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什麼科學家們尤其喜歡拉小提琴嗎?

2020-10-05 未來之星小提琴教育

科學家們的生命樂章



前言

愛因斯坦和他的小提琴故事世人皆知。

愛因斯坦說:「如果我不是物理學家,可能會是音樂家。我整天沉浸在音樂之中,把我當生命當作樂章,我生命中大部分歡樂都來自音樂。」


除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先生最愛的就是音樂,而且特別喜歡小提琴。他稱之為「最能觸及靈魂深處的聲音。」


說到錢學森先生和他夫人蔣英,大家早已耳熟能詳。

一個是「兩彈一星」的科學巨擘,一個是享譽海內外的德國古典藝術歌唱家。

專業如此遙遠的兩個人又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原來音樂是他們的媒人!


其實我是一個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愛因斯坦將小提琴比作他的終身伴侶和歡樂女神,並給自己的小提琴起了個美麗的名字叫Lina。


他每天拉琴,小提琴不僅讓他感到身心放鬆和愉悅,他還樂在其中,不斷在各地進行表演,還在德國柏林和美國為慈善募捐演出。他甚至認為,自己演奏的才華可媲美於科學上的成就。


愛因斯坦的父母都愛好音樂,愛因斯坦的母親波琳是一位具有文化修養的賢慧母親,她愛好音樂,並是愛因斯坦的音樂啟蒙老師,也培養了愛因斯坦對古典音樂和小提琴的興趣。


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6歲的時候,他父親開始教他小提琴。他那幼小的心靈就已經進入到幽美的旋律之中。甚至一連幾個小時進行反覆的、機械的弓法練習和指法練習,他都不厭其煩。


很顯然,在愛因斯坦的右腦發育的關鍵時期,他的父母用音樂開發他的右腦,訓練了他的第六感。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正是音樂給了我無邊的想像力。音樂於培養人的聯想與想像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科學家如果缺乏聯想與想像力是很難有成功的。」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情愫深厚。

在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他總與提琴為伴。不管何處,無論場合,這琴就在身邊。即使在嚴肅嚴謹的學術會議上,琴盒就在椅子近旁。


每當與好友爭論不下去時,愛因斯坦舊就拿起小提琴忘情地演奏,艾倫費斯特喜歡給愛因斯坦伴奏,兩人便天衣無縫地演奏著美妙的音樂。有時候,愛因克斯坦正演奏著忽然就停了,艾倫費斯特就知道他又有更好的想法了。於是,兩人便又談論起來。


卡耐基在暢銷書《人性的弱點》中寫道:「因為他的快樂很簡單,不需要從任何人身上獲取,他淡泊金錢名利和禮讚,可是他能夠從工作中得到快樂,可以從小提琴上或划船上得到快樂——愛因斯坦的小提琴確實佔據了他生命中的重要一環,還有什麼能比小提琴更使他感興趣的呢?」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小提琴


50多年前,青年袁隆平從重慶的大學畢業,要分配到偏遠的山村,母親心疼地說:「孩子,到了那裡,你是要吃苦的啊!」


袁隆平回答母親說:「您放心,我年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


有一把小提琴帶著,並不能緩解母親的擔憂。但是,母親知道,有了這把琴,在艱難、孤獨的時候,小提琴的樂聲會撫慰兒子的焦灼、思念,會帶給兒子生活的信心和色彩。


母親從小讓兒子學琴,就是為了當兒子面臨困苦的時候,可以有音樂為伴。


而當時他的那支小提琴,是他用人生中第一筆工資買的,27元;而當時他第一個月的工資一共是42元。由此可見他對音樂的熱愛!




