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摩擦起電

2020-09-04 認知易心

電的現象我們現在已經很熟悉了,在宏觀狀態下能起電的現象有兩類:摩擦起電和電磁感應發電。摩擦起電有人還把它稱為摩擦生電,它是利用一些容易起電的多種材料進行相互摩擦,兩個摩擦物體的表面就能夠出現帶電的現象。

通過實驗表明:兩種物體表面所帶電荷開始為同性電荷,經過材料的相互摩擦,一種材料就帶上正電荷,另外一種材料經摩擦後帶有負電荷。但是這裡必須排除外在的影響(如,通過導體導走了電荷等的情況)。

原子是由帶負電荷的電子和帶正電荷的原子核所構成的,原子核帶的正電荷與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在數量上是相等的,所以物質普遍呈現電的中性狀態,原子構成的各類物體也就呈現為電的中性。各種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能力是不相同的。兩種物體在摩擦時,各種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亦不相同,所以有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外的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質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得到電子的物質因有多餘的電子而帶負電。

電子的這種轉移,因為不是電荷流動,所以會被稱之為「靜電」現象。人體靜電的電壓有時會高可達2萬伏左右,但是能量極低。在乾燥的空氣中人體會帶電,只要人一走動,空氣與衣服之間的摩擦會使人體儲存許多靜電,這些都是我們平時日常生活中能感覺到的自然現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不同的物體帶電的現象,我們叫它摩擦起電(兩種不同物體相互摩擦,讓一種物體帶正電,給另一種物體帶負電的現象)。摩擦過的物體帶電了就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實質上摩擦起電是一種接觸又即刻分離的造成正負電荷不平衡的過程。摩擦是一個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因此摩擦起電實質上是接觸分離起電。

18世紀中期,美國科學家班傑明·富蘭克林經過分析和研究,認為有兩種性質不同的電荷,叫做正電和負電。物體因摩擦而帶的電,不是正極電就是負極電。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正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負極電荷。近代科學告訴我們:如用玻璃棒跟絲綢摩擦,玻璃棒的一些電子轉移到絲綢上,玻璃棒因失去電子而帶正電,絲綢因得到電子而帶著等量的負電。用橡膠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電子轉移到橡膠棒上,毛皮帶正電,橡膠棒帶著等量的負電。

摩擦生電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有些情況不摩擦也能產生靜電,如感應靜電起電,熱電和壓電起電、亥姆霍茲層、噴射起電等。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後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而產生靜電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電。摩擦材料的絕緣性越好,越容易產生靜電。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靜電荷的不導電轉移。

十八世紀後,西方科學有了較快發展,對電的研究逐步深入。1734年,法國電學家杜菲仔細分析了電性質,發現把兩塊摩擦帶電的琥珀懸掛起來,它們會互相排斥。把兩根摩擦帶電的玻璃棒懸掛起來,同樣會出現這種現象。而帶電的琥珀和帶電的玻璃棒會互相吸引,當它們互相接觸後兩者的帶電現象就會消失。這都說明琥珀和玻璃棒所帶的電具有不同性質。杜菲分別稱它們為「琥珀電」(後來叫做負電或陰電)和「玻璃電」(後來叫做正電或陽電),這兩種電還能靜止停留在琥珀、玻璃物體上。之後還發現,當用金屬接觸帶電的物體時,電會通過金屬流逝。因此,我們把金屬叫做導電體,簡稱導體;琥珀、玻璃、毛皮、絲綢、紙、木頭、空氣等都不能使其通電的,我們把它叫做非導體或絕緣體。後來又發現硒、矽、鍺等物質也有導電性,但是比一般金屬都差,所以就把它們叫做半導體。

從吉爾柏特的年代到十九世紀末,經過了近三百年時間,在這期間儘管有許多科學家對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可是都說不清楚摩擦生電的真正道原理,直到二十世紀初發現電子和原子結構後,才揭開了其中摩擦起電的奧秘。

琥珀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玻璃是由鈉、矽、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它們都有其各自的性質。水是導電體,這是大家所公認的,由水生成的積雨雲也是導電體。積雨雲本身靠摩擦能生出電來?這用現代物理學的概念,它怎樣變化也是難以想像它能生電!現總結出以下幾條:

1、積雨雲是導體,它與其它雲和地面沒有過接觸摩擦,它怎麼會是摩擦產生出電來的呢?

