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愛因斯坦的小提琴

2021-01-21 科學網

 

■李近朱

【於是,他又說了一句話:「如果選擇物理,我可以繼續拉琴;如果選擇提琴,則沒有機會再研究物理了。」】

60年前,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去世。迄今,他「相對」離開我們已整整一個「甲子」之歲。說「相對」,是因為他的「物質」身軀已離開人世,但他留下科學文化的「精神」財富,卻生生不息地「活著」。

他的「相對論」正煥發著不朽光彩。但他的一句關於「生死」的話,卻震驚天人——「死亡意味著再也聽不到莫扎特的音樂了。」他還說過:「莫扎特的音樂如此純淨,好像早已存在於宇宙中,等待主人去發現。」面對諸多音樂大師,莫扎特首當其衝,為其摯愛。愛因斯坦鍾情音樂,除這句驚人話語外,還有一個行為,即他幾乎琴不離身。這琴,就是小提琴。他留下諸多照片,有一張亮人耳目。這「目」,是人們看見大科學家在拉小提琴;那「耳」,則是觀此景境猶若樂聲灌耳。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情愫深厚。在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他總與提琴為伴。不管何處,無論場合,這琴就在身邊。即使在嚴肅嚴謹的學術會議上,琴盒就在椅子近旁。他每天拉琴,還在德國柏林和美國為慈善募捐演出。他甚至認為,自己演奏的才華可媲美於科學上的成就。於是,他又說了一句話:「如果選擇物理,我可以繼續拉琴;如果選擇提琴,則沒有機會再研究物理了。」正是他的智慧的選擇,為世界留下一位大科學家和一位專業的業餘小提琴家。

畢竟,愛因斯坦是一位科學家,他頭腦中轉動著他的科學創造。但他放不下小提琴。於是,專業音樂家不可能出現的一種狀態,在他身上出現了:演奏樂曲時,愛因斯坦常去思考未知領域的科學問題。其妹瑪雅回憶:「在演奏中有時他會突然停下,激動宣布,我找到了它!」這個「它」,不是琴弦上的莫扎特音符,而是物理學科的發現。可以想見,在悠揚琴聲中,大科學家猶有神明啟示,又似靈感降臨,一個個看似枯燥的公式數字以及天書一般的闡釋,在完全不搭調的音符湧動中昭示給了世界。或許,他那曠世「相對論」也不無琴聲的催發吧。

我想,音樂與科學究竟有什麼必然的聯繫?表象來看,感性的音樂,特別是跡近人聲詠唱的小提琴,會去緩解理性演算的緊繃神經。但愛因斯坦本人卻有更深的闡釋:音樂率先給了他闖關迎難的勇氣。他說:「莫扎特即使在非常困難和貧困的條件下,也能連續創作出偉大作品。」1905年,他經濟困頓,婚姻失敗,蝸居鬥室,卻留下一張拉小提琴的照片。同時,他輝煌地推出了劃時代的「相對論」。

音樂作為極有魅力的藝術,讓人浸潤在靈動的境界中,激發想像,拓開思維,放闊視野,跨出界外。於是,這位大科學家常被他的琴聲牽引,越過藝術柵欄,步入科學疆域。他說:「音樂和物理學領域的研究工作在起源上不同,可是被共同目標聯繫著,那就是企求表達未知世界。」如此,愛因斯坦的兩個世界便相通相促相成。他認為,身邊的這把小提琴「並不影響研究工作,它們都從同一個渴望之泉攝取營養,給人們帶來慰藉也互為補充」。其子親見父親一邊是科學創造,一邊是樂聲嫋嫋。「當工作中走入窮途末路或陷入困難之境,他會在音樂中獲得庇護,通常難題會迎刃而解。」

問題不止於此。拉小提琴的科學家,透過表象對於藝術與科學這個亙古大題還有深刻認知。他精闢寫道:「這個世界可以由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學公式組成。它們同創合理的世界圖像」「科學揭示外部物質世界的未知與和諧,音樂揭示內部精神世界的未知與和諧,二者達到和諧之巔,殊途同歸」。他甚至說,音樂與科學皆可「使我們像在家裡一樣,獲得日常生活中所不能達到的安寧」。愛因斯坦的真知是他多年置身科學世界和遊戈藝術世界的體味和感悟。

對於世界整體的辯證的認識,將不同領域溝通起來,達到事業上的成就和生活上的愜意。身帶小提琴的科學家給予今人的啟迪,用一句東方化的俗語來說,就是「功夫在戲外」。「戲外」汲取的智慧,成就了「戲內」的專門;往往這比專攻「戲內」更能取得效果。愛因斯坦的小提琴是藝術的「道具」,又不啻為一支科學的「魔杖」,支撐著他的偉大的科學進程。