因為工作性質,幾十年裡袁隆平的工作地點幾乎都是田間地頭,而且時常滿身泥土,在制種育種階段,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拉琴便成了奢侈享受。


袁老曾在單位的新年團拜會上,嫻熟地用小提琴演奏過《小夜曲》,也曾在一個全國性的大會上公開演奏過李四光的作品《行路難》。


而當很多人提及科學家與藝術的關係時,國外的要說愛因斯坦,國內的要說袁隆平。


小提琴,就這樣伴隨著這位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偉大的科學家,走過了幾十年的光陰。

在艱難困苦時給予他心靈的陪伴和慰藉,在攀登人生巔峰時增添信心和動力。在年輕時因為音樂而更加豐富,在年邁時因為音樂而更加完滿。


錢學森

蔣英


音樂是錢學森和夫人蔣英的媒人



錢學森先生和蔣英女士有相同的藝術情趣,從小受到家庭的文化薰陶,錢學森不僅會拉小提琴,而且他的夫人蔣英還是著名的聲樂教育家。


錢老說「藝術能使心靈變得崇高,音樂讓思維變得活躍與廣闊」。


特別是錢學森在美國被軟禁的日子,是音樂帶給他希望,貝多芬、莫扎特、海頓的交響樂,讓他與厄運進行抗爭。


那時夫人蔣英會把家布置得非常有藝術氛圍,家裡時常傳出笑語歌聲,他們在一起彈鋼琴,拉小提琴。當錢學森對一個問題而百思不得其解時,蔣英的歌聲總是使他豁然開朗,得到啟示。

後來錢學森回憶說,正是蔣英的音樂藝術,豐富了他對世界的認識,學會了藝術的廣闊思維,避免了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

他們感情甚篤,在藝術上,事業上都有共同語言,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生活情趣,這正像夫婦倆所說的:「這是科學與藝術在愛情上最純潔的結合。」

