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徐傑
藉助新能源汽車這個風口不斷擴張產能的鋰電池行業,近日敲響安全警鐘。5月31日下午5點53分左右,位於啟東市的江蘇海四達電源有限公司的鋰電廠庫發生爆炸,導致18人受傷,兩人死亡。這將對其他鋰電池企業造成怎樣的影響?海四達目前處於何種狀況?發生爆炸的海四達背後又有哪些資本?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展開調查。
「事發後,南通市、啟東市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搶險救援。目前該企業已停產,傷員正在全力救治中。事故的具體原因正在調查之中。」5月31日下午5點53分,江蘇海四達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四達)鋰電滿電態擱置倉庫發爆炸事故後,當地媒體對此報導稱。
記者獲悉,海四達一直以來備受資本追捧,自2012年IPO被否後,各路資本仍然趨之若騖,2014年,江蘇上市公司通鼎互聯(002491,SH)收購20.01%股份,而就在爆炸發生的前兩個月,興業證券原投行部老總及其他資本大鱷攜巨資入場。
有市場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海四達發生爆炸案,出現20人傷亡,後續法律責任如何認定,停產時間會是多長,這是否會影響到公司上下遊客戶,後續融資是否會受到影響等問題,都值得觀察。
曾經IPO被否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在海四達的股權結構中,海四達集團持股44.04%為大股東,通鼎互聯為第二大股東。
其實,對於海四達而言,其成長一直伴隨資本青睞。
公開報導顯示,早在2007年12月,海四達第二次增資,深創投以貨幣資金認購,增資價格為3.68元/股,持有500萬股,佔該次發行前總股本的7.58%,這也是其最早外部機構融資。
到了2012年,海四達申請IPO,擬發行2200萬股,募資為22581萬元投向「年產3700萬Ah鋰離子電池及其管理系統技改項目」。不過,當年3月7日,海四達IPO被否。
IPO被否後,海四達開始被上市公司熱捧,通鼎互聯2014年6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以自有資金5316.32萬元受讓蘇海四達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沈濤、張曼尼等18名自然人持有的海四達892萬股股份,同時以3194.56萬元對海四達增資入股536萬股。收購股權暨增資後,公司將持有海四達20.01%的股份。
2016年3月份,海四達再次定增,通鼎互聯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認購海四達本次新增的1250萬股股份中的250萬股。增資完成後,通鼎互聯仍持有海四達20.01%股份。
也就是說,通鼎互聯2014年受讓股權以及定增資金共8510.88萬元,再加上2016年的增資資金,通鼎光電共涉及投資資金1.15億元。
對於海四達停產等有關事項,6月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通鼎互聯董秘辦公開電話,但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據通鼎互聯2015年財報顯示,投資江蘇海四達電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期初餘額為8853.61萬元,期末餘額為9807.71萬元,權益法下確認的投資損益1168.23萬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海四達總資產69143.56萬元,淨資產41015.44萬元,2015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5008.90萬元。
資本大佬入場
值得注意的是,海四達2016年3月下旬的增資當中,除了通鼎互聯,還出現兩家PE新面孔,一家名為德清興富睿宏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德清興富),一家為蘇州鐘鼎三號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蘇州鐘鼎三號)。