《中國科學報》 (2015-12-04 第11版 作品)

相關焦點

  • 小提琴故事——愛因斯坦和小提琴
    有一次,比利時皇家汽車司機奉王后之命去火車站迎接愛因斯坦教授。司機在頭等車廂門口等愛因斯坦下車,可所有的旅客走光了也沒有見到愛因斯坦的影子。司機只好空車回宮,向王后報告說教授並沒有來。然而,半個小時後,愛因斯坦手拎心愛的小提琴,來到王宮。原來愛因斯坦坐的不是一等車,而是三等車。他深知,這樣可以混在三等車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認出來造成麻煩。
  • 科學家愛因斯坦 · 小提琴
    大科學家和大偵探都和音樂有著不解之緣,比如愛拉小提琴但技術實在欠佳的福爾摩斯,還有我們下面將要講到的能擔任第一小提琴手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和小提琴的故事
    今年,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擁有的小提琴在Bonhams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516500美元。像愛因斯坦近期拍賣的其他許多重要物品一樣,投標人熱情抬高了價格。這把小提琴是由哈裡斯堡交響樂團的琴師奧斯卡·H·斯蒂格製作的,他在1933年將小提琴提交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將這個樂器贈予小提琴家勞倫斯·希伯斯,此後這把琴便一直為希伯斯家族所有。
  • 愛因斯坦與他的小提琴
    愛因斯坦演奏小提琴愛因斯坦小提琴在紐約拍賣
  • 愛因斯坦:小提琴伴隨他一生
    視頻一:愛因斯坦演奏莫扎特降B大調奏鳴曲,KV378(珍貴的歷史錄音)建議在WIFI環境下瀏覽(06:30分),請耐心待緩衝從他的音樂中,你完全可以感受到愛因斯坦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而且還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家,對音樂有很深的造詣。那麼他是怎樣開始學習音樂的呢?
  • 愛因斯坦——伴隨科學家一生的小提琴
    愛因斯坦的理論為核能的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曾經為了幫助對抗納粹,他在利奧等人的協助下致信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直接促進曼哈頓計劃的啟動。二戰後他積極倡導和平,反對使用核武器,並籤署了《羅素—愛因斯坦宣言》。愛因斯坦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
  •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在紐約拍賣會上拍出516500美元
    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擁有的小提琴在昨天Bonhams紐約拍賣會上拍出了516500美元 。像愛因斯坦近期拍賣的其他許多重要物品一樣,投標人熱情抬高了價格。這把小提琴是由哈裡斯堡交響樂團的琴師奧斯卡斯特格製作的,他在1933年將小提琴提交給愛因斯坦,當時他搬到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愛因斯坦之後將這個樂器贈予小提琴家勞倫斯希伯斯。愛因斯坦是一位充滿激情的音樂家,6歲時開始演奏小提琴,13歲時能演奏莫扎特小提琴奏鳴曲,並在他的一生中演奏。
  •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即將拍賣,他拉了一輩子
    愛因斯坦的信件手稿等這兩年是拍賣熱點,2017年,有愛因斯坦親筆籤名的「吐舌照」拍了12.5萬美元。1922年得知獲諾貝爾獎後寫的有關幸福的信箋拍了130萬美元。近日,愛因斯坦的小提琴也將拍賣愛因斯坦是一個很有水平的小提琴手,他最推崇的是西方古典音樂,對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作品酷愛之極。一次,當有人問他對巴赫有何見解時,愛因斯坦回答說,關於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們只有聆聽它、演奏它、尊敬他,愛他,而不需要發表任何議論。還有一次有人問晚年的愛因斯坦:「您認為死亡意味著什麼?」
  • [匯說天下]愛因斯坦小提琴將在紐約拍賣
    [匯說天下]愛因斯坦小提琴將在紐約拍賣 愛因斯坦小提琴將在紐約拍賣。
  • 愛因斯坦曾孫曝曾祖父童年曾用小提琴砸老師頭
    明天,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展將在武漢科技館啟幕,200多件愛因斯坦生前用過的物品以及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資料,將帶您走進這位全世界最負盛名的科學家的世界。  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曾孫保羅·愛因斯坦。
  • 愛因斯坦小提琴拍天價;小澤徵爾遭病魔;95歲鋼琴大師「秀恩愛」