相關焦點

  • 由拉小提琴的體態產生的疼痛
    但是左肩這塊,只要全心全意拉琴,我是一定會不自覺縮肩膀的。就像沉迷於玩手機,人在投入於音樂的時候,會更容易忽略掉身體的不適。 半年後我放棄了小提琴。也許我並不像我自己想像的那麼喜歡小提琴。 我問過小男孩:「你很喜歡拉小提琴麼?」小孩回答「嗯。」我又問:「每天拉琴累不累?」
  • 科學家愛因斯坦 · 小提琴
    大科學家和大偵探都和音樂有著不解之緣,比如愛拉小提琴但技術實在欠佳的福爾摩斯,還有我們下面將要講到的能擔任第一小提琴手的科學巨匠愛因斯坦
  • 內心引力① 拉小提琴的小澍
    大調拉一遍,小調拉一遍,只有這樣一遍一遍地練習,一年一年的重複,小提琴才可能得到提高。胡爽的練習室很小,幾乎只夠一個學生與一個老師使用。牆邊擺著兩張椅子,小澍的母親裘春霞每次都坐在這裡等待。儘管對於兒子和老師音樂交流不是太懂,但也很投入,就連打個噴嚏她都會躲得很遠,生怕影響了兒子。
  • 大熊貓為什麼喜歡吃竹子,你知道嗎?
    媽媽繼續說道:"你有所不知,其實啊,大熊貓的祖先原本是食肉動物,但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經歷了冰川導致的氣候突變,大熊貓大部被滅亡,只有少數殘存在我國的四川、陝西和甘肅的山區。那些地區除了生長著大量竹子外,卻很難有供大熊貓捕捉的活的獵物,大熊貓不得不逐漸改變食性,才能生存下去,於是從最初食肉,經過進化後主要吃竹子了。
  • 愛因斯坦——伴隨科學家一生的小提琴
    而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居然還同時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對音樂有著很深的造詣!k.378(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愛因斯坦拉的一手好琴,其本人也曾經說過,他的智慧有一部分是來自於音樂的薰陶,他熱愛巴赫和小提琴。他的朋友威斯羅也曾說過,他的這位天才友人偶爾在計算數學或者解方程式時,會通過演奏小提琴來思考。
  • 愛因斯坦拉小提琴
    ——楊昊自評  河南商報記者 魏敏  愛物理也愛音樂  「我熱衷物理,會幾個小時紋絲不動地做卷子,也會花一個假期捯飭自己喜歡的小玩意兒。」楊昊笑言,「和愛因斯坦一樣,我愛物理,也愛音樂。只不過,愛因斯坦拉的是小提琴,我吹的是薩克斯。」
  • 曹氏提琴 | 生活中需要有把小提琴
    他喜歡古典的小提琴曲,他能把你帶到一個很舒服、很美好的境界。接著,他的父親開始教他學習小提琴,他父親雖然是個業餘的小提琴演奏家,不過他拉得很好。他對愛因斯坦說,能夠治療人生的傷痛和絕望的最佳良藥就是音樂。愛因斯坦在父親的培養下很快顯現了自身的音樂才能,他的小提琴拉得十分出色,並開始經常登臺表演。這時,大家完全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誇獎之詞就像雨點一樣撲面而來。這時候,父親總是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孩子啊,其實你非常優秀。不管何時何地,你都不能對自己失去信心。」
  • 女子邊拉小提琴邊接受腦瘤切除手術
    據英國《鏡報》2月18日報導,不久前,來自英國的53歲音樂家Dagmar Turner一邊拉著小提琴,一邊讓醫生從她的大腦中切除了腫瘤,這樣的手術在英國還是首例。據悉,Dagmar 擔心手術會影響她拉琴時的手部動作,因此,同樣熱愛樂器(鋼琴)的神經外科醫生keyomars Ashkan教授和他的團隊花了2個小時對她的大腦進行了一番研究,以確定她演奏時哪些區域是活躍的。Dagmar表示:「小提琴是我畢生的愛好,我10歲就開始拉小提琴了,一想到失去拉琴的能力我就很難過。
  • 愛因斯坦曾孫曝曾祖父童年曾用小提琴砸老師頭
    假如您是愛因斯坦,你想對中國的年輕人、尤其是孩子們說些什麼?」  面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保羅和妻子相視沉吟後說出「追逐你們的夢想(Follow your dream)」。  「這也是我們家族的精神」他們補充說。
  • 小提琴故事——愛因斯坦和小提琴
    有一次,比利時皇家汽車司機奉王后之命去火車站迎接愛因斯坦教授。司機在頭等車廂門口等愛因斯坦下車,可所有的旅客走光了也沒有見到愛因斯坦的影子。司機只好空車回宮,向王后報告說教授並沒有來。然而,半個小時後,愛因斯坦手拎心愛的小提琴,來到王宮。原來愛因斯坦坐的不是一等車,而是三等車。他深知,這樣可以混在三等車的乘客中,避免被人認出來造成麻煩。
