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抓癢這件事上,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感覺樂此不疲、欲罷不能。
可是,6歲的幼兒園小朋友小傑,抓撓的部位很迷惑:每天晚上都要撓屁股,這是咋回事?
「媽媽,我的小屁屁好癢,嗚嗚嗚。」
小傑邊哭邊撓屁股。
媽媽以為是天氣燥熱導致的,於是給他擦了些爽身粉。
但這不管用,後來小傑不僅撓,而是往屁眼處摳。
媽媽實在毫無頭緒,於是帶他到醫院檢查。
媽媽的一句話引起了醫生的注意:最近班上的幾位同學也有類似的情況。
兒童?夜間瘙癢?集體發病?難道是……
醫生立馬戴上手套,掰開小傑的屁股,驚人的一幕出現了——5條1釐米的白色小蟲在屁眼處蠕動。
已經破案了,就是蟯蟲病!
隨後,醫生把蟯蟲夾走,進行消毒清洗,並開了驅蟲藥。
吃完驅蟲藥後,小傑再也沒有出現「菊部」問題了。
「菊花」為何無緣無故有蟲子
蟯蟲又稱「線頭蟲」,學名是蠕形住腸線蟲,夏季高發,3-6歲的寶寶最容易被感染,發病率高達40%-70%。
人類是蟯蟲唯一的天然宿主,主要通過肛門→手→口傳播。
蟯蟲成蟲長約1-2釐米,主要生活在人體盲腸、闌尾以及結腸。
受孕的成年雌蟲,通常會在夜間悄悄到肛周產下蟲卵。
一條雌蟲含約5000-17000個蟲卵,產卵後的成蟲會原地死亡。
遺留下的蟲體和蟲卵,會引起肛周瘙癢。
如果此時用手撓,還能將蟲卵「散播」到其他地方,比如食物、水、衣物、玩具等,感染其他人或再次感染自己。
只需4-6個小時,初生蟲卵就能發育成感染性蟲卵,隨後通過各種方式經口進入人體。
因此,喜歡到處亂摸,以及把手放進嘴裡的小朋友是高發人群,而幼兒園則是高發場所。
那麼,怎麼才知道孩子是不是患了蟯蟲病呢?
只要觀察他是否撓屁股就可以了嗎?
蟯蟲會戰略性轉移
電筒、膠帶能揪出兇手
感染蟯蟲病的孩子,最常見的症狀是肛周瘙癢。
如孩子反覆感染,一直得不到痊癒,便會出現磨牙、夜驚、遺尿等症狀。
對於女寶寶,蟯蟲還可能會「閒逛」到外陰、尿道而引起外陰炎、尿道炎。
除此之外,蟯蟲還能鑽入腸黏膜,並在胃腸道內造成機械性和化學性刺激,引起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 甚至會轉移到闌尾誘發闌尾炎。
長期以往,還會引起營養不良和代謝紊亂,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因此,當寶寶出現以上症狀時,爸爸媽媽們就要留意了,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夜間觀察寶寶是否撓屁股。
一旦情況異常,怎麼才能揪出兇手?
答案是使用電筒和膠帶。
電筒
在孩子上床睡覺幾小時後,或者清晨第一時間掰開孩子屁股觀察,連續3-5晚。
用一個手電筒檢查肛周區域,看是否有白色線狀的小蟲爬來爬去,如果有,就妥妥得了蟯蟲病。
膠帶
如果沒有看到成蟲,可以找醫生索要查找蟯蟲卵的膠帶。
方法是用膠帶貼在肛周兩旁,最好能在孩子剛醒或者沒有洗澡前貼好。
總共要採樣兩次,隨後把膠帶帶去醫院進行顯微鏡檢查。
不想中招,搞好個人衛生是關鍵
蟯蟲病的治療十分簡單,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比如撲蟯靈、腸蟲清等,具體聽從醫生安排。
由於蟯蟲的生命周期只有1-2個月,有時候孩子甚至可以治癒。
但是,蟯蟲能夠輕易發育、繁殖,孩子容易感染,因此防護才是關鍵。
預防蟯蟲病,最重要的是切斷傳播途徑。
蟯蟲病患者幾乎有肛周瘙癢,並且會忍不住用手撓,容易汙染接觸到物品,從而引發感染。
所以,關鍵是搞好個人衛生。
比如,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不咬手指、勤洗澡、勤換衣褲和被褥、定期進行家庭清潔。
如有必要,可以對患兒寶寶的衣褲、毛巾進行煮沸消毒,並在太陽下暴曬。
由於蟯蟲也容易在家庭成員中相互傳染,因此孩子一人感染,全家人都應進行相應的消毒工作。
隨著衛生條件改善和衛生意識提升,如今寶寶們患蟯蟲病的概率已經減小了,但絕對不是零感染。
作為家長,應當隨時觀察寶寶動態,一旦有異於日常的舉動,謹防蟲子在寶寶屁股處「安家」。
最後,家醫君說一個會暴露年齡的東西——寶塔糖。
知道的人,孩子都上大學了吧。
參考資料
[1]蟯蟲.百度百科
[2]趙亞娥,張慧,常燕,尋萌,吳小紅.蟯蟲感染與個人和社會因素的關係及其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誌,2001,14(4):270
[3]李宏勇.蟯蟲感染變化情況及其原因分析.醫學動物防制,2010,26(2):137
[4]邱洪流,於俊萍,李長玉.表現為遺尿的蟯蟲病28例.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誌,2000,18(2):128
編輯:小譚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