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也叫「葉克膜」,它不是一種膜,標準翻譯為「體外膜肺氧合」,本質是一種改良的人工心肺機,可以理解為「人工肺」。
柯文哲以前是臺灣地區著名醫生,人稱「柯P」,也就是柯教授(Professor)的意思。他曾任臺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大醫學院教授,專長為外科重症醫學、急救、器官移植等。
ECMO起源於美國,被在美進修的柯文哲引入臺灣地區。21世紀初,柯文哲多次來大陸醫院傳授ECMO技術,很多知名醫院的領頭人,都是在柯文哲的培訓指導下掌握ECMO的。現在,中國大陸多家三甲醫院掌握ECMO技術的,很多都是他的徒子徒孫,救治了不少危重病人。鋸胸以後,沒有看到心臟,只看到一些塑膠管子,接到外面的葉克膜上
葉克膜救了很多人,其中替藝人周杰倫伴舞的舞者小薇最廣為人知。有一天她突發猛暴性心肌炎,心臟不跳了。到臺大醫院用上葉克膜,九天後進行了心臟和腎臟移植。不到一個月,又回去跳舞了。
鴻海科技集團總裁郭臺銘的元配亡妻林淑如也曾是柯文哲的病人。
葉克膜與柯文哲緊密地綁定在一起。
2014年,柯文哲在競選臺北市市長的時候,演講介紹自己的從醫經歷,頻頻提到「葉克膜」,說「葉克膜」救活了邵曉玲女士(臺灣地區政治人物胡志強的夫人,2006年曾經遭遇嚴重車禍)。
連戰的兒子連勝文在2010年11月遭遇槍擊,也是由柯文哲負責急救,恢復很快,以至於外界懷疑連勝文槍傷事件是造假或誇大。2014年,柯文哲又以58.2%的得票率擊敗連勝文,當選臺北市長。
以至於有人誤把「葉克膜」當做是全臺灣地區醫術最高超的「葉醫生」來宣傳讚揚。
「一個人跑到奇美醫院,說要找葉醫師。急症處的人說,沒有啊,我們這裡沒有姓葉的。民眾說,有啊,他叫葉克膜,當年邵曉玲就是被他救起來的。」
不過,柯文哲爭議也蠻大的。尤其是作為「柯市長」。
在2013年《時代周刊》的報導中,柯文哲表示:「我兒子有亞斯伯格症。後來,醫師告訴我,從我的說話方式及一些行徑,判定我也有亞斯伯格症。」柯文哲個性固執、不善察言觀色,因大膽直言備受關注。這個性格使他在臺大醫學院任教期間深受學生歡迎,後來也為他贏得了高支持度。不過,批評聲並不遜於讚揚聲。
說回醫生柯文哲。
他說,他50歲以後悟出一個道理——人生的結局只有兩種: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醫生是人不是神,我們只能盡力,僅此而已。
葉克膜不全是成功的案例,醫生也會有失敗。
醫生就像園丁,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園丁能不能改變這種規律?當然沒有辦法,園丁只能讓花在春夏秋冬裡面開得好看一點。一個醫生有辦法改變生老病死嗎?很困難。醫生只是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