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做手術前,醫生常常會要求患者做各種檢查,比如術前免疫八項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血糖、血脂檢查等等。
其中,術前免疫八項檢查是患者手術前常規需要做的檢查,但它常常卻被誤解為「額外檢查」。
那麼,術前免疫八項檢查是哪八項?究竟有什麼用?手術前為什麼要做呢?
1.手術前需要進行的免疫八項檢查是哪八項?針對哪幾個疾病?
術前免疫八項檢查雖然稱為八項檢查,但它其實針對的是四項傳染病的檢查。
其中,有五項針對的是一種疾病,即B型肝炎,所以又被稱為B肝五項檢查,包括B肝表面抗原、B肝表面抗體、B肝e抗原、B肝e抗體、B肝核心抗體這五項檢查。
除此之外,剩餘三項檢查是針對梅毒、愛滋病和C肝的檢查。
正常情況下,多數醫院能夠在患者採血後四個小時內完成術前免疫八項檢測。
一般患者早上採血,當天就能拿到檢測結果。
2.為什麼手術前要做免疫八項檢查?
了解患者的基礎狀態
通過免疫八項檢查,醫生能夠判斷出患者是否感染B肝、C肝、梅毒、愛滋病,同時對於感染這類疾病的人,醫生通過檢查報告,能夠了解他們機體的基礎狀態,判斷患者是否滿足手術的要求。
對整個醫療過程的保護
對於B肝、C肝、梅毒、愛滋病這類患者來說,他們的手術過程中使用的醫療器械需要進行特殊消毒,術前進行免疫八項檢查,能夠有效避免院內感染或者醫源性感染的發生。
同時,對於醫生來說,在幫助患者進行手術的同時,也會更加注意自我防護。
3.術前免疫八項檢查報告單怎麼看?
『B肝五項檢測』
「2陽」
B肝五項檢查結果最常見的一個現象是「2陽」,即B肝表面抗體陽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
因為B肝表面抗體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它提示患者注射B肝疫苗後有保護性抗體產生,或者患者雖然沒有注射疫苗,但在他可能不知道的情況下接觸過B肝病毒,體內有保護性的B肝表面抗體產生。
大三陽
大三陽,也叫「135陽」,常見於急性或慢性B型肝炎感染,提示有B肝病毒複製,這時患者的傳染性是很強的。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患者還需要做B肝DNA檢測,判斷患者身體裡是否有病毒的複製,進一步觀察患者的傳染性,判斷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治療。
小三陽
小三陽,也叫「145陽」,常見於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的患者。
這樣的患者也有一定的傳染性,但相對弱一些。這時醫生也需要結合患者的B肝DNA檢測,做出進一步判斷。
全陰
臨床中還較為常見的現象是B肝五項結果全陰,這就提示患者身體中沒有感染過B肝病毒,也沒有保護性抗體,通常手術結束後,醫生會建議患者去注射疫苗進行保護。
『C肝病毒抗體檢測』
C肝病毒是一種RNA病毒,它進入人體後,人體也會產生相應的抗體,與B肝表面抗體不同的是,C肝的抗體是非保護性的,它的陽性只能提示患者有感染。
『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性傳染病,當它進入人體後,會產生兩大類抗體,一類是特異性的,一類是非特異性的。
術前免疫八項檢查主要針對的是特異性抗體的檢查,如果提示陽性,就說明患者被梅毒螺旋體感染了。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原及抗體聯合檢測』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愛滋病病毒(HIV),它的抗原及抗體聯合檢測,能夠早期發現愛滋病病毒的感染。
參考資料:
醫學微視官網-王雅傑《術前免疫八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