    我們之前還推送過一篇《古典音樂中的愛因斯坦》,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回顧一下,原來,愛因斯坦不僅是古典音樂迷,他自己還拉小提琴。而愛因斯坦的一把小提琴,前不久被拍賣了,而且還賣出了天價。美國當地時間3月9日,紐約邦瀚斯拍賣行(Bonhams)以516,500美元的成交了一把愛因斯坦生前用過的小提琴。
  • 愛因斯坦曾孫曝曾祖父童年曾用小提琴砸老師頭(組圖)
    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曾孫保羅·愛因斯坦。  「希望展覽能給孩子們帶來樂趣。但我為這個展覽準備的節目可不光是科技哦。」他創作的兒童音樂劇《蝙蝠約翰奇遇記》將一同亮相。  至今,保羅珍藏曾祖父的小提琴。「樂器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傳統。就如同這次參展來說,物品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思想。」
  • 愛因斯坦拉小提琴
    楊昊笑言,「和愛因斯坦一樣,我愛物理,也愛音樂。只不過,愛因斯坦拉的是小提琴,我吹的是薩克斯。」  接下來的談話,發現他真的像本期「強二代」推薦人劉哲老師所形容的那樣:這孩子是天生的活動家,具有強大的語言表達和交際能力。他待人接物謙和禮貌,語言靈動,措辭得當。尤其善於旁徵博引,藉助名人事跡來完善自己的言論。
  • 兩千年入圍千年風雲人物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拉小提琴賣藝為生
    今天我們說的主人公愛因斯坦,從小也是一個和正常孩子有著不一樣性格的人。那怎麼又說他既是「千年風雲人物」之一, 卻又拉小提琴賣藝為生呢?我們來談談愛因斯坦吧。可以這樣說,愛因斯坦的家是一個充滿溫馨,也很和睦的家庭。小時候的愛因斯坦,在學校裡表現很平常,不僅如此,他和同齡的孩子比較起來,智力發育好像還有些遲緩。據史料記載,愛因斯坦小時候性格比較遲鈍,也很孤僻,口才不佳,很多時候想要說的話表達不清楚,因此也遭受了些別人的嘲笑。
  • 曹氏提琴 | 生活中需要有把小提琴
    他喜歡古典的小提琴曲,他能把你帶到一個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他的母親個性較強,喜愛音樂,並影響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從六歲起學小提琴,從此小提琴成為他的終生伴侶。愛因斯坦的父母對他有著良好的影響和家庭教育,家中瀰漫著自由的精神和祥和的氣氛。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會拉小提琴的科學家一生科研路
    3月14日,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的日子。當地時間3月6日,為慶祝愛因斯坦140周年誕辰,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公開展出了愛因斯坦的110份手稿,其中大部分手稿是首次對外展出。即使他就此放棄物理學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上述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愛因斯坦都會在物理學發展史上留下極其重要的一筆。愛因斯坦撥散了籠罩在「物理學晴空上的烏雲」,迎來了物理學更加光輝燦爛的新紀元。
  • 科學網—愛因斯坦曾孫憶曾祖父:非完美學生 偶像伽利略
    圖/記者 李少文明天(3月2日),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展將在武漢科技館啟幕,200多件愛因斯坦生前用過的物品以及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資料,將帶您走進這位全世界最負盛名的科學家的世界。 昨日(2月29日),記者獨家專訪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曾孫保羅·愛因斯坦。 「希望展覽能給孩子們帶來樂趣。
  • 你知道,為什麼科學家們尤其喜歡拉小提琴嗎?
    愛因斯坦將小提琴比作他的終身伴侶和歡樂女神,並給自己的小提琴起了個美麗的名字叫Lina。他每天拉琴,小提琴不僅讓他感到身心放鬆和愉悅,他還樂在其中,不斷在各地進行表演,還在德國柏林和美國為慈善募捐演出。他甚至認為,自己演奏的才華可媲美於科學上的成就。
  • 用小提琴"演繹"物理 "超弦之音"首次亮相上海[圖]
    「如果沒有小提琴,愛因斯坦便不再是愛因斯坦。」對於昨晚首次在申城奏響的「超弦之音———『琴迷愛因斯坦』科學講座和演奏會」而言,這句話無疑是最好的注釋。當物理遇上音樂,撞出的「科普火花」,不是物理系科班出身的你也可以領會;但若你毫無藝術細胞或想像力,恐怕就只有乾瞪眼的份了。
  • 來聽聽斯特拉迪瓦裡本人宣稱他一生中做得最好的小提琴「達文西」
    1714年他製作了一把自己非常鍾愛的小提琴,並自己給它取了名子,叫「達文西」。斯特拉迪瓦裡臨終前說「達文西」是他一生中製作的小提琴中他本人最喜歡和最滿意的一把,也是最好的一把。後人(小提琴製作名家、演奏家、鑑定家)中,很多人也認為「達文西」是斯特拉迪瓦裡製作的小提琴中最好的一把。這把琴很幸運的是,直到今天,一直被很好地保存,是一把305歲的新琴,琴沒有絲毫損傷,油漆也是原始油漆,聲音舉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