2、積雨雲無論在高溫汽狀態和低溫冰晶狀態,它都是導電體,所以它們之間不可能摩擦起電。

3、積雨雲良導體中積聚著大量的電能,這些能量的來源不可能在積雨雲內產生,它必定來自其它方面,這點必須要注意。

總結:雷電現象,現在科學給出的摩擦起電的解釋是完全錯誤的,必須給予糾正。雷電現象的解釋只有另外一條路好走:電磁感應起電。


相關焦點

  • 關於摩擦起電
    電的現象我們現在已經很熟悉了,在宏觀狀態下能起電的現象有兩類:摩擦起電和電磁感應發電摩擦起電有人還把它稱為摩擦生電,它是利用一些容易起電的多種材料進行相互摩擦,兩個摩擦物體的表面就能夠出現帶電的現象。 通過實驗表明:兩種物體表面所帶電荷開始為同性電荷,經過材料的相互摩擦,一種材料就帶上正電荷,另外一種材料經摩擦後帶有負電荷。但是這裡必須排除外在的影響(如,通過導體導走了電荷等的情況)。
  • 摩擦起電與感應起電
    我們剛剛踏入電學世界的大門時,會遇到摩擦起電和感應起電能使物體帶電的兩種方式。那這兩種方式的起電原理是什麼呢?
  • 科學小實驗:摩擦起電的現象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電」的現象,比如某些東西之間反覆摩擦會形成「靜電」。今天小編就給你講講關於摩擦起電的那點事兒,讓孩子感受到「電」的可愛一面。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的轉移。電流的傳導速率等於光速,即使摩擦有電荷存在,瞬間就會復原。所以就算一端帶正電了,另一端馬上會有電子跑來把它中和掉,如果帶的負電,這端的電子也會迅速移到另一端,而不能摩擦起電。
  • 科普|九種摩擦起電現象的實驗
    說起摩擦起電大家立馬想到的就是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負電
  • 金屬導體能否通過摩擦起電?
    金屬導體能否通過摩擦起電?第一,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兩個不同的物體帶電的現象。摩擦過的物體具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這就是摩擦起電的現象。第二,金屬之間摩擦或者金屬與別的物體摩擦是不能起電的!因為金屬是導體不是絕緣體,它有自由移動的電荷,當在外電場力作用下,自由電子會定向移動而形成電流。電流的傳導速率等於光速,即使摩擦有電荷存在,瞬間就會復原。
  • 摩擦起電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方橋小學302班小記者 鄢明揚    今天,我們上了一節有趣的實驗課——摩擦起電。    這節課我們準備了生活中常見的三樣物品,尺子、碎紙片和頭髮。    準備好實驗材料後,老師說:「實驗開始,可以用女同學的頭髮來做實驗,我那時候心急如焚地做起來了,一開始我們都圍著柯美美,用她的頭髮來和尺子摩擦,磨到一定的時間,把尺子放到裝著碎紙片的盒子裡,因為我太想知道後面的結果,就把尺子拿上來了,結果是一張碎紙片也沒有粘在尺子上。可能是我的方法不對,我又做了一次,這次碎紙片終於粘到了尺子上,實驗成功了。
  • 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摩擦起電的原因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物理知識點:摩擦起電的原因,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由於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本領不同,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荷,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了多餘的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荷。
  • 【學習故事】摩擦起電--大班
    彤彤穿著長袖園服,來到門口麻利的脫下了衣服,媽媽接過衣服,只聽「啪」的一聲,彤彤叫了一聲,媽媽笑著說:「沒事,起電了」。這時笑笑也來了,順手一摘帽子,一頭短髮,立刻豎了起來。孩子們看到後立刻驚呼起來:「哇!有電!」但是孩子們都說不清「電」是從哪兒來的?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針對這一現象我們開始了探究之旅……    我給你們每組兩張紙,讓你們撕成碎片,然後又拿來了好多塑料吸管。
  • 科學小實驗作文:摩擦起電
    在天氣乾燥的時候,梳頭髮或脫毛衣的時候會產生靜電,會聽到「噼啪」的聲響,媽媽告訴我,這是一種摩擦起電的現象,於是我在網上查詢了摩擦起電的資料,準備親自做個實驗體驗一下。首先,我找來一張紙,把紙任意撕成碎片,接著又找來一把塑料尺子,緊貼著衣服摩擦到發熱,最後把摩擦發熱的尺子靠近碎紙片,結果碎紙片紋絲不動,我很失望,心想,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網上寫錯了嗎?我決定去請教媽媽,媽媽聽後,溫和地建議我說:「你把紙片撕得再碎一點試試看!」
  • 科學小實驗:為什麼會有摩擦起電的現象呢?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們,歡迎來到羋盒學科學欄目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電」的現象,比如某些東西之間反覆摩擦會形成「靜電」。今天小編就給你講講關於摩擦起電的那點事兒,讓孩子感受到「電」的可愛一面。
