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獻軍,是畢節市織金縣馬場鎮黨委委員、副鎮長。2017年因工作調動,我來到馬場鎮,在鎮黨委的安排下,負責聯繫布底村。截至2017年底,布底村剩餘貧困戶133戶551人,貧困發生率達25%,脫貧任務艱巨。
經常有朋友問我:「你們這些幹部在村裡幫扶是做什麼?有沒有成效?群眾認可不?」如今,我可以很肯定很驕傲的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成效顯著,現在我所聯繫的布底村煥然一新。」 布底村位於馬場鎮南部,距縣城45公裡,距鎮府所在地7公裡。扶貧這個全新的工作領域,我知道只有迅速找準癥結,對症下藥才是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唯一途徑。來到布底村後,我迅速扎進駐村工作隊中,帶領他們對全村開展大排查大遍訪,摸底數,補短板,與群眾促膝而談,用心交流,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
在了解到布底村還有部分群眾飲水方面存在短板,我積極協調水務部門,2019年幫助申請修建小水窖38口,帶領群眾到山中尋找水源,目前全村安全飲水問題已全部解決。在了解到少數群眾住房安全存在短板後,我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於2019年實施危房改造5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一般戶11戶;實施老舊房整治38戶,其中貧困戶16戶,一般戶22戶。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9個,硬化通村通組路11.8公裡,連戶路、院壩硬化4280平方米,建飲水工程38處。
2019年5月29日連夜狂風暴雨,布底村部分低洼地勢的住房被水淹、通組道路出現10餘處塌方、全村停電。緊急時刻,我及時帶領駐村工作隊趕到受災群眾王道義家中。該戶住房修建在偏僻的河溝邊,湍急的河水已衝垮部分院壩、圈舍被水淹沒。雙目失明的王道義和老伴李其芬被屋外的電閃雷鳴、傾盆大雨給嚇壞了。我急忙握著李其芬顫抖的手安慰道:「老人家,不用怕,村裡的幹部都在這兒,剛才我們已查看院壩只塌了一部分,現在雨量開始減小,河水水量也逐漸減小,等雨停了我就找人來給你看看院壩如何修復。」李其芬老人緊緊拉著我的手說:「太謝謝鎮長了,你們來得太及時了,家裡也沒個年輕人,今晚是風大雨大,我怕我家的房子要被大水衝走,不知道怎麼辦。聽了你剛才的話我這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雨停後我請村醫給兩個老人檢查身體,確定他們無恙後才離開。第二天,我緊急找來挖掘機疏通塌方的通組道路,確保群眾出行安全,並及時聯繫供電部門檢修線路,帶領村幹部排查地質安全隱患,設置警示牌、警戒線。 王道義家偏僻的住房在這次暴雨中受到嚴重影響,老房子的牆體出現裂縫,門前的院壩也垮了,房屋已經不能繼續居住。於是,我便上門動員老人搬遷到安置點,但老人不願意,我耐心詢問原因。最終,我了解到他們害怕搬遷到安置點後生活、看病、小孩讀書不方便等問題。我聽後安撫老人,並帶李其芬及其孫女王倩到安置點看房,還一路給他們介紹我鎮黨委、政府對搬遷戶的各項幫扶政策,安置點配備有醫院、學校、老年人活動中心、距離菜市場15分鐘,就醫、就學、就業、生活都很方便。 兩天後她在外務工的兒子也回來看了安置點的環境表示很滿意,一家子商議後就決定搬遷到安置點居住。搬遷後,王道義的兒子在鎮上找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穩定,離家近,能照顧家中雙目失明的父親,李其芬時常到老年活動中心鍛鍊身體,結交了好些朋友,駐村醫生也時常上門服務,給兩個老人測量血壓、血糖。一家人生產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每次到該戶走訪,李其芬總是拉著我的手說:「謝謝王鎮長,要不是你,我們住不上這麼好的房子、我兒子現在也不用出外省打工,現在他上班離家近,還能照顧我們,今年孫女也爭氣,考上了織金二中,都是你們的功勞,謝謝咯!」
如今的布底村,戶戶都通聯戶路,家家都飲健康水,人人喜笑顏開,正在朝著全面小康大踏步邁進。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澤爾
編輯潘曉飛
編審田旻佳 楊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