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左肩這塊,只要全心全意拉琴,我是一定會不自覺縮肩膀的。就像沉迷於玩手機,人在投入於音樂的時候,會更容易忽略掉身體的不適。
半年後我放棄了小提琴。也許我並不像我自己想像的那麼喜歡小提琴。
我問過小男孩:「你很喜歡拉小提琴麼?」
小孩回答「嗯。」
我又問:「每天拉琴累不累?」
他回我「累」
我說:「那別拉了?」
他說:「我還想拉」
這個男孩,他才是真的喜歡。
這次出現心悸的情況,我猜測跟拉小提琴是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小孩的縱軸是左旋的,但是拉琴又是右手,所以橫軸右旋了。觸診時可以摸到第三至第六胸椎棘突左側一段,已經有類似增生的條索,而右側沒有。
老師說過「條索的出現可能是為了防止骨頭位移」。於是,我猜測是右邊長期拉琴把胸肋向右側帶過去的角度過大,接著,身體為了防止胸肋過歪出現了條索。
條索的出現,是身體機能出現問題的暗示。而當身體打破這道防線,筋膜再往右拉扯,底子弱的人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心悸就是其中一種情況。
喜歡小提琴可以拉,拉完就做平衡操
為了儘量緩解肩膀肌肉的緊張,我教了這位媽媽調小孩子縱軸的手法,並且告訴她怎麼讓小孩在拉琴後雙手放鬆回歸平衡。
我給小孩細細地把橫軸解了一遍,尤其調手臂筋連線的時候,小孩很痛。但是把肱三頭肌肌腱撥開以後,我再去按胸椎,他就沒有這麼痛了。
我給小孩解釋:「是因為你長期右手拉小提琴,導致整個右手往右邊帶,把胸椎拉歪了,所以你才會痛。調完不痛,是因為肌肉鬆開,骨頭歸位了。」小孩聽進去了。
我一邊調,一邊檢查胸椎的疼痛度。疼痛度慢慢地在減少,但是我發現:左邊第三肋的疼痛,即便調完橫軸,調完骨盆,也沒有得到緩解。
對於調肋骨的手法,我依舊不夠熟悉,有點擔心調壞了。試著調了兩次,竟然緩解了五六成。
我跟他說「如果真的很喜歡小提琴,可以拉,但是一定要讓媽媽用手法給你調,而且拉完小提琴要做手臂的平衡操」小孩點頭了。
過幾天再問下小孩的情況,媽媽說這幾天沒再見到小孩捂著胸口說不舒服了。
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小孩本身體質弱,肌肉無力,加上非常不合適的長期動作,所以才會出現胸椎移位,心悸突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