  • 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摩擦起電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物理知識點之摩擦起電,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摩擦起電:   1、原因: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2、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並不是創生了電,而是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一個物體,失去電子的帶正電。
  • 摩擦起電小實驗
    好幾天前,媽媽帶著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實驗的名稱是「摩擦起電」。我當時聽了這個名稱非常好奇,連忙問媽媽:「是誰和誰摩擦啊?」媽媽說:「不急,我先做給你看,這個實驗非常簡單。」首先我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一把尺子和一些小碎紙片。
  • 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摩擦起電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科學教案:好玩的摩擦起電 2012-02-22 19:36 來源:[標籤:來源]
  • 2020中考物理重點輔導:摩擦起電的原因
    物理摩擦起電的原因基礎知識     說明1 本知識點的重點是摩擦起電的原因。     說明3 知道摩擦起電的原因。     說明4 本知識點的預備知識點是摩擦起電、原子結構。     說明5 本知識點主要講述摩擦起電的原因,它是研究電學重要的知識點。     核心知識     規則1:摩擦起電的原因     在通常情況下,原子是中性的,由原子組成的物體也呈中性。不同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 摩擦電納米發電機起電材料
    TENGs中的摩擦起電材料是決定其性能的核心要素,而探尋一種高效且長期穩定的改性材料的方法是目前必須要克服的困難。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納米能源所的陳翔宇研究員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的付恩剛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種通過低能高密度氦離子的輻照來操縱聚合物的摩擦電錶面電荷密度的實驗方法。
  • 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摩擦起電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八年級物理知識點:摩擦起電,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摩擦起電:   1、原因:不同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2、摩擦起電的實質:摩擦起電並不是創生了電,而是電子從一個物體轉移到了另一個物體,失去電子的帶正電。
  • 你知道摩擦起電的實質嗎?
    用摩擦的方法能使物體帶電是由於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本領不同。兩物體相互摩擦時,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本領強的物體得到電子,帶負電;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束縛本領弱的物體失去電子,帶正電。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子發生了轉移,而不是創造了電荷。
  • 「電力革命」01古人是如何看待摩擦起電
    不過回顧人類對電的認識和應用的歷史,只要這個世界的自然法則不發生改變,或者這個宇宙還是規律可尋的,我們始終有辦法控制電能。在幾千年人類文明進程中,我們對電的認識,基本上停留在對於閃電的幻想之中。有令人恐懼的執掌閃電的宙斯、有令人敬畏的懲惡揚善的雷公電母,也有「揚彗光兮為旗,秉電策兮為鞭」的大氣魄。
  • 全新摩擦起電納米發電機在手指彎曲處產生電力
    該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小型金屬標籤形式的摩擦起電納米發電機,可通過簡單的身體運動(如手指彎曲)產生電力。 該金屬標籤利用摩擦起電效應,這種效應可以利用一些容易起電的兩種材料進行相互摩擦而產生電荷。
  • 小氣球做摩擦起電,靜電作用的實驗
    孩子們拿著氣球玩了起來,趙晨旭最會玩氣球,把氣球在腦袋上摩擦幾下,放在黑板上,它竟然不掉,好像被什麼吸住了一般。科學老師覺得很有意思,就請他到實驗室研究。他把氣球在頭皮上擦幾下,把氣球放在窗簾上、窗玻璃上、臉上、頭上都不能掉。科學老師告訴他:「這是摩擦起電,靜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