  • 愛因斯坦曾孫曝曾祖父童年曾用小提琴砸老師頭(組圖)
    如果我是愛因斯坦,  我會告訴孩子們  「追逐你們的夢想」  「中國的年輕人在網絡上建立了一個愛因斯坦吧,他們對愛因斯坦很感興趣,對科學也很感興趣。在他們發起的一次小調查中,愛因斯坦排在最受崇敬的人的首位。假如您是愛因斯坦,你想對中國的年輕人、尤其是孩子們說些什麼?」
  • 愛因斯坦的小提琴即將拍賣,他拉了一輩子
    近日,愛因斯坦的小提琴也將拍賣他6歲學琴,拉了一輩子。愛因斯坦是一個很有水平的小提琴手,他最推崇的是西方古典音樂,對巴赫、莫扎特和貝多芬的作品酷愛之極。一次,當有人問他對巴赫有何見解時,愛因斯坦回答說,關於巴赫的作品和生平,我們只有聆聽它、演奏它、尊敬他,愛他,而不需要發表任何議論。還有一次有人問晚年的愛因斯坦:「您認為死亡意味著什麼?」
  • 他想去太空旅遊一趟,還想試試在月球上面拉小提琴……
    在一篇科幻小說中,吳季依靠物理和天文上的計算,設計了一個在月球旅店裡演奏小提琴的情節。如果有機會,他想自己試試在月球上面拉小提琴。重力不同了,但質量還在,他想知道用多大的力度拉弓,才能拉出正常的音色。「我不知道能不能趕上去太空旅遊一趟,如果真能趕上的話,也是挺有意思的。」
  • 你知道小朋友為什麼喜歡恐龍嗎?
    2、 恐龍為什麼會滅亡?3、 恐龍怎麼分類呢?說起恐龍啊,似乎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會經歷過一個瘋狂的「恐龍階段」,問他最喜歡的動物是什麼,一定是恐龍啊!恐龍玩具、恐龍書、恐龍床單、恐龍T恤、恐龍內褲……為什麼會這麼喜歡呢?這是因為小孩子內心深處有一種「怪獸情結」,會從2歲開始一直持續到上小學。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會拉小提琴的科學家一生科研路
    140年前的今天,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德國烏耳姆誕生了。而他「相對」離開我們已經60多年。之所以說「相對」,是因為他的「物質」身軀已離開人世,但他留下科學文化的「精神」財富,卻生生不息地「活著」。他的「相對論」和光量子概念正煥發著不朽的光彩。
  • 科學網—愛因斯坦的小提琴
    這琴,就是小提琴。他留下諸多照片,有一張亮人耳目。這「目」,是人們看見大科學家在拉小提琴;那「耳」,則是觀此景境猶若樂聲灌耳。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情愫深厚。在顛沛流離的生涯中,他總與提琴為伴。不管何處,無論場合,這琴就在身邊。即使在嚴肅嚴謹的學術會議上,琴盒就在椅子近旁。他每天拉琴,還在德國柏林和美國為慈善募捐演出。他甚至認為,自己演奏的才華可媲美於科學上的成就。
  • 你也是今天才知道 浣熊之所以叫浣熊 是因為喜歡洗東西嗎?
    網友喵先森回答:「同事家有一隻,第一次去他家的時候我們很詫異他們家為什麼那麼多水盆,同事做飯的時候丟給它一個土豆,浣熊就會放到水盆裡去搓,等搓得差不多乾淨的時候,拿回來衝一下就可以切了。」網友紛紛稱讚浣熊是動物裡的「田螺姑娘」,長了一雙勞動人民的手。 有人已經意識到了浣就是洗啊,你是不是也是今天才知道浣熊之所以叫浣熊,就是因為喜歡愛洗啊。
  • 培養「會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
    龔強的進步幾乎是印證了天津大學的人才培養理念:理工科院校開展藝術教育,不是培養小提琴家,而是培養會拉小提琴的愛因斯坦,培養可以藉助藝術的翅膀使科學思維飛翔的大師。    合唱——管理學院的必選課     劉芳宇是管理學院的06級本科生。今年她選了一門非常有意思的課程:合唱。
  • 寶寶為什麼喜歡揪媽媽頭髮?知道原因後,你還捨得生氣嗎?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你的寶寶有小習慣嗎?平時喜歡和你互動嗎?寶寶的哪些行為你不能接受呢?如果寶寶揪你的頭髮,你是什麼感覺?是生氣還是無奈呢?相信很多家長也發現這個問題了,如果只是個例,那可能是小孩子的玩笑,但大部分寶寶都有揪頭髮的行為,這是為什麼呢?
  • 王力宏冬天開演唱會,手凍僵由拉小提琴改為口哨代替,以實力圈粉
    在現在的娛樂圈的歌壇當中的明星歌手們,基本上都是有實力的歌手的,尤其是那些很是出名的歌手們的唱歌的功底也是有多年的經驗磨礪出的,而他們的粉絲們也是因為自己家的男神和女神們的聲音感到很是的沉醉的,當然這個的歌曲的曲調的因素也是讓很多的網友和粉絲們買帳的原因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