路的輸入輸出網絡部分獲得良好的阻抗匹配特性。
  • 為什麼示波器阻抗偏偏是1M和50歐?
    這個50Ω是做什麼用的呢,輸入阻抗不應該是越高越好麼。接下來我們將一起來了解這個神秘的50Ω。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6802.htm  傳輸線  就像講歷史,不得不插一段軍事理論課一樣,想把我們的50Ω講明白,那也不得不講一下這個傳輸線了。眾所周知,電信號實際上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在傳輸線中傳播的。
  • AppCAD計算天線信號線特性阻抗
    GPS接收機設計時,天線信號線的特性阻抗要求在50歐姆,以實現與天線的阻抗匹配,若人工去計算,計算較繁瑣,較容易出錯,所以有很我公司推出了計算高頻設計時計算特性阻抗
  • 傳輸線理論
    :1)特性阻抗Z0,定義:傳輸線上入射波電壓與入射電流之比稱為傳輸線的特性阻抗。,基於該式和傳輸線的分布阻抗,可以得到雙導體傳輸線特性阻抗如下式所示,一般Z0在100~1000Ω:對於同軸線傳輸線特性阻抗如下式所示,一般Z0在40~150Ω之間,常用的有50Ω、75Ω兩種:
  • PCB板的特性阻抗與特性阻抗控制
    3、特性阻抗控制(Z0 )上述此種「訊號」傳輸時所受到的阻力,另稱為「特性阻 抗」,代表符號為Z0。所以,PCB導線上單解決「通」、「斷」和「短路」的問題還 不夠,還要控制導線的特性阻抗問題。就是說,高速傳輸、高頻訊號傳輸的傳輸線,在質量上 要比傳輸導線嚴格得多。不再是「開路/短路」測試過關,或者 缺口、毛刺未超過線寬的20%,就能接收。必須要求測定特性阻抗值,這個阻抗也要控制在公差以 內,否則,只有報廢,不得返工。二、訊號傳播與傳輸線1、信號傳輸線定義(1)根據電磁波的原理,波長(λ)越短,頻率(f)越 高。
  • 電壓駐波比(VSWR)量化傳輸線的阻抗失配
    VSWR和系統效率一個理想系統是從功率源100%地將能量傳送到負載,這需要信號源阻抗、傳輸線及其它連接器的特徵阻抗與負載阻抗精確匹配。由於理想的傳輸過程不存在幹擾,信號交流電壓在傳輸線兩端保持相同。而在實際系統中,阻抗失配將會導致部分功率反射到信號源(如同一個回波)。
  • 輸出阻抗怎麼理解?多大比較好?
    這將導致電源輸出電壓的下降,從而限制了最大輸出功率(關於為什麼會限制最大輸出功率,請看後面的「阻抗匹配」一問)。同樣的,一個理想的電流源,輸出阻抗應該是無窮大,但實際的電路是不可能的。  一般來說,電壓源的輸出阻抗越小越好,而電流源的輸出阻抗越大越好(註:只適合於低頻電路,在高頻電路中,還要考慮阻抗匹配問題,請看「阻抗匹配」一問。另外,要求限流或限壓保護的信號源除外)。
  • 高功率射頻電阻並聯等效電容的測試方法
    為得到最好的性能,在Wilkinson功分器中使用的100歐姆隔離電阻,必須具有較小的等效電容,以便於降低對插入損耗的影響。另外,如果隔離電阻使用在Wilkinson合路器中,那麼其需要吸收每個輸入埠的輸入功率的一半。分離電阻常常用於設計高功率衰減器。頻率低的時候,這是可行的;然而在高頻時,分離電阻的寄生參數會導致衰減器的特性比預計的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