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起,貧鈾武器首先由美軍開發出來,並應用於多種武器裝備上。貧鈾,是天然鈾在提煉核武器和核燃料所需的鈾235之後的剩餘產物。由於天然鈾之中,鈾235所佔的比例大約只有0.7%,而鈾的另一種同位素鈾238則多達99.3%,所以經過提煉後會有大量的鈾238成為無用之物,也就成為貧鈾。
其中最流行的用法之一是製造貧鈾穿甲彈,現在美國積極將貧鈾技術應用於其它各種武器。這包括了製造M1系列坦克的裝甲內芯。
A-10攻擊機的貧鈾炮彈
鈾元素的高密度特性使得其成為製造穿甲彈的最佳材料。穿甲彈在對付裝甲目標時,要求其具有極高的動能,所以穿甲彈也被稱作動能武器。質量越大的穿甲彈芯,以同樣速度擊中目標時的動能越大,穿甲威力也就越大。在所有在常溫下保持穩定狀態金屬中,只有鈾的密度最大,所以以其製成的彈芯質量最大。所以美國以這個原理最先在70年代開發出了貧鈾穿甲彈,為庫存的大量貧鈾找到了理想用途。
貧鈾穿甲彈已經參與了大量實戰。它被作為一種穿甲彈的增強材料,既不是炸彈、更不是炸藥、也不曾用於製作榴彈或炸彈的外殼。 目前美國已經開發出各種口徑的貧鈾穿甲彈,主要包括20mm、25mm、30mm、105mm、120mm。其中105mm和120mm是坦克炮配用的貧鈾彈。
現役裝備中穿甲威力最大的當屬M1A1和M1A2坦克配用的M829型120mm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海灣戰爭中重創伊軍裝甲部隊的是M829A1型,目前裝備部隊的是A2型,最新開發的E3型威力達到了更高的水平,據估計其穿甲威力已經超過800mm。
貧鈾在美國被用於製造貧鈾裝甲之後,M1系列坦克的堅固程度大大超過了一般的使用複合裝甲的坦克,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出色,很難被對方的穿甲彈擊穿。此外貧鈾還被美國研究用於製造破甲彈的成型裝藥罩,其威力將大大超過常規藥型罩,據估計現已經研製成功,但還沒有批量裝備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